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化與産業之間,有著相輔相成的關係。智慧化可視為“過程”與“方式”,其主體依舊是産業。
9月16日,在重慶市市長國際經濟顧問團會議第十三屆年會上,來自世界500強及跨國公司的“高參”們,就智慧化助推重慶産業升級這一專題建言獻策。
智慧化助傳統製造業增效
當前,重慶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
對此,不少顧問認為,通過智慧化來升級汽車、摩托等重慶傳統優勢製造業,是重慶的客觀需求。
奧特斯集團監事會主席安德羅施表示,近年來,重慶的電子和通訊等高端科技産業增長迅速,但像汽車這樣的傳統工業仍然是重慶經濟的主要組成部分。重慶希望持續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繼續鞏固在中國製造業中的地位,必須實施長期策略,推動傳統製造業向高附加值和智慧製造轉型。
ABB集團執行委員會成員方秦介紹了ABB幫助企業實現智慧製造轉型的案例。台灣一家電子製造商,其液晶顯示器和投影儀處於行業領先地位。面對生産日益多樣化、複雜化等挑戰,該企業與ABB開展合作,生産線採用以機器人為代表的智慧化技術,實現了19至32英寸液晶顯示屏生産線自動化生産和柔性製造。如今,該企業削減了51%的低技能手工作業,生産效率提高了74%,産量提高了52%。
“智慧工廠”是必然選擇
“以前,聯合技術航空系統的生産製造耗時非常長。”聯合技術全球副總裁曼克介紹,為了提高效率,他們實施了“智慧工廠”計劃。
“智慧工廠”主要包括三部分內容:設備聯網,管理者可隨時查看數據;使用來自SAP(企業管理解決方案)的數據創建數據圖表,實現數據可視化,並提供績效分析;開發以用戶為中心的應用程式,提高員工工作效率。“智慧工廠”效果明顯,僅每週用於生産檢查的時間,便減少了40小時。
在本屆年會上,不少顧問都提及了“智慧工廠”,它不僅要求生産上的自動化、智慧化,還能通過系統中樞,對生産中的各環節進行全程監管、分配、統籌等。
顧問們認為,“智慧工廠”不僅節約人力成本,提高生産力與效率,還能使工廠各生産環節透明化、標準化,從而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所以,重慶要實現産業智慧化升級,“智慧工廠”是必然選擇。
事實上,重慶不少企業已經發現“智慧工廠”的好處,提前開始佈局。今年7月,市經信委發佈消息稱,重慶有76個項目獲評2018年度全市數字化車間及智慧工廠稱號,既有汽摩、玻璃製造等傳統産業,也有生物制藥、液晶面板等新興産業,表明重慶企業智慧化改造正在有序推進。
不僅如此,有的重慶企業在相關領域,還走在全國前列。比如位於南岸區茶園的盟訊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近年來先後參與國家工信部智慧製造專項項目“數字化工廠、車間通用標準”的編寫,承擔了工信部智慧製造專項項目“電子信息産品智慧工廠/數字化車間物流系統”三個標準草案的制定及驗證工作。
物流業也應實現“智慧化”
重慶位於內陸腹地,水陸交通便利,具有中歐班列(重慶)、長江黃金水道等國內外物流大通道,又處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聯結點上,地理優勢突出。有顧問認為,借助這些優勢,重慶的物流業將在國際貿易中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以“智慧化”升級物流業也是一大趨勢。
東京海上董事長隅修三表示,借助區塊鏈和智慧合約等技術,在國際貿易的物流環節中,計算機可自動執行訂單收發、進出口申請、運輸合同、保險合同、付款結算、運費和保險費的支付等。他表示,如果重慶的製造商、貿易公司、銀行、運輸公司、海關等都通過區塊鏈網絡連結,重慶公司在代辦進出口手續時,所有程式都將自動並高效地執行。
隅修三的建議,和兩路寸灘保稅港區的舉措“不謀而合”。今年西洽會期間,兩路寸灘保稅港區與慧石慧通公司簽約,共同打造智慧外貿單證處理中心。該中心使用人工智能、機器識別、視覺識別、深度學習、語義分析等技術,除了能識別word、excel等常規文檔,還能識JPG、GIF等圖片內容,報關單內容均由相關軟體自動完成,填報報關單的時間,從以前最少半小時縮短至3分鐘。
澳新銀行集團機構銀行國際業務總裁范爾翰則表示,未來,自動駕駛技術將在貿易和産業中産生重大影響,在倉庫中實現全面自動駕駛,將比在道路上乘用車的自動駕駛更快,因為倉庫可提供更加規範和受控的環境。
在自動駕駛領域中,重慶不僅積極探索,且收穫頗豐。上月,長安汽車表示,目前他們已掌握了L4級(高度自動駕駛)的自動駕駛技術,研發水準處於世界一流。而在重慶舉辦的首屆中國國際智慧産業博覽會上,組委會也將“i-VISTA自動駕駛汽車挑戰賽”作為重要內容,其展示的先進自動駕駛技術,讓觀眾大飽眼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