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豐都:突出問題導向 著力補齊短板
華龍網  2019-08-06 11:27:16

  原標題:豐都刀溪村:突出問題導向 著力補齊短板 

  龍網-新重慶客戶端8月5日19時20分訊(通訊員 李達元)8月5日,筆者從重慶市豐都縣獲悉,在重慶三合街道刀溪村幫扶幹部繼續進村入戶,民生實事看得見摸得著,産業路便民路戶戶相通,群眾脫貧致富信心更足……

  “自鞏固脫貧工作開展以來,我們突出問題導向,繼續深入精準扶貧工作聯繫戶家中進行走訪,傾聽群眾的意見和建議,著力補齊短板,確保貧困農戶脫貧後不返貧。”現任刀溪村駐村第一書記郭飛耀説,他和隊員們把扶貧工作真正扶到點上、扶到根上。

  鎖定目標查漏補缺

  “刀溪村雖然已整村脫貧,但部分貧困戶脫貧基礎不牢,我們正鎖定工作目標,針對‘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查漏補缺,列出問題清單,逐一完善解決。”郭飛耀説。

  據了解,刀溪村管轄七個村民小組,共計479戶1545人。2014年建檔以來,該村共有建卡貧困戶55戶203人。2015年全村脫貧越線43戶158人。2016年底全部實現脫貧越線。2017年經重新入戶調查確定,全村穩定脫貧戶3戶11人,一般脫貧戶43戶18人,其中因殘致貧1戶,因病致貧7戶,因缺技術7戶,因學致貧28戶。

  扶貧工作永遠在路上,貧困農戶脫貧後,扶貧工作卻沒有停歇。郭飛耀告訴記者,當前,他和扶貧隊員們仍然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用在村上,通過進村入戶、電話溝通、微信溝通等方式,向村民宣傳各項民生政策,幫助解決生産生活實際問題。

  “比如近期,我們重點宣傳金融扶貧貸款政策,協助農戶辦理貸款用於發展種養業。”郭飛耀説,通過開展“一對一”交流等方式,“點對點”“面對面”地給群眾講政策、擺事實、講道理,有效地激發了群眾內生動力,進一步增強了致富信心。

  道路通暢産業發展

  “我們村道路現已實現村與組相同、組與組相同,道路通暢帶動了産業發展,目前,我們集中種植了300畝斑鳩葉和1000畝核桃樹,均長勢良好。”刀溪村黨支部書記王渝説。

  他告訴筆者,在發展斑鳩葉和核桃産業的同時,村裏還籌資修建了一條與其配套的産業路,2016年動工修建,2017年春完工投用。這條路不僅方便了刀溪村三個組600余名村民出行,還為村裏核桃、黑山羊養殖打下良好的發展基礎,進一步方便農産品和農用物資的運輸,降低農業生産成本,提高農業效益,有力地促進農民增收。

  筆者在核桃基地看到,部分樹上已挂果,青青的果子跟桐子樹結的果子大小差不多,也有幾分相似,立秋後這些果子將成熟采收,為當地村民帶來收入。

  除了修建産業路,村裏還修了很多一米多寬的便民路,路的一端通往農戶家院壩,一端通往遠方的田間地頭,也有的與附近的産業路、公路連接。由於天氣太熱,筆者口渴,就順著一條便民路來到一組村民余治堂家討水喝。“感謝黨和政府的扶貧政策,不但幫我們發展脫貧産業,還幫我們把路修到了家門口,我們的生産生活和出行也更加方便。”余治堂一邊給記者遞上泡好的茶水,一邊樂呵呵地説,滿臉洋溢著幸福。

  住有所居環境變美

  “以前,大人小孩都是在圈舍外的茅坑裏方便,既不文明也不雅觀,自從實施農房四改後,我家也用上了跟城裏人一樣的衛生廁所。”刀溪村村民劉淑芬説。

  劉淑芬是村上實施農房四改的受益者之一。據悉,在去年啟動實施的農房四改工作中,該村把此項工作納入農村環境整治範疇,並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不搞形式、不走過場,充分讓老百姓有獲得感、幸福感,體驗到改前與改後的巨大變化。

  “我們村涉及改廚、改廁、改圈、改壩農房四改共計240戶,目前也已保質保量全部完成,併發放危房改造和四改資金74.1萬元。”王渝説,在農房四改的同時,該村還啟動了危房改造工作,為確保工程品質,改造過程中接受群眾的監督,群眾説好才算好。

  據悉,刀溪村共有C、D級危房戶、無房戶共計205戶,其中C級183戶,D級(含無房戶)22戶。截至2018年8月20日,C、D級205戶已全面完成。改造後的房屋煥然一新,農戶對建築品質和風格風貌都很滿意,無一戶投訴。

  “我們不僅要讓老百姓住有所居、住得舒適,更要讓大家身心健康。”王渝説,為此村上安排公益性崗位,負責打掃村子周邊的清潔衛生,為大家創造一個優美的生活環境。

編輯:歐平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