國際在線重慶頻道消息:7月7日至11日,受高空槽和副高週邊暖濕氣流的共同影響,長江上游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流域出現強降雨過程。7月12日起,受上游降雨和來水影響,重慶市涪江、嘉陵江、長江流域出現今年以來最大幅度漲水過程,多站點出現超警戒、超保證洪水。在重慶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國家防總和長江防總的大力支持下,全市上下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牢固樹立底線思維,成功抗禦了“7.12”洪水,實現了“零傷亡”的目標,有效減少了災害損失,取得了抗洪搶險的階段性勝利。
據了解,本輪洪水有四個特點,一是影響範圍廣,洪水對重慶市16個區縣造成不同程度影響。二是洪水量級高,涪江潼南小河壩站約20年一遇,嘉陵江合川東津沱站約10年一遇,嘉陵江北碚站約5年一遇,長江寸灘站約5年一遇。三是水位漲幅大,境內長江、嘉陵江、涪江出現了8米-16米漲水過程。四是超警時間長,境內多站點超警戒水位甚至超保證水位,超警戒水位時長達25小時—78小時,在重慶市實屬罕見。
重慶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表示,此次過境洪水得益於市委、市政府各級領導高度重視以及相關部門的精準預報和及時會商。據悉,7月10日起,水文部門開始密切關注上游的強降雨過程,根據上游的來水變化,及時向重慶市發佈了精準的江河漲水預報。市防指、市水利局接到預報後高度重視、迅速反應,組織相關專家進行滾動會商,研判汛情變化趨勢,並根據最新預報,實時發佈了預警信息和啟動了應急響應。
重慶市成功應對此次過境洪水還得益於風險防控和重點防範。在洪峰來臨之前,重慶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對涉及區縣的防洪重點薄弱環節和隱患點提前介入,並及時指導相關區縣做好受威脅區域群眾的轉移工作,並實時根據預報對轉移區域進行有效校核,將原計劃轉移的12余萬人減少到9.8萬人,轉移安置中無一人死傷。(供稿 重慶市防汛抗旱指揮部 編輯 朱明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