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烈日下的守護 主城唯一全木枕結構鋼梁橋
重慶晚報  2018-08-16 13:54:19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5b270e85-9779-4291-8e3d-eb2755ae5c13.tif

襄渝鐵路線上唯一一座全木枕橋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f1a51b61-3bd0-4084-88e9-d20f5c8059fc.tif

不讓每一寸鋼梁生銹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c7c0a8d8-8ef9-46c8-be95-22cc43864f79.tif

護橋職工目送列車通過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bc014172-d3f5-4a31-8c6b-d787c4a62ee3.tif

護橋衛士抬著300多斤重的木枕上橋更換

  從北碚城區龍鳳溪匯入嘉陵江河口處的那座朝陽橋算起,往下游一公里左右的江面,密密麻麻立著5座跨江大橋,其中最獨特的一座,恐怕要數北碚嘉陵江鐵路鋼梁大橋。説它獨特,是因為它是重慶主城最後一座全木枕結構的鋼梁橋了。

  14日,一群鐵道護橋衛士,頂著高溫,踏著被曬得滾燙的鋼梁,為大橋進行養護。

  大橋已服役48年

  建於1970年的北碚嘉陵江鐵路鋼梁大橋由當時的鐵道兵修建,受施工技術限制,橫跨嘉陵江只能採用鋼梁橋全木枕結構。整座大橋全長336米,距江面高度達50米,全橋有近1000根木枕。

  作為襄渝鐵路咽喉要道,這座大橋曾每天承擔著近百趟旅客列車及重載貨物列車通行任務,至今已服役48年。縱觀整條襄渝線,仍在使用的全木枕結構鋼梁橋,也僅剩這最後一座。

  高溫是作業最好時機

  高頻率的使用以及年代已久,需要對這座大橋有更細緻的養護。

  羅建是重慶工電段重慶北橋路車間書記,他告訴重慶晚報記者,在檢養修上,大致有維修和大修兩種工作,大修差不多每十年一次。昨天的作業內容屬於維修,“每月一檢,從頂部鋼梁,到底下的橋墩,包括對桿件、枕木的保養維護和更換。”

  高溫下,為保證列車安全運行,必須認真對每一個螺栓加強檢查以及緊固。工作雖不複雜,但頭頂烈日,腳踩滾燙鋼軌,再穿上長袖勞保服,頭戴安全帽的全副武裝,的確考驗著這群護橋衛士的毅力。

  北碚橋路維修工區班長段曉順帶著3名職工,端著溫度超過70℃的瀝青溶液,逐根對枕木進行涂油。他説,“三伏天是進行木枕瀝青涂油作業的最好時機,所以必須趕在這幾天把大橋的枕木刷一遍。”

  3個小時要喝接近3升水

  維修過程中,對講機傳來防護提示:“41806次列車接近,請大家下道避車。”大夥於是停下手中作業,來到橋中央的避車臺,也因此獲得了幾分鐘的休息時間。

  休息時,最要緊的就是補充水分。陳祖山抹去額頭的汗水,猛喝兩口,“每天出工前至少要帶兩瓶水,在3個小時裏,基本上每個人需要喝掉接近3升水,都不用上廁所。”

  列車過橋,從護橋人面前呼嘯而過,卷來的熱風卻帶來了難得的涼爽。10來秒過後,又要投入到作業中。

  護橋每天要走3萬步

  北碚橋路維修工區工長周子義在這座橋上已工作了21年。他説,在鋼樑上作業如果遇到列車過橋,振幅會達20多釐米,“像在騎馬一樣。”如果是三九寒天,更是考驗毅力,“江風一吹,無論再大的工作量,身子都熱火不起來。”

  即便是在天氣尚可的平日,護橋衛士每日的工作量依然不小,“別看這兒範圍不大,但地形立體,爬山、下河,動不動每天就是3萬步。”

  普通的鐵道職工,在平凡的崗位上,日復一日地保證橋梁安全,使這座上了年紀的鐵路橋,可以繼續讓列車飛馳在山水間。

編輯:高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