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被住建部肯定!重慶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面積突破1500萬㎡ 規模全國領先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3月12日18時30分訊(記者 董進)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12日從重慶市住房城鄉建委獲悉,截至目前,我市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面積已突破1500萬㎡,可再生能源建築規模化應用走在了全國前列,被住建部給予充分肯定,被讚經驗做法值得推廣借鑒。
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56萬噸 節約標煤21萬噸
可再生能源是指自然界中可以不斷利用、循環再生的能源,例如太陽能、風能、水能、生物質能、海洋能、潮汐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對促進節能減排、增加能源供應、改善能源結構、促進環境保護具有重要作用,是解決能源供需矛盾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
1號能源站取水泵房 市住房城鄉建委供圖
據了解,豐富的水能資源是重慶發展可再生能源得天獨厚的優勢。地域內水資源總量年均超過5000億m³,其中絕大多數是以江河為主的地表水,長江、嘉陵江等流經重慶地區的入境水形成的地表水約4600億m³,長江幹流自西向東橫貫全境,流程長達665公里。
近年來,重慶市積極推進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建設,著力提升城市品質,以可再生能源建築規模化應用為抓手,改善建築用能結構,節能減排成效凸顯。截至目前,我市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面積已突破1500萬㎡,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56萬噸,節約標煤21萬噸,節約建築運行費用3億元,有效節約了能源資源,減少有害氣體排放,緩解城市“熱島效應”,同時提高了城市品質,增強了區域的軟實力和競爭力。
因地制宜+政策引導多措並舉 彌補國內空白
據重慶市住房城鄉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市住房城鄉建委結合本地區地表水資源豐富的優勢,因地制宜引導挖掘,多措並舉推進可再生能源建築規模化應用,逐步形成以區域集中供冷供熱為主要方向,以江水源熱泵為主要技術類型的可再生能源建築規模化應用發展路線。
國內已建成規模最大的江水源熱泵區域能源系統 市住房城鄉建委供圖
為了落實激勵政策,市住房城鄉建委、市財政局發佈了《重慶市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城市示範項目管理辦法》,明確了示範項目的管理程式和相關要求;會同市水利局出臺的水源熱泵取水繳納水資源費的優惠政策,降低了此類項目的運行成本,為規模化應用創造了條件。
編制發佈的13項相關地方標準,完成了23個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和配套能力建設課題,編制的《地表水水源熱泵系統適應性評估標準》等系列標準在技術性和完整性上填補了國內空白。引導新建的大型公共建築應用可再生能源,推動每年新增應用面積超100萬㎡。
今年悅來生態城集中供冷供熱項目啟動建設
截至目前,我市已率先完成“全國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示範城市”和巫溪、雲陽、木洞全國可再生能源集中連片示範區“三級示範”任務,並順利通過國家驗收。去年重慶市首個“餘熱暖民”項目—兩江新區水土片區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集中連片示範區,全國最大的“水空調”項目—江北城CBD區域江水源熱泵集中供冷供熱項目也順利通過專家驗收。
江北城CBD區域江水源熱泵集中供冷供熱項目 市住房城鄉建委供圖
其中江北城項目利用江水冬暖夏涼的特點,夏季製冷採用電製冷+江水源熱泵+冰蓄冷的形式,冬季供熱採用江水源熱泵的形式,為區域內400萬平方米的公共建築空調系統提供冷熱源,是目前國內已建成規模最大的江水源熱泵區域能源系統。該項目每年可節約標煤21643噸,減排二氧化碳59938噸,減排二氧化硫1804噸,減排碳粉塵16353噸,節約機房建設面積2.23萬平方米,節約用水198萬立方米。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了解到,今年市住房城鄉建委還將指導悅來生態城320萬㎡、仙桃數據谷120萬㎡區域集中供冷供熱項目啟動建設,指導渝中半島、九龍半島、廣陽島等條件適宜區域開展可再生能源區域規模化應用前期規劃論證,持續培育我市建築節能減排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