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永川紅爐鎮小安溪河段“黑龍凼”不到一年變身“青龍潭”
臨近清明,重慶市永川區紅爐鎮紅石村境內,小安溪河水在兩岸的草長鶯飛中蜿蜒流淌。
碧水東流,倒映著岸上的桃紅柳綠,如一幅山水畫。
可在去年5月以前,小安溪河紅爐段的河水卻黑如墨汁,水質為劣Ⅴ類。
黑色的小安溪河,還被當地人形象地稱之為“黑龍凼”。
如今的小安溪河紅爐段,河水清亮,今年前三個月水質均達到Ⅱ類,“黑龍凼”也成了沿岸群眾口中的“青龍潭”。
不足一年的時間,“黑龍凼”如何變身“青龍潭”?
曾被嚴重污染的河流
小安溪河,屬涪江一級支流,發源於永川區永榮鎮白龍洞,在紅爐鎮境內流經紅石村等3個村,全長16.42公里,沿途接納支流12條。
“2003年開始,紅爐鎮境內先後建起了多家煤礦,小安溪河就開始變黑了。”在當地工作多年的紅爐鎮紀委書記張林告訴重慶日報記者,紅爐鎮境內原有永川煤礦和5個小煤礦,年産能總計67萬噸。
由於設備老舊、生産工藝落後等原因,這些煤礦的生産廢水全部直排進入小安溪河及其支流,對小安溪河造成了嚴重的污染。
張林記得,過去小安溪河裏撈出的魚,“聞起都有一股煤焦油味。”
此外,紅爐鎮境內13家磚窯廠以及原永川昊升溶解乙炔廠等工礦企業的生産廢水,大多未經處理直排小安溪河。張林介紹,鎮裏此前還有規模以上養殖戶19家,再加上農村面源污染、鄉鎮生活污水直排等因素,共同造成了河水黑如墨汁,不能洗手洗衣服,更莫説喝了。被嚴重污染的河流,給周邊群眾的生産生活帶來極大不便。河邊坡坡上挖口井,出來的水也是一股怪味,澆地要從很遠的地方引水過來。
綜合整治的效果逐步顯現
4月1日,天空飄著細雨,位於紅石村的永川昊升溶解乙炔廠大門緊鎖。
這座始建於1996年的溶解乙炔廠,在生産了22年後,于2018年7月永久關停。
“該廠通過電解石加水生産乙炔,年産乙炔5萬瓶。”紅爐鎮經發辦主任于萬能介紹,溶解乙炔廠曾為當地經濟發展作出了一定貢獻,但由於建廠時間較早,設備老化等原因,其生産水準已無法滿足生態環境的要求;一些電解石經雨水沖刷直接進入了旁邊的小安溪河,生産廢水也無法處理達標。
“關得好!關了河水就能變乾淨了。”記者在現場採訪時,溶解乙炔廠旁,一位年近七旬的村民如是説。
其實,關停溶解乙炔廠,只是紅爐鎮為治理小安溪河採取的諸多措施之一。
2016年12月,紅爐鎮5個總産能25萬噸的煤礦關停;2017年年底,紅爐鎮13個磚窯廠全部關停;2018年4月,年産能42萬噸的永川煤礦關停;2018年1月,紅爐取締了境內19家規模以上養殖場……
綜合整治的效果逐步顯現:2018年6月,小安溪河紅爐段水質由劣Ⅴ類提升至Ⅲ類;7月,小安溪河紅爐段水質提升至Ⅱ類,並在今年前三個月持續保持Ⅱ類水質。
紅爐鎮四合廠社區,小安溪河支流清水河靜靜流淌。
這條寬不足3米,深不及膝蓋的小河,曾因匯聚永川、獅子林、紅新、萬勝4座煤礦的生産廢水而人畜遠離。
如今,隨著4座煤礦全部關停,清水河已清澈見底。
河畔的竹林下,四合廠污水處理廠建設已進入收尾階段。
新建8座污水處理廠
日處理污水100立方米的四合廠污水處理設施,是紅爐鎮在撤並場鎮新建的8座污水處理廠之一。
“四合廠社區是原永川煤礦的一個家屬區,常住人口有1000多人。”紅爐鎮鎮長李建勳介紹,此前由於缺乏污水處理設施,四合廠社區的生活污水都是直排進入清水河,給周邊環境造成了污染,也是小安溪河污染的諸多源頭之一。
為了治理場鎮生活污水污染,紅爐鎮除了新建污水處理設施外,還新建了二、三級污水管網8.5公里,一體化提升泵站4個,一體化處理設施4個,基本實現了場鎮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
除了加強場鎮生活污水收集處理外,紅爐鎮還加強了對餐飲污水的治理。
