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3位重慶人隔空對話康熙年間的金剛碑
華龍網  2018-10-15 14:07:15

  原標題:喚醒繁華古村 13位重慶人隔空對話康熙年間的金剛碑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63258578-fe76-430d-8432-2c13380e0917

金剛碑古村建築設計效果圖。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發

  華龍網10月14日18時50分訊(記者 周曉雪 實習生 邱小雅)7月23日,由北碚區人民政府主辦的“13個重慶人的金剛碑老村再生設計”活動正式啟動,邀請了13位跨界設計師,在金剛碑的殘垣廢墟上,重現13棟民居,延續巴渝民居文脈。14日下午,參與“老村再生設計”的13位跨界設計師再聚金剛碑,對目前已成型的建築方案進行分享交流。

  喚醒繁華古村 13位設計師將重建廢墟

  金剛碑作為重慶市5個歷史文化名城重點風貌街區打造項目,自2018年3月開始原真修繕,文保修復單位清表出13處已垮塌民居廢墟,在此進行再生設計營造。

  金剛碑古村最早興起是因為煤。彼時,因縉雲山發現了煤,煤窯開採的煤炭用騾馬馱至金剛碑,然後從這裡用船運送到各地。到了清同治年間,金剛碑煤業興旺,騾馬成隊,馬房、棧房日漸增多,形成了一個銷售轉運煤炭的集鎮。300多年過去,這個在康熙年間興起的古村逐漸沒落,許多房屋坍塌湮滅,只余一片廢墟。

  這13位跨界設計師要做的,就是喚醒那個康熙年間的繁華村落,使之再生。

  記者了解到,為了完成這個任務,13位設計師多次來到金剛碑古村進行考察,結合金剛碑的歷史、生態、文態、業態,給出了多組設計方案,足以看出對“老村再生設計”的重視。

  本次交流會上,設計師針對已有的設計方案進行了激烈討論,他們認為,老村再生,不僅是重慶歲月年輪的延續,更應該打造成一個快樂村莊。

  “建築給樹讓路” 回歸金剛碑本來的樣子

  雖然13位跨界設計師來自不同的領域,但他們卻不約而同對金剛碑的歷史和自然山水選擇了“妥協”。

  在設計師的設計方案中,“建築給樹讓路”這一觀點被反復提及,金剛碑的每一棵大樹、每一塊石板都被充分尊重,實現了建築與環境的完美結合。

  比如重慶九街文化産業集團冉巍以一棵生長在斷壁殘垣上的大樹為主題,設計出了“廢墟上的倔強”;緯圖景觀設計創始合夥人李卉,將地塊內的古樹用磚層層保護,取名“綠蛋”……

  對此,重慶曆史文化名城專業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何智亞表示:“山溪、古樹、石板路、小橋、流水構成了金剛碑的景觀要素,映射出古村悠久的文化底蘊,只有服從區域文化、周邊環境,才能讓這裡回歸本來的樣子。”

編輯:歐平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