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5年堅守 江北民警劉隆友踐行“楓橋經驗”成“金牌調解”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2018-11-25 19:15:44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報道(歐平淑):在重慶市江北區觀音橋派出所有這樣一位社區民警,他公安工作經驗豐富,先後在市公安局特警總隊、江北區公安分局指揮中心工作,後到觀音橋派出所紮根社區,做群眾工作15年,榮立三等功7次,優秀社區民警3次,他就是傳奇“金牌調解”——劉隆友。他15年的默默堅守,使“楓橋經驗”在重慶江北區桃花源社區生根開花,不斷煥發嶄新的活力。

  【CRI專稿 列表】重慶民警劉隆友踐行“楓橋經驗”巧解群眾“千千結”【內容頁標題】15年堅守 江北民警劉隆友踐行“楓橋經驗”成“金牌調解”

劉隆友(右二)工作照 重慶市公安局 供圖

  2003年8月,劉隆友到重慶市江北區觀音橋派出所報到,成為一名社區民警。這一幹就是15年。轄區0.3平方公里面積,5800多戶人家,18000多名群眾,與他結下了不解之緣。為轄區獨居老人送水果、補品,開車送失憶老人回家,調解吵架的小情侶,解決物業糾紛……劉隆友在諸如此類“微不足道”的小事上忙忙碌碌,樂此不疲。

  在劉隆友看來,“社區就像是一個大家庭。而我就是這個大家庭裏的‘和事佬’。”因為群眾基礎紮實、善做調解工作,他被稱為警營“金牌調解”,他所在的桃源警務室已經成為江北分局的“明星警務室”。 15年的公安基層工作經驗讓劉隆友成了老百姓信得過的“民心秤”,群眾都誇他“稱清了是非曲直,稱出了公道正義”。

  “對症下藥” 巧妙化解三方矛盾

  “引發糾紛的看上去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但如果處理得不好就容易積成大患。”這是劉隆友的工作心得,而矛盾調解的關鍵在於“正心”,這是他的原則。

  2017年,桃花源小區的業主、業委會和物業三方曾爆發了激烈的衝突。業主多次抱怨物管收費高卻不作為,小區的環境既不安全還臟亂差,同時對業委會也表示了不滿,認為他們收了好處,成了“甩手掌櫃”。而物業卻覺得一肚子委屈,認為自己是物價局批准的合理收費,小區環境治理上自己是盡了力的。業委會更是大呼冤枉,認為是業主挑事,“不好伺候”。三方僵持不下,誰也不肯先低頭。不久,事態升級,業主們多次集聚、準備到繁華的九街主幹道“壓馬路”反映意見,在小區大門口拉橫幅,社會影響相當惡劣。

  【CRI專稿 列表】重慶民警劉隆友踐行“楓橋經驗”巧解群眾“千千結”【內容頁標題】15年堅守 江北民警劉隆友踐行“楓橋經驗”成“金牌調解”

  劉隆友(中)與物管負責人溝通 重慶市公安局 供圖

  劉隆友根據多年調解矛盾糾紛的經驗,從“火藥味”十足的衝突中,他“對症下藥”,決定急事緩辦。他拉著物管安裝治安監控鏡頭,調亮小區照明,組織工作人員參加培訓,組建小區保安巡邏隊……劉隆友一邊勸説物業公司,一邊身體力行幫助小區改造環境。

  接下來的兩個月,看得見的變化讓小區居民的心情舒緩下來。看到三方關係緩和下來,劉隆友真正開始了他的調解工作。他將三方代表聚集起來,從如何加強小區共同建設入手,讓大家提意見、想辦法。這一次,各方都往前走了一步,達到和解,矛盾真正從心裏化解開來。

  “水滴石穿”  重拾鄰裡之情

   “所裏一天接警六、七十起,近乎一半都是糾紛問題。有些口頭糾紛可以當面解決,有些積怨由來已久,只能多次組織調解,慢慢解開雙方的心結。”談及自己處理過的糾紛,劉隆友記得最長的一次歷時大半年,自己與雙方多次週旋,過程十分艱辛和漫長。

【CRI專稿 列表】重慶民警劉隆友踐行“楓橋經驗”巧解群眾“千千結”【內容頁標題】15年堅守 江北民警劉隆友踐行“楓橋經驗”成“金牌調解”

  劉隆友(右一)檢查小區監控設備 重慶市公安局 供圖

  桃花源小區劉大爺和譚老太太之間積怨以久,互不相讓,劉隆友反反復復幾十次登門,終於成功破冰。事情源於桃花源小區的供電房線路改造。支持施工的劉大爺和反對施工的譚老太太現場對峙,譚老太太直接“上手”,打掉了劉大爺的眼鏡,導致他眼睛受傷,雙方頓時劍拔弩張。考慮到案件屬於民事糾紛,情節較輕,劉隆友主張調解解決。可劉大爺卻堅持不接受賠償,必須讓譚老太太被“判刑”。

  連續2個月時間,劉隆友自己買了水果、補品登門探望劉大爺,不厭其煩地聽劉大爺傾訴生活中的煩惱。安撫好劉大爺,劉隆友轉身做譚老太太的思想工作,幫助老人平復情緒,回歸理性。他還爭取到譚老太太的老伴的支持,通過家人的勸説,使得譚老太太心裏的“頑石”得以化解。

   情之所至,水滴石穿。半年的努力,終於讓劉大爺和譚老太太解開心結、達成諒解,重拾昔日鄰裡之情,劉隆友非常欣慰。“與其説我善於處理糾紛問題,倒不如説是居民給了我很大的理解和支持。”長期奔波在社區的劉隆友這樣總結:“雖然社區民警這個崗位沒有轟轟烈烈的熱血生死,但是我把老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當成了自己的大事,盡心盡力。讓百姓感到放心踏實,那麼我就對得起身上的警服,對得起群眾的信任。”

編輯:歐平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