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離機
13日,重慶晚報記者從重慶市環衛集團獲悉,重慶市環衛集團餐廚垃圾收運處理與資源化成套關鍵技術及産業化項目,近日獲評重慶市科技領域最高獎項重慶市科技進步一等獎。據了解,重慶市將建立互聯網+垃圾收運分類新智慧管理系統,推動垃圾分類工作智慧化。
重慶晚報記者 唐中明 受訪者供圖
4項核心關鍵技術
重慶市環衛集團2011年立項餐廚垃圾收運處理與資源化成套關鍵技術及産業化項目,聯合重慶大學、重科院、後勤工程學院、耐德工業、普拉克公司等院校單位,投入7000萬元,強力技術攻關,率先破解中國餐廚垃圾處置技術難題,成功開闢有機垃圾無害化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新途徑。
取得餐廚垃圾處置4項核心關鍵技術成果:開發出專用大口徑桶型全密閉豎式壓縮技術及設備,多級預處理技術及成套設備,螺旋偏葉式攪拌系統、高效厭氧反應系統和厭氧消化在線監測預警系統,新型沼氣壓力水洗提純技術和設備。
餐廚垃圾處理難題
餐廚垃圾是指除居民日常生活以外的食品加工、飲食服務、單位供餐等活動中産生的廚余垃圾和廢棄食用油脂。據測算,中國餐廚垃圾年産生約1億噸,大量餐廚垃圾如果無法得到無害化處理將造成巨大危害,嚴重威脅食品安全、威脅水環境和城市環境。
中國餐廚垃圾具有高含雜率、高含油率、高含水率、高含鹽量的物料特性,這對開展中國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及資源化利用工作帶來巨大技術難題。
處理技術全國第一
目前,重慶市餐廚垃圾收運處理規模和處理技術全國第一。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全國幾乎所有大城市來重慶考察學習。
項目核心技術成果已廣泛應用於北京、上海等全國43個有機垃圾處置項目,累計産值45億元,年處置規模620萬噸,極大推動了中國環衛裝備製造業高速發展和智慧製造,實現巨大經濟效應、環境效益和社會效應。
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據介紹,該項目在研發過程中共取得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專利技術45項;發表論文34篇;編撰相關技術標準8部,其中國家級技術標準3部。
長江學者、天津大學教授陳冠益鑒定本項目成果整體中國領先,部分世界領先。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勇、國際水協會厭氧專業委員會副主席胡思實地考察,均評價本項目成果為世界有機垃圾無害化處理及資源化利用、中國固廢垃圾分類收運處理作出重要貢獻。
互聯網+垃圾收運分類
重慶市環衛集團介紹,重慶將建立“互聯網+垃圾收運分類”新智慧管理系統,推動垃圾分類工作智慧化。申報國家科技部重大科研專項“生活垃圾分類回收模式與智慧環衛關鍵設備開發集成示範”。開發出基於物聯網、大數據與雲計算技術的城鎮環衛作業智慧耦合系統化平臺,建立智慧高效精分選的垃圾分類物流基地。
重慶市環衛集團將建立完善垃圾分類終端處理系統,為垃圾分類提供基礎設施保障。開展有機垃圾高效幹式厭氧+熱電聯産技術、廢舊塑膠等低溫催化裂解産輕質柴油技術等固廢垃圾分類處理前沿技術攻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