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參政議政巴渝行”走進石柱 政協委員為“康養石柱”建言獻策
石柱西沱古鎮重塑“巴鹽古道”文化。記者 伊永軍 攝
華龍網8月20日21時42分訊(記者 伊永軍)位於重慶東部、長江南岸,地處北緯30度的重慶市石柱縣,近年來因“康養”二字漸漸被外界記住,“轉型康養·綠色崛起”被確定為石柱縣當前和未來一個時期的發展主題。而這,離不開當地政協的積極建言獻策。日前,由重慶市政協組織的“參政議政巴渝行”活動走進石柱,感受政協委員們是如何積極投身“觀養、住養、動養、文養、療養、食養”為重點的六大康養産業之中,把這山清水秀美麗之地變成老百姓的“金山銀山”的。
因鹽興鎮、因商建鎮的西沱古鎮是當年巴鹽運輸的起點,也是“千里鹽道”的重要中轉站。伴隨西沱古鎮的修復,人文內涵如何融入的問題亟待破解。目前“巴鹽古道”文化面臨著資源流失、氛圍營造不夠、缺少文化品牌、文化底蘊挖掘和推廣力度不夠等問題。
“西沱古鎮打造起步晚,要從全國古鎮中跳出來,還需要挖掘本土文化、突出自身特色。”石柱縣旅發委副主任、縣政協委員馬麗在參加西沱古鎮文化植入的評審中提出的意見也得到了專家和委員們的認同。
去年8月,石柱縣政協就組織60余名委員重走巴鹽古道,挖掘並傳承巴鹽古道文化。委員們圍繞“轉型康養·綠色崛起”的發展主題,緊扣“文養”關鍵詞,為巴鹽古道、雲梯街、土家民俗等傳統文化的打造傳承積極建言獻策。
同時,石柱縣政協倡導全體政協委員通過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為“觀養、住養、動養、文養、療養、食養”為重點的六大康養産業積極建言獻策、獻智出力。
2017年,在重慶市政協四屆五次全會上,石柱縣政協結合現有農業特色和生態資源優勢,提交了《關於在渝東南地區大力發展生態康養産業的建議》提案,建議把發展生態康養産業作為支持渝東南少數民族地區穩定脫貧長效機制建立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舉措來落實。這一提案在大會聯組討論上引起大家的共鳴,並確立為2017年重慶市政協重點提案予以督辦。 為推動大康養産業的發展,石柱縣政協還開展了“我為康養獻一策”主題活動,通過提案、社情民意等形式為“康養石柱”積極建言獻策、獻智出力。該活動徵集到了很多金點子,為康養石柱建設集聚了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