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營儀式現場 供圖 重慶市科協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報道(楊飛):2月22日,第3期重慶市深度貧困鄉鎮中小學生科技營閉幕儀式在重慶科技館舉行。本次科技營歷時5天,通過一系列社會實踐活動,開闊了約50名貧困山區學子的視野,並激勵他們追逐夢想。
參加本次科技營的學生來自重慶市城口縣、巫溪縣等14個區縣的18個深度貧困鄉鎮,年齡為10至14歲。他們幾乎都沒有走出過大山,因為參加本次活動,他們第一次坐上了動車、地鐵,見到了很多神奇的科技産品。
學生們參觀體驗科技産品 供圖 重慶市科協
為了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得到更多的收穫,本次科技營圍繞“紅藍綠”三個主題設計活動。“紅”以紅色教育為主,包括瞻仰紅岩革命紀念館、渣滓洞、白公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場館;“藍”以科技教育為主,包括參觀體驗重慶科技館、仙桃國際大數據谷、重慶國際博覽中心·智慧小鎮等科普示範基地;“綠”以綠色發展為主,包括開展“自然密碼”等體驗活動,參觀環保基地。活動採取 “動手做、做中學”的方式開展,讓學生親身體驗、自主探索,激發他們獨立自主、勇於實踐的品質能力。
心願樹上挂著學生們的心願卡 供圖 重慶市科協
在心願卡上,學生們都希望學習更多的科學知識,將來幫助更多的人。來自重慶開州區大進初級中學的李耀表示:“參加科技營之前,我沒有走出過大山。在科技營的這幾天我才發現世界很大,值得去看看。我要努力學習,走出大山,活出自己的精彩。”
學生們在老師的指導下製作機器人 供圖 重慶市科協
據了解,為助力重慶18個深度貧困鄉鎮打贏脫貧攻堅戰,重慶市科協啟動了“六個一”助力工程,即在每個深度貧困鄉鎮建設一個共享科技館、一批鄉村科普e站、一支科技服務團、一個農技協聯合會,並扶持一個科普示範基地、幫扶一批貧困學生。為將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從2018年起,重慶市科協每年舉辦2期深度貧困鄉鎮中小學生科技營活動,並將持續至2020年。該項活動將帶更多孩子走出大山,並幫助他們樹立遠大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