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來自全市民營經濟綜合改革示範試點區的新探索 北碚以商協會力量推動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全國重慶商會會長會議在北碚舉行
三月,西部首個民營經濟學院將在重慶北碚掛牌。
這是全國民營企業家在渝交流、學習和尋找投資機遇的新據點、新平臺。屆時,來自全國的企業家、經濟和管理學家,以及各個領域的專業技術人才,定期在此聚集,將共同探討中國民營經濟新未來。
你可能很難想到,組織、籌劃和最終推動這樣一所學院建成的,不是政府機關,不是高校,而是北碚的民營市場主體“娘家人”——北碚區工商聯(總商會)。
在北碚,由民營經濟市場主體成立的各類商會、協會(以下簡稱“商協會”),在促進政企溝通、推動轉型升級、促進抱團發展等方面,發揮著不可取代的作用,它們已經成為北碚民營經濟大發展重要的推動力量之一。2018年,北碚新發展市場主體14110戶,增長46.5%。全區民營經濟增加值佔GDP比重59%,納稅佔比74%,就業佔比85%,民營市場主體數佔比96%。
通過商協會讓民營企業組織起來,自我管理,抱團發展,是身為全市民營經濟綜合改革示範試點區的北碚的一項探索成果。
重慶藥友基地
40多個商協會實現行業地區服務全覆蓋
中央要求,工商聯及所屬商會要充分發揮橋梁紐帶和助手作用,在宣傳政策、提供服務、反映訴求、維護權益、加強自律等方面主動作為,著力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在北碚,民營經濟市場主體有5萬多家,其中企業有1萬多家。這個龐大的群體,廣泛分佈在各個行業和各個街鎮,需要一個有效的技術交流和信息共享平臺。通過商協會可以把那些分散的個體從業者或民營企業組織起來,讓市場供需實現更加精準的對接,以此來推動民營經濟和區域經濟發展。正是本著這樣的初衷,北碚區開始在全區範圍內廣泛創建商協會組織。
首先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組織體系,北碚區在辦公條件並不充裕的情況下,專門給區工商聯(總商會)騰出了1200平方米辦公、活動場所,這相當於原來辦公面積的10倍。在經費上,北碚區對商協會加大企業家隊伍培養、解難題促合作等給予了有力經費保障,力度同樣相當於以前的10倍。
以此為基礎,北碚區工商聯(總商會)赴各個行業和各個街鎮進行發動,最終成立了40多個商協會,基本實現所有行業和全部鎮街的服務全覆蓋。值得一提的是,過去,商協會的會員大多是當地民營企業,而隨著北碚近年來大刀闊斧的招商引資,一大批高科技企業紛至遝來,為了把這個新興的群體納入到組織中,兩江水土高新技術産業園等高科技企業聚集的園區廣泛建立商會組織。已率先在西部成立首個“工匠協會”,還將適應當前産業發展趨勢,建立數字經濟、新材料、大健康等行業性商協會。換句話説,在北碚,民營經濟個體從業者和市場主體,都能夠找到自己的“娘家”。
依託于廣泛建立的商協會組織,北碚區形成了一套政府部門與民企面對面直接溝通的機制。近年來,他們兩個月舉行一次見面會,就勞動用工、知識産權、稅務等民營企業高度關注的話題,邀請相關政府部門領導來答疑解惑,同時還收集民企在生産經營中的困難與問題,再根據民企的訴求制定有針對性的措施。據悉,通過這種機制,北碚每年收集的民企訴求都在300件以上,問題解決的滿意度都在90%以上。
組織和團結民營經濟市場主體,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是商協會的重要使命。北碚區工商聯(總商會)與全國30多個商協會簽訂友好關係協議,通過常態性的交流機制引他們進來,在北碚乃至整個重慶尋找商機。同時,北碚區工商聯(總商會)每年組織多批區內民營企業外出考察學習,足跡幾乎踏遍國內位列前茅的知名企業,包括華為、蘇寧、百度、阿裏等。
此外,北碚區工商聯(總商會)還積極承辦全國重慶商會會長會議、央視財經頻道《創業英雄匯》重慶海選活動、中國城市友好商會理事會議等重大活動,促進區內外企業交流合作,吸引上下游企業落戶北碚,推動全區新簽約産業項目172個,簽約金額1390億元,創歷年新高。
重慶華數機器人有限公司
助推民企提檔升級實現高品質發展
讓機器人像人一樣邁開步伐走起來,關鍵的技術問題,不是“肢體”,而是控制機器人行走和平衡的“大腦”,即軟體方面的控制系統。過去,位於北碚的重慶茂田機械有限公司,在機器人行走系統硬體方面已具備自主設計、製造能力,但在軟體設計上仍是一片空白。
重慶實施以大數據智慧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行動計劃,機器人産業迎來千載難逢的機遇,面對爆髮式增長的市場需求,茂田公司急了。
切實解決民營企業生産經營中的難題,千方百計助推企業提檔升級,北碚區工商聯(總商會)開始多方位尋找可供嫁接的科技資源。他們發現,同樣位於北碚的中科院重慶綠色智慧技術研究院,在機器人行走的控制系統方面,已經走在行業前列。
去年末,在北碚區工商聯(總商會)的撮合下,中科院重慶綠色智慧技術研究院與茂田公司簽約,聯合組建機器人行走系統聯合實驗室和機器人行走系統技術創新研發中心,共同研發機器人行走動力控制系統,促進茂田公司由傳統製造業向智慧裝備這一高端産業邁進。目前,雙方聯合開發的單點控制系統,已進入測試階段。