欣鎮大酒店是紅爐鎮較大的一家餐館。前不久,幾名泥水匠在酒店廚房外的地面挖了一個大坑,之後又用磚砌成三個小坑,並用管子將三個小坑連接。
好奇的群眾以為是修化糞池,但得到的答案卻令他們意外:這是餐飲油水分離池。
李建勳介紹,餐飲油水分離池就是安裝在下水道的入口處,用以阻止油類和垃圾排入下水道的裝置。
餐飲污水從污水管進入油水分離池的第一格後,所有的固體殘渣和油污被攔截;經過第二、第三格後,基本達到油水分離的目的,成為普通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網。
“以前餐飲污水直排進入下水道,管網堵塞時常發生。溢出的污水臭氣熏天,還時常流入小安溪河。如今,地面乾淨清爽了,空氣清新了,餐飲污水也不會溢出進入河流。”李建勳説,目前,紅爐鎮已有55家餐館安裝了油水分離池或油水分離器。
加快推進企業技改轉型
2018年7月,小安溪河紅爐段水質第一次達到了Ⅱ類。從兩個月前的劣Ⅴ類提升至Ⅱ類,這是一個巨大的飛躍。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小安溪河紅爐段成為“黑龍凼”是20餘年持續污染的結果;今天,要想讓其水質持續向好、周邊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紅爐鎮廣大幹部群眾依然任重道遠。
“水環境整治,一頭牽著民生,一頭牽著發展。治理不好,就難以保證群眾的生活品質,更難以實現高品質發展。”李建勳表示,為了達到水環境整治治標治本的目的,紅爐鎮按照永川水環境整治的相關要求,將對河裏河岸、場鎮農村生活污水、工業污染進行持續整治,同時加快推進企業技改轉型,持續優化産業結構。
重慶中材參天建材有限公司位於紅爐鎮會龍橋村,主要經營建材、預拌商品混凝土銷售,石灰岩加工、銷售等。在生産過程中,粉塵及生産廢水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
為了減少企業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去年年初,公司在生産加工車間先後安裝了20多臺具有國內先進水準的布袋除塵器,為企業治理粉塵提供技術支持。此外,公司還在生産車間安裝了噴淋裝置、彩鋼密閉密封防塵降噪裝置,盡可能減少生産過程對外環境的影響。
李建勳介紹,為減少礦産資源開採對周邊環境特別是水環境治理的影響,紅爐鎮嚴格要求相關公司進行礦山復綠;為了減少工業企業對環境的影響,他們採取專項整治,嚴格企業環保達標排放和環境治理,目前已完成90%的企業污染整治。
被嚴重污染的河流,給周邊群眾的生産生活帶來極大不便。河邊坡坡上挖口井,出來的水也是一股怪味,澆地要從很遠的地方引水過來。
綜合整治的效果逐步顯現
4月1日,天空飄著細雨,位於紅石村的永川昊升溶解乙炔廠大門緊鎖。
這座始建於1996年的溶解乙炔廠,在生産了22年後,于2018年7月永久關停。
“該廠通過電解石加水生産乙炔,年産乙炔5萬瓶。”紅爐鎮經發辦主任于萬能介紹,溶解乙炔廠曾為當地經濟發展作出了一定貢獻,但由於建廠時間較早,設備老化等原因,其生産水準已無法滿足生態環境的要求;一些電解石經雨水沖刷直接進入了旁邊的小安溪河,生産廢水也無法處理達標。
“關得好!關了河水就能變乾淨了。”記者在現場採訪時,溶解乙炔廠旁,一位年近七旬的村民如是説。
其實,關停溶解乙炔廠,只是紅爐鎮為治理小安溪河採取的諸多措施之一。
2016年12月,紅爐鎮5個總産能25萬噸的煤礦關停;2017年年底,紅爐鎮13個磚窯廠全部關停;2018年4月,年産能42萬噸的永川煤礦關停;2018年1月,紅爐取締了境內19家規模以上養殖場……
綜合整治的效果逐步顯現:2018年6月,小安溪河紅爐段水質由劣Ⅴ類提升至Ⅲ類;7月,小安溪河紅爐段水質提升至Ⅱ類,並在今年前三個月持續保持Ⅱ類水質。
