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資産激活 讓農民成為真正的股民
重慶日報  2019-03-20 09:46:19

  原標題:資産激活 讓農民成為真正的股民—— 我市“三變改革”試點調查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019-03-20-0052

一月二十四日,重慶綦江區石壕鎮萬隆村股東分紅現場,村民正在領取分紅款。(本報資料圖片)通訊員 陳星宇 陳正策 攝

  ■在“三變改革”試點村,資産的激活,已讓有了股權的農民,在資産性收入上有了獲得感,成為真正的股民。同時,也讓集體經濟逐步壯大起來。

  ■多種方式的股份合作,為試點村激活集體資産,把農民變成能夠獲得股份分紅的真正股民,找到了路徑。

  ■“三變改革”,激活了鄉村資源,也激活了鄉村幹部、農民深化改革的激情和創新的思路。

  “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從2018年開始,已在重慶市的區縣中進行試點。

  在“三變改革”中,農民要成為真正的股東、從資産經營中實現增收;集體經濟在資産經營中要發展壯大起來,改革才算真正成功。

  農村“三變改革”試點的成效如何?連日來,重慶日報記者到榮昌、永川、璧山、沙坪壩等區的試點村,進行了深入的調查採訪後發現,在“三變改革”中,重慶市已經在資産經營上探索出了一些有效的路徑。

  資産激活——

  股民有了獲得感,集體經濟開始壯大

  沙坪壩區豐文街道三河村的王子勇,在村裏的“三變改革”中,成為村舜圓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1名股東。2018年,他從集體資産經營、閒置農房激活、承包土地經營權入股經營中,有了當股東的實感。(記者  羅成友)

  這一年,他家獲得3筆收入:從集體資産經營中,獲得分紅收入4500元;以承包土地經營權入股,獲得固定分紅4500元;閒置的一幢農房租給村裏的楠之林雪公司,獲得6000元的年租金。

  三河村黨支部書記邱世明説,在“三變改革”的第一年,村裏的1629名股民,都從集體資産經營中獲得分紅。

  在“三變改革”中,永川區南大街黃瓜山村梯子坎村民組的陳明忠家,全家有7股集體資産股份。當地政府是按照有田有戶口(戶籍在村)的1人2股、有田無戶口、有戶口無田的1人1股來確定股民身份的。

  “在2018年裏,我這股民身份給我家帶來了好的分紅收入。”他説,作為村民組集體資産的股民,2018年,每股獲得集體資産經營分紅1000元,因此,全家7股,分得紅利7000元。

  這一年,梯子坎村民組通過集體資産的經營,讓全組集體資産中所確定的310股股份,共分紅31萬元。

  村黨委副書記王功軒介紹,2018年,全村共有雞公嘴、石門坎等8個村民組的股民,從村民組集體資産經營中獲得了股份分紅。

  集體資産的激活,已開始壯大試點村的集體經濟。

  “‘三變改革’前,我們村是‘空殼村’。”榮昌區清江鎮河中村黨支部書記雷勇説,改革後,我們通過對村裏集體資産的經營,2018年實現了集體經濟純收入17萬元。今年將有更大的收益,預計可突破20萬元。

  沙坪壩區豐文街道的三河村,在改革前,村裏的年集體經濟收入不足1萬元。而改革後的2018年,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加到42.886萬元。

  “2018年,我們通過集體資産的經營,集體經濟收入得到快速增長。”永川區南大街街道黃瓜山村黨委副書記王功軒説,“這一年,除村集體實現集體經濟收入36萬元外,村民組共實現集體經濟收入180余萬元,集體經濟收入最高的村民組,已超過40萬元。”

  在“三變改革”試點村,資産的激活,已讓有了股權的農民,在資産性收入上有了實感,成為真正的股民。同時,也讓集體經濟逐步壯大起來。

  勇於探索——

  多種方式的股份合作進入鄉村

  “清産核資,確定股民身份,確權確股的完成,這只是‘三變改革’的基礎性工作,真正的改革,是要用勇於改革的精神,探索如何用股份合作方式經營好集體、農民的資産,把農民變成能夠享受到分紅的真正股民。”雷勇説。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三變改革”試點村,已在激活資産中對股份合作經營進行了大膽探索,並已在增加農民(股民)資産性收入,壯大集體經濟等方面收到了成效。目前,在試點村中,已初步探索出以下幾種股份合作經營方式:

  一是由集體直接經營的股份合作實體。清江鎮河中村,有一座面積為800畝左右的河中島,具有旅遊開發價值,村裏組建起河中島旅遊開發有限公司,進行旅遊開發。目前,該島上已建起桂圓、枇杷等採摘基地,建起了環島自行車賽道等;永川區南大街街道黃瓜山村,針對村內鄉村旅遊和特色農産品的銷售,由村集體投資,建起面積為900多平方米的特色農産品銷售中心,目前正在裝修。待完工後,該村將引進有經營能力的專業公司來經營,村集體每年可獲得穩定的收入。

  二是與社會投資合作,實行股份合作經營。河中村引進眾航旅遊公司,以河中島上的草坪、環島自行車道、觀光電瓶車等旅遊設施入股,與這家公司合作經營;沙坪壩區豐文街道三河村引進4家社會投資業主,在村裏搞農旅融合産業項目,村裏將集體經營的土地、林地、停車場、房屋等資産,甚至村集體建設用地指標等入股,並按“保底分紅+固定利潤分紅+浮動利潤分紅”的方式,確保集體資産入股的股份有穩定的收益。

