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慶渝中“雙曬”之湖廣會館:最能讀懂重慶人的地方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2019-06-24 17:57:48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報道(楊飛):1901年,英國人阿綺波德·立德跟隨經商的丈夫在中國遊歷20年後,出版了一本記錄自己在中國所見所聞的書《穿藍色長袍的國度》。書中指出,1898年,阿綺波德·立德的丈夫在重慶的商行開張后,夫婦倆借一個叫湖廣會館的地方擺了4天宴席,重慶眾多有頭有臉的人物悉數到場,場面十分熱鬧。這是重慶湖廣會館第一次被介紹給世界。

鄧三忠已審核【CRI專稿 列表】重慶渝中“雙曬”之湖廣會館:最能讀懂重慶人的地方

1917年的湖廣會館 供圖 重慶湖廣會館

  2019年,重慶發起“曬文化·曬風景”(簡稱雙曬)大型文旅推介活動。渝中區委書記黃玉林來到湖廣會館,再次向世界介紹這個地方。

  湖廣會館到底是個怎樣的存在?這一切還得從300年前一場波瀾壯闊的人口大遷徙説起。

鄧三忠已審核【CRI專稿 列表】重慶渝中“雙曬”之湖廣會館:最能讀懂重慶人的地方

湖廣會館內還原的明末清初重慶田地荒蕪的場景 攝影 楊飛

  重慶曆史文化名城專委會主任委員何智亞介紹,明末清初戰爭不斷,使得四川(今四川和重慶)人口銳減,大片土地荒蕪。經統計重慶各縣誌,康熙初年(1670年前後),重慶總人口不足3萬人,其中大足全縣只有66戶人家,《豐都縣誌》則記載:“戶口全空矣。”為了重新開墾這片土地,政府鼓勵人們前往四川“插佔為業”(在無人耕種的田地裏插上標記,田地就屬於自己),為此,康熙皇帝還發出了《招民徙蜀詔》。

鄧三忠已審核【CRI專稿 列表】重慶渝中“雙曬”之湖廣會館:最能讀懂重慶人的地方

湖廣會館內陳列的康熙皇帝《招民徙蜀詔》複製品 攝影 楊飛

  於是,全國各地的人們紛紛扶老攜幼告別故土前往四川。人們心裏都很清楚,一旦離開就是和故鄉永別,但他們還是背上祖先牌位,不捨而又決絕地踏上了西去之路。去四川可以經長江三峽溯流而上,但水流湍急、暗礁遍佈,稍有閃失便會舟毀人亡,而從陸路去四川則要翻越重重大山,山林裏猛獸出沒、瘴氣繚繞,危機四伏。

鄧三忠已審核【CRI專稿 列表】重慶渝中“雙曬”之湖廣會館:最能讀懂重慶人的地方

從長江三峽進入重慶的線路 攝影 楊飛

  在百餘年的移民活動中,先後有約200萬人到達四川。這些人中,湖廣籍(今湖北和湖南)最多,約佔一半,因此,這次移民活動被稱為“湖廣填四川”。而川東(今重慶)地區,湖廣移民佔比超過70%,《巴縣誌》甚至記載:“外來者什九皆湖廣人。”這些從外地來到重慶地區的人們開始重建家園,成為現代重慶人的祖先,為重慶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鄧三忠已審核【CRI專稿 列表】重慶渝中“雙曬”之湖廣會館:最能讀懂重慶人的地方

湖廣會館禹王宮 攝影 楊飛

  雖然身在異地,但人們對故鄉的眷念始終難以忘懷。於是,同鄉們為了寄託共同的鄉土信仰、聯絡鄉情、相互幫助,便共同捐資修建同鄉會館。重慶湖廣會館由此而來。重慶湖廣會館相關負責人楊路説:“它既是一座建築,又是一個組織,更是一群人的精神紐帶。”

鄧三忠已審核【CRI專稿 列表】重慶渝中“雙曬”之湖廣會館:最能讀懂重慶人的地方

湖廣會館內復原的同鄉敘鄉情的場景 攝影 楊飛

  會館是同鄉聚會的場所,會舉辦各種慶祝、聯絡鄉情的活動。同時,會館也像一個公益基金組織,會利用同鄉捐獻的資金服務於同鄉,如興辦學校、幼兒園、養老院,修義冢等。另外,會館還會參與社會事務,如出面化解同鄉與外鄉人之間的糾紛、捐款修路、賑災濟貧等。可以説,會館是同鄉人的精神殿堂,讓他們的內心不再漂泊,而是慢慢在這片土地紮根。

鄧三忠已審核【CRI專稿 列表】重慶渝中“雙曬”之湖廣會館:最能讀懂重慶人的地方

湖廣會館旁就是跨江大橋 攝影 楊飛

  除了湖廣會館,當時重慶還有陜西會館、江西會館等共8個省級會館,通稱八省會館,它們都因同鄉情誼而建。儘管八省會館各自獨立,但並不封閉,八省會館的會首經常會聚在一起商討各種事務。或許他們在遷往重慶的路途中就已經意識到,沒有相互的扶持他們可能連重慶都到不了。

鄧三忠已審核【CRI專稿 列表】重慶渝中“雙曬”之湖廣會館:最能讀懂重慶人的地方

湖廣會館已經成為重慶人休閒的好去處 攝影 楊飛

  如今,在重慶渝中區古城門東水門旁,湖廣會館靜靜地立在長江邊,飛檐高聳,雕梁畫棟,恢弘大氣,它是目前中國城市中最大的古會館建築群。300年來,它見證了一個群體命運的巨大轉折,並塑造了現代重慶人的性格。

  “很多人認為重慶的地標是解放碑或者洪崖洞。其實,從300年前開始,湖廣會館就是重慶的地標了。”楊路認為,來了這裡,就會讀懂重慶、讀懂重慶人。

編輯:歐平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