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返鄉青年創業築就“脫貧夢”
華龍網  2019-07-17 13:21:59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7月17日11時訊(通訊員 趙國平)近日在重慶市2019年“返鄉青年助力脫貧攻堅定向涉農創業大賽”決賽(渝東南片區)現場,來自彭水縣三義鄉的青年創業項目負責人侯春均以真誠的為民情懷、艱辛的創業歷程、豐碩的創業成果和帶動眾多貧困戶實現增收的脫貧成效,贏得了現場評委、選手和觀眾的一致肯定。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22749d7-529b-4d2b-9f1e-9fa911e0e4f8

羊肚菌種植得到了市發改委扶貧集團駐鄉工作隊的幫扶。通訊員 趙國平 攝

  “在生我養我的這片土地上做好自己的産業,帶領鄉親們努力發展,過上美好的生活,這就是我的脫貧夢。”

  今年31歲的侯春均擁有過三個社會身份,在部隊他是錚錚的鐵血男兒,在學校他是受人尊敬的人民教師,在深度貧困鄉村他是帶動廣大貧困群眾脫貧增收的致富帶頭人,這些身份的轉變讓他朝著自己的夢想越靠越近。

  從部隊到學校 為創業儲備了寶貴的“財富”

  好男兒當兵去。侯春均自小就崇拜軍人,每當看到電視裏部隊訓練的情節,他總會多瞧上幾眼,學著軍人的樣子走上幾步。要是聽到有人講部隊生活、軍人的故事,他也總是駐足聆聽。軍人的颯爽英姿在他的內心烙下了深深的印記,更加堅定了他要當一名軍人的信念。

  2005年12月,中專畢業的侯春均光榮入伍,如願以償地成為了一名武警戰士。在部隊,他從一名戰士一步步成長為班長、代理排長、師教導隊區隊長、教員等。先後榮立三等戰功一次,榮獲班、排集體三等功各一次,多次被表彰為優秀共産黨員、優秀士兵、優秀新兵、優秀“四會”教練員等。

  2013年,含淚告別部隊的侯春均為自己設想過許多的身份,商人、保安、打工仔、技術工等,但萬萬沒想到會成為一名受人尊敬的教師。彭水縣文武中學主動聘請他擔任學校黨支部書記、德育主任。在任期間,他全身心投入本職工作,在崗位上做出了優異的成績。其所在支部被民營經濟協會表彰為優秀黨支部,個人被表彰為優秀黨務工作者。尤其在學習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他率先在支部提出了黨員教師要知道學生在哪、知道學生想什麼、知道學生幹什麼、知道學生需要什麼和管理教育要跟上、心理輔導工作要跟上的“四知、兩跟”制度,得到了廣大學生家長的高度讚揚和認可,至今仍在學校推廣應用。

  侯春均對自己的軍旅生涯和從教經歷都非常感恩:“部隊錘鍊了我的身心意志,學校培養了我專注的品質,這些都為我後來的創業儲備了寶貴的財富。”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8642fab0-e2df-4ba6-bbcd-4a0424dc9112

羊肚菌種植帶領鄉親增收致富。通訊員 趙國平 攝

  夢想發芽之初 飽嘗了創業的艱辛

  侯春均從小生長在農村,深深地熱愛著家鄉的每一片土地,讓家鄉變得更加富裕,讓父老鄉親生活更加美好的夢想,自幼紮根在他的心底。

  2010年的一次返鄉探親,在河南開往重慶的列車上,他第一次聽到人工培植羊肚菌的概念,大家七嘴八舌地討論著羊肚菌的種植效益多麼可觀。他心想:老家彭水擁有肥沃的土地資源,卻一直飽受貧窮困擾,是不是也可以種植羊肚菌增加收益改變現狀?從此,夢想的種子開始漸漸發芽。

  結束探親回到部隊後,在高強度的訓練之下,他利用休息時間上網查閱羊肚菌的相關資料,加入羊肚菌社群,在社交網的一些博客、論壇了解學習羊肚菌種植相關知識,利用休假期間拜訪老師,參加培訓……

  2014年10月,憑著一個人、一台摩托車加上自家門前的4畝地,侯春均踏出了創業生涯的第一步。翻地、除草、搭棚全都是他自己幹,三個月時間,他硬是把一條條田埂走成了小路,記錄下測量技術數據40多頁2萬多字。

