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重慶頻道報道(陳昕):“我們以前更多地考慮了經濟效益,環保意識比較差,忽略了生産過程中的環境保護,破環了生態,現在想起來十分後悔。”5月10日,在重慶市檢察院五分院和大渡口區檢察院聯合舉辦的“共護一江水·公益訴訟”媒體走基層活動現場,重慶市小南海水泥廠廠長邱尼丁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2017年,大渡口區檢察院檢察官在摸排環保線索時發現,轄區內有的礦山存在多處巨型礦坑,山石呈裸露狀態,周邊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
檢察官巡查礦場 供圖 重慶市檢察院五分院
在調查取證過程中,五分院和大渡口區檢察院聯合成立了專案組,在掌握了確鑿的證據之後,大渡口區檢察院就系列礦山恢復案向原大渡口區國土分局發出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建議其按《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定》等相關規定的要求,依法充分履行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的主管責任,採取切實措施對該礦山進行治理恢復。
原區國土分局通過召開專題會議、制定整改方案、督促礦山業主履行義務等措施,舉一反三,以小南海平橋礦為全區礦坑復墾復綠活動啟動點,對全區11個開採礦山進行生態修復。
“檢察官給我們講明瞭利害關係,我們也逐漸意識到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韆鞦的事情,企業也必須履行社會公益責任,不能一味只謀求經濟效益。”活動現場,邱尼丁表示,收到整改要求後,水泥廠職工從上到下樹立起了環保先行的意識,並立即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進行環境修復工作,通過近一年的植樹造林,昔日滿目瘡痍的礦山披上了一片新綠,“未來,這些通過環境整治和生態修復的礦山還將被打造為一個集康體遊樂和休閒觀光為一體的區域,為市民提供一個可進行旅遊觀光、休閒健身的場所。”
礦坑復墾復綠 供圖 重慶市檢察院五分院
大渡口區檢察院相關負責人介紹,這起環保公益訴訟案件只是近年來大渡口區檢察院履行檢察機關公益訴訟職責的一起典型案例。據悉,自公益訴訟工作開展以來,該院不斷加強與大渡口區內各行政機關的配合支持、協作聯動,力爭形成雙贏多贏共贏的良好工作局面。
此外,為配合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工作的開展,大渡口區委出臺了《支持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工作的意見》,大渡口區人大通過了《關於加強區人民檢察院公益訴訟工作的決議》,為公益訴訟工作提供了強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