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重慶頻道報道(陳昕):47歲的谷永紅是重慶西部物流園黨委副書記兼總經理,伴隨著改革開放的四十年,他從一名山村小男孩成長為一個獨當一面的企業總經理,用他的話説,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現在的他。
谷永紅(右一)在工作中分析相關數據 西部物流園 供圖
“沒有改革開放,我就走不出那個小山村”
谷永紅是重慶市大足區人,父親是鄉村老師,而母親則長年在家務農,家中姊妹三人,一家人生活的重擔全部壓在父親身上。
“1978年之前,我家裏麵條件就屬於比較差的那一種,連白米飯都吃不上,餓肚子是經常的事。”谷永紅對這段經歷記憶猶新。
1978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大江南北,也吹進了谷永紅的家。“那時候人還小,對改革開放這四個字還理解不了,但是最明顯的感受就是能吃上白米飯了。”谷永紅説。
高中三年,谷永紅是在一所寄宿制學校裏度過的,那段時期,谷永紅的生活有了顯著變化,“那時候開始就在學校吃大鍋飯,還有肉可以吃,對我來説是很滿足了。”谷永紅説。
高中畢業,谷永紅進入了大學,來到了繁華的城市。他感激改革開放所帶來的發展紅利,他時常回想,如果沒有改革開放,或許他也將如他父親一樣,永遠地呆在了村裏。
西部物流園運行現場 西部物流園 供圖
鋒芒初露 歷經多崗位歷練
1994年,谷永紅大學畢業,進入了沙坪壩農業局,從事著農村經營管理工作。
“很多農民受到改革開放的影響,都各自興辦起了鄉鎮,這批人部分成為了中國第一批農民企業家。”在谷永紅看來,正是改革開放所帶來的紅利,讓這部分人逐漸變得富裕,就此改變了人生軌跡。
在農業局工作接近6年以後,谷永紅來到了工作第二站大學科技園,在這裡他主要負責將大學的科研成果轉換到孵化平臺,並形成相關産業鏈。
2002年至2004年,沙坪壩開始著力打造新興工業園區,歷經多個崗位鍛鍊的谷永紅進入了井口創新創業工業園,負責把一些好的鄉鎮企業引導至工業園區來,形成歸屬化、集約化發展的新格局,同時進行工業化的升級,發展高新科技産業。
幾年的發展,工業園相關物資和産業逐漸豐富,一個新的難題擺在了發展的道路上,解決物流的聚集和貿易的進出口已經迫在眼前。
2007年,谷永紅順勢而為,加入了西部物流園,成為了一名物流行業的“新兵”。
佈局西部物流園
受益於改革開放,谷永紅認為,應該緊抓開放這根主線,做大做強西部物流園。
為了給物流園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2009年至2014年,谷永紅和其他同事一起用了五年多的時間,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完成了物流園骨架道路的修建。”要發展物流園,交通是第一先決要素,谷永紅打造物流園所邁出的第一步,堅實而篤定。
“第二件事相當關鍵,要建設工業園,就必須有土地,這就涉及徵地拆遷,不過我們很好地處理了這方面問題。”交通和土地問題都順利解決,谷永紅有條不紊地推進著第三件事,即按照物流園所劃分的板塊區域,完善相關重點企業佈局。
2014年之後,物流園的基礎佈局完成,並迎來了它的發展擴張階段。
“進入擴張期以後,我們逐漸完善相關産業的支線産業和配套産業,以滿足不斷豐富産業形態。”谷永紅説,擴張期的另一個重任,則是修建更多更大更好的倉庫,來聚集越來越多的物資。
有了基礎形態,再經過擴張期準備,此時的西部物流園已經初具規模。
重慶鐵路口岸 西部物流園 供圖
建設重慶內陸開放高地新名片
如今,西部物流園已經匯集了渝蘭、渝襄、渝黔、渝昆、渝懷、渝利等多條國內主要鐵路線路,是輻射整個中國西部,連接中亞和歐洲的重要鐵路樞紐。
在谷永紅的願景中,西部物流園要致力於建設成為內陸開放的口岸新城。
“西部物流園應該作為重慶市通過鐵路口岸,聯繫東亞、歐洲和中亞地區的樞紐口岸以及落腳點,成為重慶乃至西部地區鐵路物資運輸中心和疏散中心。”谷永紅認為,有了物流貨物的堆積,西部物流園將成為重慶展示對外開放成果的窗口,最終成為國際貿易的展示中心。
目前,園區朝著建設成為供應鏈金融和物流金融結算中心的目標努力,“這就能實現資金的流通,保證貿易和物流正常運動,”谷永紅介紹,為此,園區先後引進了各種金融機構以及保險等類金融機構,“最後形成一個物流結算金融中心。”
“未來,西部物流園將形成以物流倉儲産業、國際國內貿易産業、現代金融服務産業為核心的園區,力爭成為重慶打造內陸開放高地進程中,一張新的名片。”谷永紅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