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智博會】仙桃數據谷建起6座“小蠻腰”還有1200噸巨型“指環王”
6座“小蠻腰”呈現獨特造型,吸引不少人關注。記者 李文科 攝
1200噸的“指環王”示意圖 中國五冶集團供圖
從重慶仙桃數據谷效果圖上可看出,靠前的6座“小蠻腰”和1200噸“指環王”頗搶眼球。記者 李文科 翻拍
7月27日上午,“重慶仙桃數據谷項目BIM技術應用觀摩會”在重慶仙桃數據谷舉行。為集中優勢資源著力發展大數據産業,形成自主可控的大數據産業鏈、價值鏈和生態系統,仙桃數據谷正在興建二期工程,承建方中國五冶集團在施工中採用了BIM、數字建造、智慧安全管理等先進的“智慧建造”技術。其中,6座獨特造型的“小蠻腰”和1200噸環形連廊鋼結構相連的“指環王”格外引人注目。
智慧工地上全自動控制的揚塵在線監視系統。記者 李文科 攝
“小蠻腰”“指環王”造型獨特
位於渝北的重慶仙桃國際大數據谷,主要佈局大數據、雲計算和跨境電子商務等新興産業,集中優勢資源著力發展大數據産業,已經聚合了眾多大數據智慧化企業。其中,仙桃數據谷二期一標段項目,由三個地塊組成,含商務辦公樓、SOHO辦公樓、公寓、國際小學及台灣青年創意産業園等多層、高層公共建築,總建築面積約40.4萬平方米。建成後,重點佈局大數據、小傳感、海存儲、雲應用四大産業板塊,發展大數據、跨境電商等高附加值産業。
在今天的觀摩會上,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二期工程中造型獨特的6座“小蠻腰”造型高層建築。從側面看過去,“小蠻腰”採用了高精尖的施工技術手段,建寬中間細,層層扭轉,酷似風靡全國的傳統小吃麻花,造型十分特別。
在”小蠻腰“不遠處還將修建一座環形連廊,在9號樓三棟塔樓之間將通過頂部的環形連廊鋼結構相連,總重達到1200多噸,高度為107.1米,非常壯觀,遠遠望去如同一個巨型的“指環王”。
智慧工地上的BIM+VR管線綜合系統可指導工人現場施工。記者 李文科 攝
“智慧建造”採用BIM先進技術
這樣“魔幻”的建築又是如何建造的呢?據承建方中國五冶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在該期項目中使用了BIM先進技術。“BIM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簡稱,中文翻譯為建築信息模型,是以建築工程項目的各項相關信息數據作為模型的基礎,進行建築模型的建立,通過數字信息倣真模擬建築物所具有的真實信息的技術。”該負責人告訴記者,通過該項技術,能夠將建築的各種信息通過3D、4D、5D甚至6D模型清晰精準呈現並精確計算,實現建築施工的智慧管理,該項目也是重慶市首批BIM技術應用試點項目。
比如針對“小蠻腰”的外幕墻,因其均為扭曲旋轉玻璃幕墻,幕墻高度由95.4m到66.5m不等,旋轉方向及平面形狀各不相同,為此,中國五冶採用了工業級參數化BIM模型,並且與數控技術相結合,使整個幕墻的製作加工參數化,安裝精度達到高精級別,整個95.4米高的幕墻,安裝精度誤差不超過3毫米
而在樓頂接上1200多噸的“鋼指環”,則需要採用全國領先的鋼梁同步提升技術,將整個“鋼指環”分成6塊,先拼裝成一個整體,再採用液壓提升設備,以20米/小時的速度整體提升99米,最終安裝到百米高的“雲端”。
工作人員演示智慧工地大型設備管理中的塔機安全監控。記者 李文科 攝
施工前就能根據圖紙模擬建造
同時記者了解到,通過BIM技術,工程在施工前就能根據設計圖紙進行模擬建造,並通過顯示屏、VR等模擬觀看建造成果,從而及時發現原有設計中可優化的地方,避免後期返工修正,大大提升了效率,節約了成本。
在仙桃數據谷項目中,原先1-5號樓設計圖中採用混凝土梁縱筋穿過鋼管柱直錨到鋼管柱內的連接方式,通過BIM技術,項目技術人員發現梁縱筋在鋼管柱穿孔于同一水準面,施工作業難度大,工效低,並且品質得不到保證,於是,技術人員通過大量的數值模擬計算,將節點連接方式優化為鋼牛腿上焊接鋼筋的處理方法,不僅降低了施工難度,還保證了施工品質。此外,利用BIM技術的可視化和集成化優勢,對異形幕墻和機電的設計進行了優化,有效處理了碰撞400余處,規避風險的同時,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品質。
針對“小蠻腰”建築結構的扭轉,建築每一層週邊輪廓位置都在發生變化,常規搭設腳手架的方式無法順利施工。項目部就利用BIM可視化模擬,對外腳手架的架設的立桿、橫桿的定位根據建築扭轉的角度進行了精細排布,並導出精確定位圖,幫助指導現場工人搭設施工,並且通過BIM技術對高層異形扭轉建築的工字鋼懸挑腳手架體系進行可視化優化後,節省了腳手架搭設費用十余萬元,工期縮短了15天。(記者 董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