  三是由村組建統一的資産經營組織,由各村民組和農民,將經營性資産和土地承包經營權等入股或委託經營組織進行經營,獲得穩定的分紅收入和利潤分紅。沙坪壩區豐文街道三河村組建起舜圓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作為村裏統一經營資産的平臺,除村集體的資産進入外,各村民組的資産、農民也可將承包地經營權、林地經營權等作為股份進入這一平臺。然後由這一平臺公司統一將這些資産和經營權,作為股份入股到引進來的現代農業、鄉村旅遊等産業項目中;榮昌區清江鎮河中村組建起三才土地流轉服務股份合作社,由農民以委託的方式,將土地承包經營權委託給合作社統一向外流轉。除保證了農民的流轉金收入外,合作社也通過經營服務,從流轉土地的業主手中,獲得每畝每年10元的服務費。

  多種方式的股份合作,為試點村激活集體資産,把農民變成能夠獲得股份分紅的真正股民,找到了路徑。

  深化改革——

  集聚要素,全面激活農村閒置資産

  在榮昌區清江鎮河中村村委會旁邊的一片舊宅基地上,記者看見工人們正在修建民宿。這一在75平方米的舊宅基上所建的民宿,總共有8間客房。

  “這是我們在深化改革中,利用2戶五保戶的舊宅基地,由村裏投資29.4萬元建的。”村委會主任羅慶奎説,這也是我們在學了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中關於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的精神後,在區、鎮兩級政府部門的支持下,激活閒置宅基地,發展集體經濟的改革深化。

  據介紹,村裏的這2戶五保戶已經住進了敬老院,他們原先的住房閒置多年後,已不能居住。村裏把這閒置宅基地利用起來,改建成民宿。

  以這民宿為吸引,村裏還集聚起經營人才。經營芒果酒店的老總劉世剛是清江人,村裏將他聘為“名譽村主任”,由他指導村裏建民宿,並將幫助其經營好。同時,以此為起點,逐步把目前全村閒置的82幢農房利用起來,搞鄉村旅遊産業。

  農房是農民的資産,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隨著集體資産的激活,改革的深化,一些農民的閒置農房資産也被激活。永川區南大街街道黃瓜山村黨委副書記王功軒介紹,村裏已有2戶村民的閒置農房,被一家城裏來的投資者租用30年,並投入數百萬元,改造成民宿,搞鄉村旅遊;沙坪壩區豐文街道三河村,目前已有30戶村民閒置的農房,被投資農旅融合産業的業主租用下來,改造成民宿或鄉村旅遊接待設施。

  在深化改革中,不僅土地、房屋等資産可利用,農村中的很多資源都可轉變為資産,進行激活利用。以榮昌區清江鎮河中村為例,村裏在清産核資時,就將村裏的龍眼古樹、農民家中現存有的契約、老床、水車等進行清理登記,並準備有償收集起來,建鄉愁館,作為鄉村旅遊的資産。

  “在深化改革中,可以把很多的要素集聚到鄉村振興,激活資源,增加集體經濟收入上來。”雷勇説。

  在河中村,環繞河中島的瀨溪河有200余畝的水面。在這一河水的生態治理中,西南大學、區水務局、清江鎮政府與村裏,聯合實施河道生物鏈水生態治理項目,用白水養魚的方式,凈化水質。雷勇説,這一項目,不僅把科技、政府項目等要素集聚來,改善了村裏的水生態,也增加了村裏的集體經濟收入。根據協議,這河段裏白水養魚的收入,20%作為村集體經濟收入,80%作為循環水生態治理的再投入。

  “三變改革”,激活了鄉村資源,也激活了鄉村幹部、農民深化改革的激情,創新的思路。

  記者觀察》》

  激活資産 需要依法依規

  羅成友

  “三變改革”的重心是在把資源變成資産,並通過激活資産,把各方面的要素聚攏,使資産轉化為增加集體經濟收入,增加股民(獲得集體資産確權的農民)的分紅收入。

  永川區南大街街道黃瓜山村內,有700余畝礦山廢棄地,這是村裏的一大資源,如果把這資源變成可利用的資産並加以激活的話,那將是村裏最大的一筆可持久收穫的財富。

  然而,這一資源要變成資産,不是想變就可隨便變的,要被激活,也並非那樣簡單。首先得通過村莊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使其成為合法利用的建設用地。其次得通過項目來申請用地,並經過依法依規的審批後,才可使用。

  就普遍而言,目前村集體中最大、最有潛力的資産就是土地。這包括建設用地,也包括農民承包土地經營權。但在激活這土地資産和經營權中,就需要注意依法依規,不然,會帶來潛在的風險。

  重慶市有一個村,當年在作為城鄉統籌發展示範點中,引進一家城市資本投資者,將全村農民的數千畝土地流轉過來,並與農民商定,建起農民集中居住區。農民集中居住後,把農民的宅基地置換出來,再引進新的投資,利用村裏可集中使用的數百畝建設用地,進行商業開發。

  當把集中居住區建好後才發現,這農村建設用地如果用來進行商住房的開發,按法律規定,産權證只能辦給村集體。因而,就引不來新的投資。最後導致這一改革示範點失敗,還留下許多後患。

  在流轉土地經營權發展一、二、三産業融合的産業中,必然要用到一些設施用地。這也需要注意依法依規,不然也會導致潛在的風險。

  激活土地為主的資産,需要鄉村有法規意識,也需要相關部門的支持。如在村莊和土地利用規劃的科學編制、審批等這些程式中,需要支持,需要有高效率,才能保證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的需要。

編輯:歐平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