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忠縣:改革創新促進産業興生態美百姓富
重慶日報  2019-04-17 13:25:25

  “忠縣創新的‘綠肥+’模式,10萬畝綠肥實現了生態價值、經濟價值、社會價值的有機統一,值得在全國推廣。”今年3月,國家綠肥産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曹衛東考察調研忠縣苕子綠肥種植後,讚不絕口。

  “綠肥+”模式,只是忠縣改革創新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忠縣貫徹“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方針,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學好用好“兩山論”、走深走實“兩化路”,加快建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示範縣,促進了産業興、生態美、百姓富的有機統一。

  探索“兩化”路 發展新産業

  “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發展靠産業,産業靠項目,項目靠招商。”忠縣縣委負責人認為,“一個地方的發展,要因地制宜,做好産業選擇。”

  立足資源稟賦,重慶忠縣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生態産業化、産業生態化和數字産業化、産業數字化。在工業方面去“僵屍企業”,改造傳統産業,大力發展新能源、醫藥、智慧裝備、資源加工四大産業集群;在農業方面,大幅調減傳統作物,規模發展柑橘、筍竹、生態水産、綠肥等主導産業;在現代服務業方面,開建萬噸級深水良港新生港、忠州商圈,大力發展文化旅遊,創新發展數字經濟、賽事節會經濟,特色産業促進了忠縣經濟“快、特、高”發展。

  産業靠項目,項目靠招商。忠縣建立30萬外出人員大數據庫,組建12個專業招商組開展情懷招商,兩年來招商簽約項目397個,協議引資648億元,實際到位資金164億元。

  保護結合發展 提升山水顏值

  2018年,忠縣好不容易談成一個項目——投資1.2億元的年産1萬噸鋰離子電池電解液生産線項目,然而最後還是放棄了。因為,在簽約前,該項目沒有通過環評專家預審。

  而類似上述鋰離子電池電解液生産線項目一樣被拒的項目還有8個。近年來,忠縣落實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堅持“建、治、管、改”並舉,讓保護和發展結合。如建立“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城鄉垃圾處理體系,城鄉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在長江兩岸開展國土綠化行動,森林覆蓋率達到70%;在農村開展“三清五化八改”村莊整治行動,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促進生態增值,關鍵是要保護生態、推進生態産業化,將自然資源轉化為財富資本。全縣建成35萬畝柑橘、17萬畝筍竹、50萬頭生豬産業一體化項目形成循環鏈。利用3萬多畝紅豆杉大力發展森林遊憩、度假康養和生産抗癌藥“紫杉醇注射液”……在忠縣,“七彩大地”既是“綠水青山”,更是“金山銀山”。

  脫貧謀振興 鄉村顯活力

  “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同一路徑。”這是忠縣激發鄉村活力的共識。

  為此,自2017年忠縣脫貧摘帽以來,為鞏固6.2萬人脫貧成果,探索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該縣正大力實施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下沉”,以農村“三變”為手段,以建設國家級田園綜合體“三峽橘鄉”為引領,穩步啟動産業興、村容美、生態美、鄉風美、生活美的“一興四美·七彩大地”美麗鄉村建設。

  “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最根本的還是要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忠縣縣委負責人表示,“要把服務群眾與教育引導群眾結合起來,把滿足需求同提高素養結合起來。”忠縣在領導幹部中深入開展“用腳步丈量大地、以實幹推動發展”興調研轉作風促落實行動,推動各級幹部進村入戶調研、面對面座談、實打實解決問題、召開院壩會志智“雙扶”。

  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激發出來後,忠縣去年有23個村實現“一興四美”,今年又有25個村主動申報開展美麗鄉村創建工作。(王志勇 李耀輝)

編輯:歐平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