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奮進的重慶銅梁: “奔跑”在希望的田野上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2019-09-05 17:49:58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報道(鄧三忠):9月5日,“2019全國重點網絡媒體記者重慶行”採訪團走進重慶市銅梁區,感受銅梁安居古城歷史文化魅力,探訪西郊綠道建設成果,見證“荷和原鄉”鄉村振興的新圖景。

(急稿)【CRI專稿 列表】奮進的重慶銅梁: “奔跑”在希望的田野上

安居古城民俗文化活動現場 攝影 鄧三忠

  安居古城:傳承珍貴歷史文脈

  安居古城景區規劃面積14.16平方公里,坐落在成渝經濟區腹地,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作為銅梁全域旅遊發展的“火車頭”,安居古城2018年接待遊客345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5.5億元。安居城內有市、區級文物古跡200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1項。在這裡,遊客可以閒逛于老街巷弄,品嘗相思糍粑、巧手粽、翰林酥、衝衝糕等地道小吃;坐進湖廣會館,看一台川戲,在水袖招展、絲竹悠揚之中“穿越”歷史。

  據了解,銅梁堅持把保護傳承與開發建設相結合、産業發展與群眾增收相結合、環境治理與景區管理相結合,紮實推進安居古城保護開發工作。古城正式開放第二年,景區接待遊客87.4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21億元。

  近年來,銅梁堅持把傳承歷史文化作為安居古城保護開發的核心,堅持修舊如舊、建新如舊,讓歷史得以活化、文化得以傳承、古城得以重生。為此,當地按照“保護優先、梳理為主、留住文脈”的原則,修訂完善古城保護髮展規劃,對城內會館、宮廟、宗祠等古建築進行了排危性維護,對明代古城墻、唐代摩崖石刻等文物古跡進行了搶救性保護。

  未來,安居將繼續深入挖掘古城歷史文化,提速文旅融合步伐,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及旅遊業態的培育,儘快建成遊客接待中心、鄉愁博物館、情景水街及國家濕地公園等重點項目,提質兩江四岸水上景觀。

(急稿)【CRI專稿 列表】奮進的重慶銅梁: “奔跑”在希望的田野上

採訪團成員走過西郊綠道  攝影 鄧三忠

  西郊綠道:串起生態農業發展線

  2017年,銅梁在城區西郊規劃了一條長50公里、寬7.5米的西郊綠道,並將涉及的巴川、南城、太平、土橋、侶俸5個鎮街18個村(社區)納入鄉村振興示範片,圍合面積達70平方公里。50公里長的西郊綠道,如一條翡翠項鍊,綠道為“串”,沿途生態農業為“珠”,串點成線,串起了城市與鄉村、美景與産業,也串起了銅梁春夏秋冬的美麗。西郊綠道環線圍合內涵蓋了34家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發展規模化特色水果、蔬菜、苗木花卉種植和名特優水産養殖等2.2萬多畝,以及多個鄉村旅遊及休閒農業示範村,可謂銅梁區農業及延伸産業的精華所在。

(急稿)【CRI專稿 列表】奮進的重慶銅梁: “奔跑”在希望的田野上

西郊綠道周圍的苗木花卉種植區 攝影 鄧三忠

  西郊綠道土橋段近12公里長,沿線涉及六贏、慶林、高橋等5個村近兩萬名村民。目前,鎮裏在綠道兩邊佈局了枳殼基地、荷和原鄉景區、新陸有機蔬菜基地、風情家澤緣等産業,綠道經濟的收益讓業主和當地村民受益不少。據土橋鎮鎮長丁真兵介紹,下一步,鎮裏將依託綠道,佈局以荷和原鄉為代表的鄉村旅遊休閒産業和現代農業産業,做大做強綠道經濟,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荷和原鄉:繪製鄉村振興新圖景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進程中,銅梁區土橋鎮依託“荷”資源,發展“荷”文化,傾力打造荷和原鄉生態農家。短短數年,土橋鎮由名不見經傳的小鄉鎮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生態旅遊鄉鎮。土橋鎮的變化,源於找準了藕産業、抓住了荷文化資源。土橋鎮文旅辦主任楊俊峰介紹,土橋鎮距離銅梁城區7公里,三環高速與西郊綠道環繞,交通便利。土橋鎮有500畝觀賞荷花,3000畝蓮藕。

(急稿)【CRI專稿 列表】奮進的重慶銅梁: “奔跑”在希望的田野上

土橋鎮鄉情陳列館 攝影 鄧三忠

  近年來,土橋鎮深入挖掘“荷”文化,全力打造荷和原鄉景區,鄉情陳列館、荷文化展示館以及印象文創街等應運而生。翹扁擔、魚鰍籠、笆簍、鏵口、蓑衣……這些漸行漸遠的農耕物件,收藏在鄉情陳列館,仿佛在講述著過往的故事,讓遊客感受鄉愁。

  土橋鎮的美麗嬗變只是銅梁區實現鄉村振興其中一個縮影。近年來,銅梁區借鄉愁文化,大力實施“五風浸潤”工程,把文化融入百姓生活,用文明之風滋養美麗鄉村,以“原鄉”文化為鄉村振興鑄魂。

(急稿)【CRI專稿 列表】奮進的重慶銅梁: “奔跑”在希望的田野上

銅梁區玄天湖彩色跑道 攝影 鄧三忠

  在鄉村文化建設上,銅梁區根植“家”沃土,播撒“善”種子,激發“內”動力,做優“精神弘揚、傳播交流、精品創作、産業發展、人才培養”五篇文章,深度提煉銅梁龍精神。以傳統文化為底色,不斷創新,讓文化“軟實力”逐漸成為銅梁鄉村振興“硬支撐”。

  在鄉村産業振興上,銅梁區聚焦産業文化融合,發展“一條龍”經濟,推動“一體化”融合,堅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大力發展文創産業,擦亮“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品牌,讓遊客看得見美景、尋得到鄉愁。

編輯:歐平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