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曲軸背後的大數據智慧平臺
重慶日報  2018-09-11 15:19:28

【焦點圖】小曲軸背後的大數據智慧平臺

美心翼申公司智慧生産線自動進行産品生産加工。(美心翼申供圖)

  偌大廠房內,只有幾十名工人操控著不同的設備,生産線上,機器人正在進行生産操作……這是位於涪陵李渡工業園的重慶美心翼申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日常的生産場景。

  作為首屆智博會參展企業,美心翼申主要研發生産內燃機及壓縮機曲軸産品,年産銷900萬套,其中半數均為出口。今年,位於涪陵的精密鑄件生産基地投産,美心翼申投用了4條智慧化生産線,躋身國內同行業智慧製造“第一陣營”。

  9月10日,重慶日報記者走進美心翼申生産一線,現場打探其智慧化、綠色化生産。

  “機器換人”讓設備利用率提高兩成

  在美心翼申廠房生産線前端,一根根鋼管整齊排列,依次有序輸送至投料口,這裡有5台機器人揮舞手臂進行操作。經過打孔、車工等工序後,不到1分鐘,一件泛著光澤的曲軸成品就出爐了。

  “以前一條生産線需要12名工人三班倒,現在只要兩名工人不時檢查一下機器人操作狀態就行了,人力節省的同時生産效率也提高了30%。”美心翼申董事長徐爭鳴稱,前些年他前往日本、德國等地考察發現,當地很多製造業的機床還是上世紀四十年代的,但在升級改造方面做得特別好,智慧化程度很高,生産效率由此大幅提高。

  隨即,美心翼申投入資金購入一批機器人,完成4條生産線智慧化改造後,智慧化工廠初見雛形。

  “機器換人”帶來的效率提升是立竿見影的。通過智慧化改造,每條生産線操作人員減少80%,從而降低了勞動力成本,減少人為因素對生産過程的影響,並帶來生産效率提高,其設備利用率從此前的70%提高到90%。

  大數據平臺實現産供端協同化

  “智慧化升級,不僅是車間硬體設備升級,企業信息化建設同樣重要。”徐爭鳴表示,傳統企業實施“智慧化”標誌之一,是學會使用互聯網工具。美心翼申在2000年前後,就與國內智慧製造服務供應商,也是首屆智博會參展企業的用友科技開啟合作。

  徐爭鳴認為,對工業企業而言,最重要的是數據流動。他舉例稱,工業生産好比廚師做菜,比如今天要做3道菜,需要放多少佐料、如何搭配,廚師很容易心中有數,但如果菜品多了,需要佐料數量亦會難以掌握,“此時就需要大數據加以輔助。”

  通過與用友合作,美心翼申現已搭建起企業全流程信息化平臺,實現了大數據採集、流通和實時反應。單從每月發放工資這一環節,就能看到其好處。

  “企業現有上千名員工,很多崗位的工資都是計件考核,需要人工一筆筆錄入。”美心翼申財務工作人員稱,以前每月計算工資量都令人頭疼,發工資時的工資條要裝滿幾箱子,而現在採用用友財務系統後,每名工人每完成一件産品,只需掃描一下信息卡,相關信息就自動錄入系統,到月底後當月工資就會自動結算,以前核算工資需要6個人逐一記賬,而現在只需要1個人操作就行。

  值得一提的是,這套基於大數據的企業信息化系統還實現了供應端與生産端協同化,比如生産線上需要採購哪些原料、每件産品處於哪個流程、每個訂單完成得如何等報表內容,在平臺系統中都能一目了然,從而減少産品庫存積壓,提高資金週轉率。

  “掌握數據就掌握了趨勢。”徐爭鳴表示,在參加首屆智博會後,美心翼申對智慧化升級有了新認識,目前企業每年在智慧化方面投入約3000萬元,將持續通過自動化生産線改造,實施信息化、數字化和物聯網應用,培育規模化數字化工廠。

編輯:高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