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慶啟動舊小區改造試點 記者實地探訪改造成效
重慶日報  2019-03-06 14:07:13

  原標題:重慶去年啟動4個老舊小區改造提升試點,記者實地探訪改造成效——小區環境變了樣 居民紛紛往回搬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019-03-06-0152_副本

3月4日,沙坪壩區燈頭廠試點小區,改造工程進入收尾階段。 記者 羅斌 攝

  ■試點小區發揮自管組織作用,廣泛徵求居民意見,把居民認為最迫切的改造項目放到最前面實施

  ■改造資金統籌方面,支持居民承擔一部分;同時,吸引社會力量捐資或捐贈;鼓勵原産權單位捐資捐物

  道路坑坑洼洼、下水道經常堵塞、車輛亂停亂放……在重慶城區內,一些老舊小區長期存在上述問題,成了城市管理中的“老大難”。按照重慶城市提升行動計劃的總體部署,2018年起,我市在九龍坡區長石苑小區、沙坪壩區燈頭廠小區等4個老舊小區啟動了改造提升試點工作。

  這些試點小區的改造進展如何?改造後,如何保住效果並提高後續管理能力?3月4日,重慶日報記者對長石苑小區、燈頭廠小區進行了探訪。

  改前徵求居民意見

  主管部門提供“菜單”

  “以前,這裡的車都是亂停亂放,有一次還把一位老人撞了。佔道停車讓我們連散步的地方都沒有。”沙坪壩燈頭廠小區居民岳箭回憶道。岳箭在這裡住了多年,目睹過各式各樣的“亂象”:屋頂漏水,從5樓漏到1樓;下水管道經常堵塞,化糞池污水倒流進居民的衛生間,夏天老百姓都要捂著口鼻走路;小區的圍墻也有安全隱患……

  由於資金等條件限制,老舊小區改造孰先孰後是個難題。改什麼、怎麼改?還是要小區居民説了算。改造工程啟動前,市住建委、沙坪壩區政府共同派出工作人員到小區傾聽民意,並與當地居委會密切溝通。“試點小區發揮居民小組等自管組織作用,廣泛徵求居民意見,把居民認為最迫切的改造項目放到最前面實施。”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除了考慮當地居民的意見,市住建委圍繞配套設施、周邊環境、房屋本體、管理規範4個方面,提供了改造提升指導標準,以“菜單式”供試點小區的居民選擇。“小區房子的窗子由原來的木窗統一換成了鋁合金窗,這是我們自己都沒想到的,政府卻幫我們考慮到了。”岳箭説。

  在改造工程建設中,政府還會邀請居民代表全程參與工程品質監督和工程驗收。燈頭廠小區所在社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居民代表的參與,不僅增加了工程品質安全透明度,也增強了監督覆蓋面,確保工程順應群眾期盼和需求。

  多方籌措改造資金

  吸引社會資金投入

  從去年上半年改造開始,沙坪壩燈頭廠小區迎來了巨大的變化。屋面全面維修,更換雨水管;下水道加寬了管道口徑,管網也重新佈局。

  而作為一個老舊小區,燈頭廠小區只有少量的公共維修基金,光是小區屋面維修費用就要100萬元。錢從哪來?“老舊小區改造既要産權人出資,也要政府統籌和吸引社會資金投入。”沙坪壩區住建委有關負責人介紹,該區已將改造試點工作納入轄區重點任務,區政府在統籌資金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另一方面,改造工程也利用了社會資金。其中,九龍坡區長石苑小區就在改造過程中引入了不少社會資金。“小區門口即將安裝的智慧門禁就是企業支持的。”社區居委會主任告訴記者。相關負責人表示,政府支持居民發揮主人翁意識,承擔一定出資責任,按照“誰投資、誰受益”原則建立共享成果機制。同時,也拓寬社會投資渠道,鼓勵以企業投資、捐資冠名等方式吸引社會力量捐資或捐贈文體設施等;鼓勵原産權單位通過捐資捐物等方式支持老舊小區改造。

  設立“居民議事廳”

  小區事務居民自管

  小區環境改善後,原來在外買房的居民陸陸續續搬了回來。不過,新問題也接踵而至,後續怎麼管理才能鞏固改造成果?長石苑小區的經驗值得借鑒。

  小區內有一片從前堆滿亂石的場地,如今被改造成了“居民議事亭”,水榭樓臺十分雅觀。這個“居民議事亭”不僅令小區風貌更有特色,更讓居民有了共同議事的場所。小區是否設置停車位?如何收費?是否允許快遞驛站入駐……小區改造後的諸多事項都可逐一在“居民議事亭”裏進行表決。

  目前,根據試點方案,試點小區都要成立小區自管組織。具備成立業主委員會條件的,由業主委員會承擔小區自管工作。暫不具備成立業主委員會條件的,社區居委會指導居民小組或社區物業服務中心承擔小區自管工作。除了上述兩個方案,引入物管公司參與後續管理也是一種選擇。

  “進駐老舊小區,物業費不會太高,能達到收支平衡就可以,居民負擔不大,也能享受到物業統一管理的好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對已完成改造提升的小區,政府鼓勵引入專業物管公司提供更專業的服務。(記者 崔曜)

編輯:歐平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