紅爐鎮四合廠社區,小安溪河支流清水河靜靜流淌。
這條寬不足3米,深不及膝蓋的小河,曾因匯聚永川、獅子林、紅新、萬勝4座煤礦的生産廢水而人畜遠離。
如今,隨著4座煤礦全部關停,清水河已清澈見底。
河畔的竹林下,四合廠污水處理廠建設已進入收尾階段。
新建8座污水處理廠
日處理污水100立方米的四合廠污水處理設施,是紅爐鎮在撤並場鎮新建的8座污水處理廠之一。
“四合廠社區是原永川煤礦的一個家屬區,常住人口有1000多人。”紅爐鎮鎮長李建勳介紹,此前由於缺乏污水處理設施,四合廠社區的生活污水都是直排進入清水河,給周邊環境造成了污染,也是小安溪河污染的諸多源頭之一。
為了治理場鎮生活污水污染,紅爐鎮除了新建污水處理設施外,還新建了二、三級污水管網8.5公里,一體化提升泵站4個,一體化處理設施4個,基本實現了場鎮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
除了加強場鎮生活污水收集處理外,紅爐鎮還加強了對餐飲污水的治理。
欣鎮大酒店是紅爐鎮較大的一家餐館。前不久,幾名泥水匠在酒店廚房外的地面挖了一個大坑,之後又用磚砌成三個小坑,並用管子將三個小坑連接。
好奇的群眾以為是修化糞池,但得到的答案卻令他們意外:這是餐飲油水分離池。
李建勳介紹,餐飲油水分離池就是安裝在下水道的入口處,用以阻止油類和垃圾排入下水道的裝置。
餐飲污水從污水管進入油水分離池的第一格後,所有的固體殘渣和油污被攔截;經過第二、第三格後,基本達到油水分離的目的,成為普通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網。
“以前餐飲污水直排進入下水道,管網堵塞時常發生。溢出的污水臭氣熏天,還時常流入小安溪河。如今,地面乾淨清爽了,空氣清新了,餐飲污水也不會溢出進入河流。”李建勳説,目前,紅爐鎮已有55家餐館安裝了油水分離池或油水分離器。
加快推進企業技改轉型
2018年7月,小安溪河紅爐段水質第一次達到了Ⅱ類。從兩個月前的劣Ⅴ類提升至Ⅱ類,這是一個巨大的飛躍。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小安溪河紅爐段成為“黑龍凼”是20餘年持續污染的結果;今天,要想讓其水質持續向好、周邊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紅爐鎮廣大幹部群眾依然任重道遠。
“水環境整治,一頭牽著民生,一頭牽著發展。治理不好,就難以保證群眾的生活品質,更難以實現高品質發展。”李建勳表示,為了達到水環境整治治標治本的目的,紅爐鎮按照永川水環境整治的相關要求,將對河裏河岸、場鎮農村生活污水、工業污染進行持續整治,同時加快推進企業技改轉型,持續優化産業結構。
重慶中材參天建材有限公司位於紅爐鎮會龍橋村,主要經營建材、預拌商品混凝土銷售,石灰岩加工、銷售等。在生産過程中,粉塵及生産廢水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
為了減少企業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去年年初,公司在生産加工車間先後安裝了20多臺具有國內先進水準的布袋除塵器,為企業治理粉塵提供技術支持。此外,公司還在生産車間安裝了噴淋裝置、彩鋼密閉密封防塵降噪裝置,盡可能減少生産過程對外環境的影響。
李建勳介紹,為減少礦産資源開採對周邊環境特別是水環境治理的影響,紅爐鎮嚴格要求相關公司進行礦山復綠;為了減少工業企業對環境的影響,他們採取專項整治,嚴格企業環保達標排放和環境治理,目前已完成90%的企業污染整治。(首席記者 陳維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