  2015年1月,侯春均創辦了彭水地標羊肚菌種植專業合作社,在全縣各鄉鎮規模化種植羊肚菌。俗話説,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為節省開支,他和工人們一起開墾出50多畝是撂荒地,白天頂著烈日開荒,月夜仍就繼續勞作,平均每天睡眠不足4小時。一車40噸的物料,他憑著在部隊煉就的強健身體和死磕到底的韌勁,硬是用鐵鍬一鏟一鏟的卸下車。太陽大了,樹下稍作休息;夜裏睏了,蜷在車裏小睡一會。在産業發展路上,他有無助的時候,也拼盡全力闖過無數個困難,“創業成功帶著鄉親致富”的信念一直支撐著他挺了過來。

  歷經風雨 終見美麗彩虹

  都説農業看天吃飯,不測的風雲為侯春均的創業之路平添幾多波折。

  2015年3月12日,天空突降暴雨,眼看精心培育的羊肚菌即將被沖毀,侯春均不顧生命危險放梗開溝排水自救,被洪流衝出40多米,險些丟了性命。

  同年11月23日,一場大雪將其在長岩村110畝大田種植基地大棚全部損壞,130萬元的抵押貸款頃刻間付諸東流。都説“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他站在坍塌的大棚前,咆哮大哭,眼淚止不住地流,鄰舍80多歲的老奶奶走過來,滄桑的臉龐,含淚對他説:“小夥子別泄氣,我家土地明年不要錢,我們都支持你……。”

  天災無情人有情,雖損失慘重,但在親人的支持下,當地鄰舍和朋友的幫助下,供貨商的理解下,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幫助下,侯春均重拾信心,用3年時間行走了16萬公里,跑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學技術、找夥伴、籌資金。開車累了,靠在馬路邊上昏沉的睡去,睡夢中,總感到汽車在滑動,醒來一身冷汗,擦乾後帶著夢想繼續前行。這期間,他拜訪了無數的專家學者,結實了無數的良師益友,自己的産業也從原來的單一技術模式改為立體多元化的全産業鏈措施,從原來的埋頭苦幹改為了有計劃、有預案、有保障的多元模式,由原來的簡易大棚改為了科學化的設施大棚,出菇量由原來的稀稀疏疏到現在的密密麻麻。

  歷經磨難,侯春均終於迎來了産業的曙光,當一片片小菇露出地面,他忍不住跪地親吻它們,就像親吻自己的孩子。當淚珠與菇上的露珠融合的那一刻,這些年的心酸和苦楚都隨風而去。幾年來,他先後在縣內推廣種植羊肚菌1000余畝,並在市外的湖北十堰、雲南麗江和香格里拉、貴州息烽、湖南邵陽、四川綿甘孜等地技術合作種植2000余畝,創造經濟價值超過3500萬元。

  致富不忘初心 主動投身脫貧攻堅

  2017年11月,侯春均積極響應脫貧攻堅號召,投入大量資金把基地建到了重慶18個深度貧困鄉之一的三義鄉。這裡四面環山,交通極為不便,海拔高度落差最大1100米,氣候條件惡劣,青壯年大多在外務工,勞動力極其匱乏,對於企業的發展幾乎無優勢可言。“我認為一個企業不能只考慮經濟效益,更要履行好社會責任,發揮應有的社會效益。”

  侯春均清楚,帶領鄉親們致富不能只靠一腔熱血,企業首先要穩得住。按照有利於企業發展和有利於農民增收的原則,他把基地分別建在了有58戶搬遷戶的蓮花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和土地平坦、人口相對集中的龍合村2組,不到半年時間,一排排現代化的種植大棚拔地而起,在群山深處格外耀眼。2018年11月,侯春均在三義鄉種下了第一季羊肚菌,面對複雜的氣候環境,他請來中科院的博士現場把關,改良土壤、調節溫度濕度、因地制宜調配營養包,有效保障了順利出菇,更重要的是保障了老百姓的收益。

  “在市發改委扶貧集團駐鄉工作隊的指導下,我們採取‘企業+村集體+農戶’的合作模式,通過科學的利益聯結機制,讓老百姓穩定實現了‘三收’,首先是土地流轉收入,再是在基地和車間務工收入,還有企業收益分紅的收入,在基地務工的農戶每年一般有8000元左右的收入。”侯春均説,在實際用工中,雖然在家的大多都是年邁的老人,但他始終堅持用當地的貧困群眾。“如果為了企業收益選用外面年富力強的勞動力,那就失去了我創業的初衷。”  

  為了增加更多用工崗位,侯春均努力延伸産業鏈條,又在基地建起了扶貧車間,引入當前最先進的食品凍幹技術和設備,開展羊肚菌及相關農副産品加工。下一步,他還將著手建立羊肚菌面的加工工廠,進一步做大産業鏈,為更多貧困群眾創造就業機會。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侯春均的産業基地已先後帶動三義鄉120余戶貧困群眾實現了增收,同時讓更多人看到了脫貧致富的希望。

編輯:歐平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