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重慶頻道報道(陳昕):3 月 21 日,《2019 中華遺囑庫白皮書(重慶篇)》正式發佈,白皮書顯示,截至 2018 年 12 月底,重慶分庫已經登記保管 1739 份遺囑。
據了解,中華遺囑庫重慶分庫成立於 2017 年 11 月 16 日。重慶分庫通過對立遺囑人的家庭、財産、心理、行為等數據進行分析後,形成了《2019 中華遺囑庫白皮書(重慶篇)》。
老人分享立遺囑心路歷程 攝影 陳昕
立遺囑人年齡趨向年輕化
“根據白皮書得出的結論,重慶地區立遺囑的人,年齡結構越趨年輕化。”中華遺囑庫重慶分庫登記中心主任詹慶介紹,2018 年重慶地區 70 周歲以下立遺囑人的比例為 42.18%,遠高於 70 周歲以上各年齡段人群的比例。
對此,中華遺囑庫管委會主任陳凱分析認為,隨著遺囑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很多老年人往往觀念更加超前,傾向於早日立遺囑。此外,中華遺囑庫對立遺囑人的身體條件有所要求,許多想立遺囑但身體條件不符合的老年人無法在中華遺囑庫訂立遺囑,因此,立遺囑老人的平均年齡下降趨勢較為明顯。
陳凱介紹,為了保障遺囑效力,中華遺囑庫通過錄音錄影、指紋採集、人臉識別、現場見證、文件存檔以及司法備案等技術手段使得遺囑真實性得到充分保障。
子女作為繼承人的達到 52.39%
“受傳統思想影響,立遺囑人在遺産分配上,子女以及孫子女仍是主要繼承人。”詹慶透露,2018 年,重慶地區所立遺囑中子女作為繼承人的達到 52.39%,不過,“配偶先繼承,子女後繼承”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重慶地區的遺囑分配意願中,配偶先繼承的比例為 30.36%,高於上海、江蘇等東部地區。
白皮書發佈會現場,前來諮詢的部分老年人都談到“分配意願”這個問題。家住九龍坡的劉奶奶對老伴再婚的事兒很看得開,但一提到房産,老人顯得很謹慎,她説:“萬一我先走了,他要是再找一個我沒意見。但是房子可不能給他後老伴兒,得給我們的孩子。”
老人諮詢立遺囑相關事宜 攝影 陳昕
陳凱表示,有相當一部分老年人一方面希望房産由子女繼承,但又擔心老伴居住受到影響,在老伴在世的情況下不希望子女直接獲得房産。如果將房産指定由老伴繼承,則又擔心老伴再婚後,將房産轉贈給外人,希望對老伴做出限制。
“老人再婚,財産分配一直是個坎兒。一方面老人想保證老伴兒的居住權,另一方面也不願意自己的財産旁落家人。這一問題有望在相關法律完善後,得到很好的解決。”陳凱説。
公證遺囑也可入庫打造遺囑公共服務鏈
“公證遺囑也可保管在中華遺囑庫,只要是公證處辦理的正規遺囑,存放在中華遺囑庫是免費的,立遺囑人百年後,查詢提取流程與在中華遺囑庫訂立自書遺囑的流程完全一致。”陳凱説,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將公證遺囑保管在中華遺囑庫,其中主要原因是中華遺囑庫遺囑保管體系中可以設定“查詢人和提取人”條件,彌補了公證處在遺囑保管和傳遞上的短板,真正做到遺囑生前保密、身後傳遞的無縫銜接。
陳凱表示,相比公證處有 100 多項公證業務,中華遺囑庫只聚焦在遺囑服務上,接受其他服務機構的遺囑保管,彰顯了中華遺囑庫定位於公共服務的特點。
“希望未來有更多的服務機構與中華遺囑庫對接,共同打造更加便民的公共服務鏈。”陳凱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