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重慶頻道消息:日前,為了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穩定和擴大利用外資,推動內陸開放高地建設,重慶市政府出臺了《重慶市進一步做好利用外資工作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6月18日,重慶市政府召開了《若干措施》新聞解讀會,重慶市商務委主任張智奎就《若干措施》進行了深度解讀。
會上,張智奎表示,《若干措施》的出臺對重慶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而言是一項重要的舉措,不僅有利於推動重慶優化外商投資環境,更彰顯了重慶落實中央要求、堅持擴大開放、參與全球化發展、與外資企業共同成長的堅定決心。
重慶累計引進外商投資超千億美元
“外商投資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和內陸開放高地建設中起著重要作用。”張智奎介紹,目前,重慶累計引進外商投資超千億美元,落戶世界500強企業293家。全市6千余家外商投資市場主體貢獻了全市1/2以上的進出口總值、1/10以上的就業人口和稅收,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面對疫情帶來的新形勢、新問題,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強調“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全力“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重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對外開放,今年以來,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主持召開了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領導小組會議和外貿外資企業發展座談會,市級有關部門和區縣政府採取有效措施,全力做好穩外貿穩外資工作。
張智奎表示,現在,出臺實施《若干措施》,是順應世界經濟發展大勢、落實中央決策部署、支撐內陸開放高地建設、回應外資企業所盼所想的務實舉措,順時應勢、正當其時,將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提振投資信心,推動重慶加快建設高品質外資集聚地。
《若干措施》具體實在、含金量足
據悉,《若干措施》由5個部分25條措施組成,包括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進一步加大投資促進力度、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強化組織保障等內容。
張智奎介紹,從25條具體措施看,主要有三個方面的特點。一是優化營商環境有新舉措。《若干措施》緊扣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要求,進一步深化外商投資“放管服”改革,積極在外資項目規劃用地審批、工程建設審批、連鎖企業審核登記、跨境融資等方面出新招、出實招,提出了外資項目規劃用地審批“多審合一”、“多證合一”、“多測合一”、“多驗合一”,支持跨國品牌連鎖企業食品經營許可在實行“申請人承諾制”後集中辦理註冊登記,對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以下的外資項目不再開展施工圖審查而實行告知承諾制和建設、勘察設計單位人員終身負責制,以及將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由1上調至1.25等一系列創新性政策,進一步提升了外商投資便利化水準,推動優化重慶市營商環境,增強外商在渝發展的信心。
二是推動投資促進有新思路。《若干措施》在外商投資服務體系、促進活動、項目落地等方面進一步加大了創新力度,如建設“行政服務管家”隊伍;建立外商投資服務清單制度;創新招商考核激勵機制,鼓勵專業化的社會組織、招商機構引進外資項目,各區縣(開發區)可給予一定獎勵,預留了政策空間;建立市領導與重要外國商協會、境外跨國公司及在渝重點外商投資企業定期溝通機制等,強化了外商投資促進的制度性安排。
三是保護外商合法權益有新作為。《若干措施》積極回應外國投資者的合理關切,在外商投資監管政策執行規範性、知識産權保護、參與標準制定和政府採購等方面作出了規定,明確了建立健全“一口受理”的外商投資企業投訴工作機制,加強誠信政府建設,強化監管政策執行規範性,提高行政規範性文件制定透明度,以及發揮知識産權司法保護重要作用,強化打擊假冒偽劣商品犯罪偵查總隊(市知識産權刑事保護中心)職能職責,加大侵犯知識産權案件偵辦力度,支持外資參與國家及行業標準制定、外資依法平等參與政府採購等,有力有效保障外商投資合法權益。(文 劉渝暢 編輯 胡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