充分發揮商協會作用,提升轄區內的民營企業研發能力,實現高品質發展,這樣的案例在北碚還有很多。例如,通過北碚區工商聯(總商會)的科技資源嫁接,位於該區的重慶和貫科技公司建立起“項目+産品+運營”的新經營模式,企業逐步涉及“智慧教育”、“智慧政務”、“智慧農業”三大業務體系,目前擁有18項著作權5項專利。
重慶實施大數據智慧化行動計劃,一個重要的目標是幫助傳統的重慶製造業實現轉型升級。在這方面,北碚區商協會更是發揮了重要作用。
例如,重慶摩托車産銷量和出口量曾經佔到全國的六成,而這些重慶製造的摩托車的發動機缸體,有六成産自於北碚原水土鎮。不過,隨著重慶産業結構升級以及兩江新區對工業經濟産出強度的高要求,水土的摩托車配套産業,需要整體搬遷。
“我們在了解到這些會員企業的共同需求後,並沒有直接把難題呈送給政府,而是邀請産業研究機構進行分析,對這個行業的前景進行預判,並形成産業整體提升的方案。此後,我們把這一詳細的方案呈上去。憑藉有理有據的分析,並得到政府的支持。”北碚水土商會秘書長龍澤亮透露,目前,北碚區正進一步完善産業園區規劃,將為本地那些轉型升級的民營企業提供更多發展空間。
全市首個工匠協會在北碚成立
當好企業與政府溝通的橋梁
“北碚不乏政企直接溝通的渠道,也有相應的反饋機制,但單個的企業向政府部門反映問題,問題都是點上的,政府很難照顧到面上,如果是商協會反映一個行業性或者區域性的問題,並給出相應的解決方案,政府就可能統籌兼顧,從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來考慮問題,那麼作為個體的企業也會從中受益。”北碚區工商聯(總商會)負責人説。
在歇馬鎮,不少民營企業主都表示“我們有事都直接找曹大姐,沒有她搞不定的事”。曹大姐是歇馬曲軸董事長曹正素。獲得這樣親切的稱呼,源自她擔任會長的歇馬商會在協調各種生産要素時表現出來的超凡能力。
由於企業太多,歇馬生産用天然氣嚴重不足,一些企業甚至在用氣高峰時不得不停掉生産線,大家怨聲載道。政府雖有專門的部門負責調度生産要素,但具體到一個農村鄉鎮,面對複雜的歷史成因和現實的一大堆困難,經常也無能為力。
此時正是商協會發揮作用的時候。曹正素召集那些意見很大的企業主,一起到燃氣單位的數據庫去看,燃氣供應的緊張局面直觀地呈現在眼前,發現自己的區域還算好的,大家立即消解了怨氣。此後,在曹正素的促動下,燃氣供應單位專門給歇馬的企業布設了一條專線,多年老大難問題一併解決。
在北碚區總商會的推動下,該區還建成了政府領導幹部聯繫重點民營企業制度,每名區領導聯繫民營企業3家以上,鞏固區領導全覆蓋集中走訪精準服務規上民營企業的長效機制,全區副處級以上幹部各聯繫民營企業1家以上。同時,260名黨員幹部到民企和商協會擔任黨建工作指導員,實現幹部服務民營企業全覆蓋。北碚區工商聯(總商會)與公安、法院、檢察院建立常態化聯絡服務機制,與司法局聯合設立法律工作站,組建民營經濟法律服務團,僅去年一年就幫助協調解決民營企業融資、用地、人才、創新等方面問題500余件。
北碚區組織轄區企業家赴發達地區知名企業學習取經
推動企業産業協同並實現抱團發展
最快兩個月內,重慶乃至全國的暖通用戶,都有機會用上周國威的企業生産的閥門和管路。不過在此前幾十年,周國威都只做工業設備配件,從未涉足民用暖通設備領域。
轉型的契機,來自於自己的鄰居。
在北碚盈田工業園區,周國威的這家鄰居,做的正是暖通安裝和服務。但這家公司沒有自己的産能,從不同的供應商手裏拿到的貨,大多是批量生産,要想根據客戶需求進行定制,溝通成本很高。即便是量産的貨,也常常保證不了供應量。總之一句話,自己沒有上游産能,只做安裝,常常感到被動。
一年前,盈田工業園區的50多戶企業,成立了盈田商會,後者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促進會員之間進行産業協同、抱團發展。大家組織起來,定期相互走訪,周國威發現,自己的這家鄰居所苦惱的事,他完全可以解決。
“門對門、戶對戶”的兩家公司,很快達成一致,周國威按對方需求進行産品設計和小規模試生産,對方把貨推送給客戶,收到反饋意見後再指導周國威進行改進。如此幾個回合,雙方完成了磨合,周國威接到了對方遞過來的訂單,從此邁入新的領域。
“我們直接合作,相當於取消了供應商,把利潤留給了自己,大家都有利可圖。”周國威説,是商協會天然的“地緣優勢”,促成了他們的抱團發展。
通過商協會促進民營企業抱團發展,在北碚早有歷史傳統。龍澤亮介紹,2003年前後,重慶摩托車産業陷入價格戰,大家相互抬價搶工人,殺價賣産品。但在水土商會的組織下,“水土摩幫”沒有陷入這種惡性競爭,原因是他們通過商會締結了行業同盟,大家統一了勞動用工和産品的售出價格。
這家老牌商協會的另一個抱團故事是關於融資。據介紹,在水土,不少民營企業都是在流轉的耕地直接建廠,集體土地,沒法用於抵押融資。幾年前,民生銀行推出商業信用貸款“聯保貸”,企業可以通過相互擔保的方式,一起貸款。水土商會的幾十家企業立即抱團打夥,從民生銀行共計獲得6000萬元貸款,有力地解決了當時全行業都面對的流動資金短缺難題。(潘子奇 圖片由北碚區委宣傳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