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合川:機械化收割助村民“快馬加鞭”
華龍網  2018-08-30 18:50:46

  原標題:合川:金秋收割忙 機械化收割助村民“快馬加鞭”  

  華龍網8月30日6時30分訊(通訊員 劉婷)又到秋收時節,田野裏片片金黃稻田秋意正濃郁,收割機陣陣轟鳴催促著農人去勞作。而在如今,機械收割已成為主流,農民們只需從田裏把一袋袋割好的穀子搬到馬路邊,再用機動車或板車拉回家。農事自動化操作,不僅全面提升了收割效率,為老弱家庭們解決了收割難題,也為重慶合川區鄉村振興注入了科技力量。

  雲門街道鳳林村黨支部書記彭正維站在田邊,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他向鳳林村9社的一塊高地上望去,金黃的稻穀隨風飄舞,豐收的稻穗粒粒飽滿。“這片地以前是集體的荒地,現在卻是‘聚寶盆’,今年少説也有四五萬元的純利潤。” 彭正維感慨地説。

  據彭正維介紹,曾經的鳳林村勞動力嚴重不足,大量青壯年外出務工,土地撂荒嚴重,黨員致富帶富能力不強,服務能力偏弱,導致村集體經濟幾乎為零,是個典型的“空殼村”。2017年5月,鳳林村黨支部痛定思痛,積極探索黨建引領農機社會化服務,培育壯大農村經濟組織,實現了後進變先進。

  2017年8月,由村黨支部牽頭,與金川農機專業合作社和9名社員共同組建的鳳天惠民農機專業合作社正式成立,累計籌集資金105萬元,購置手扶式插秧機、東方紅拖拉機、履帶拖拉機、小型旋耕機等各類農機設備23套。為確保合作社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村支部廣泛動員村內10余名黨員農機能手參加合作社工作,同時積極協調街道農業服務中心和區農委相關部門組織開展機耕機種機收、田間管理等農業技術大下訪活動3場次,農機操作人員技術培訓2場次,為合作社工作開展奠定基礎,以全程化、流轉化、菜單化等多種形式的農機社會化服務,解決老人種地和無人種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集體經濟空殼、村級服務功能偏弱等問題。

  一年來,鳳林村成功摘掉了“後進”的帽子,今年全村收割水稻已有3000余畝,每畝産量高達1000斤,共收割300萬斤稻穀。彭正維説:“一個村子要致富,除了農業技術,農機設備實現自動化也很重要,所以我們才添置了一些設備用於農業生産。”

  除了鳳林村這樣的典型,農事自動化在合川的步伐已全面鋪開。雙鳳鎮從河南引進大型收割機隊伍,並組建了義務幫扶收割隊伍,僅大槲村就有機械收割隊十余支。截至2018年8月20日,大槲村已經完成全部收割工作,共收割1000余畝水田,每畝産量高達1000余斤,與去年相比略有增長。

  70歲的村民黃大爺看著家裏金燦燦的谷粒,臉上掩飾不住笑容。“我家有一畝多水田,今年一畝田能收1000余斤穀子。但兒女都外出打工了,只有我們老兩口在家中,如果不是有自動收割機,還真不知道這怎麼辦好。現在我都用不著出門,村裏義務幫忙的幾個小青年就用收割機割完了稻穀,把打好的穀子送到家門口,真是太感謝他們了。”

  大槲村村委會主任符洪榮表示,由於機械收割機的加入,大大降低了收割成本,加上一些村社自發義務幫扶,因此完全有條件克服老弱家庭收割稻穀的難題。

  同樣的情景在二郎鎮依然可見。據統計,二郎鎮共組織14支機械收割隊,培訓轄區內農民收割手40余人,組建了黨員幹部秋收義務服務隊8支,對各村特困戶、外出務工戶進行結對幫扶,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技術指導和秋收服務,及時解決廣大農戶的後顧之憂。目前,全鎮已收割水稻3000余畝,機械化普及率達到86%以上,預計8月底可全面完成收割任務,確保秋收顆粒歸倉。

編輯:高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