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重慶頻道消息:國庫服務連接千家萬戶,企業和個人繳納稅款、辦理退稅和老百姓購買國債等,都跟國庫密不可分。近期,中國人民銀行重慶營業管理部組織相關人士進行了專題座談,透過數據解讀了新時代國庫的速度、力度、溫度。據了解,國家金庫重慶分庫撥付資金逾7成投向民生。
國庫:各級政府的“錢袋子”
中國人民銀行重慶營業管理部黨委委員、副主任張軍介紹,國庫是國家金庫的簡稱,是負責辦理國家預算資金的收入和支出的專門機構,可以説是“各級政府的錢袋子”。《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規定政府的全部收入應當繳入國庫,政府的支出通過國庫撥付。
據了解,重慶市共設各級國庫44個,包括分庫1個、中心支庫8個、支庫34個、鄉鎮國庫1個。其中,中國工商銀行重慶市分行代理支庫16個。國庫服務網絡覆蓋全市所有區縣,還包括兩江新區、高新區等重點開發區。
中國人民銀行重慶營業管理部國庫處處長盧曉蕓介紹,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重慶市預算收支快速增長,國庫業務量不斷拓展:從1985年到2019年的35年間,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從16.6億元增至2134.9億元,增長128倍,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從9.1億元增至4928.5億元,增長541倍。
“國庫與財稅是密不可分的,每次重大財稅改革都帶來國庫業務的變化和國庫服務效率的提升。”張軍介紹,為落實中央關於國地稅改革總體部署,重慶國庫加強與稅務部門合作,在參數設置、系統切換、應急響應等方面共同制定應對措施,為兩稅合併後全市稅收徵繳管理正常運行提供堅實基礎。為推動社保費徵管體制改革,重慶國庫與財稅、社保等五部門密切合作,採取新舊模式並行方案,實現了城鄉居民社保費徵管職責的順利劃轉。
國庫資金:取之於民 用之於民
“國庫資金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張軍透露,國庫撥款中有過半的資金是用於民生的。以2019年為例,重慶全轄國庫撥付的與民生相關領域支出佔國庫支出的70%以上。
張軍表示,2020年年初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重慶國庫系統強化快速反應和應急值守機制,迅速開通資金撥付“綠色通道”,大力簡化疫情防控撥款業務處理流程,第一時間完成撥款任務,共計完成抗“疫”資金撥付21.9億元。重慶國庫還積極支持復工復産,助推“六穩”“六保”工作,配合財政部門在國庫開立工資專戶,切實兜牢“保工資”底線。
2020年著力打造“智慧國庫”
談到國庫信息化建設的情況時,張軍表示,重慶國庫在信息化建設方面持續加大投入,成效顯著,系統應用推廣走在了全國前列。重慶國庫成為全國首批試點國庫會計數據集中系統、財政支出無紙化系統,財稅庫關銀橫向聯網系統推廣在全國也是名列前茅,電子化繳稅比例達到99%以上。
與此同時,重慶國庫加強自主研發,創新開發全程電子退庫、電子對賬、預算支出前置審核、庫款預警監測等系統,國庫服務效率和管理能力飛速提升。信息化建設為重慶國庫高品質發展增添了新動能,暢通資金運轉的“高速路”,科技賦能讓國庫更好地發揮了經濟建設的支撐作用。
張軍透露,2020年信息化建設的目標是建設“智慧國庫”,通過打造“國庫業務智慧管理系統”、“管理信息智慧查詢平臺”、“國庫大數據運用平臺”,實現國庫從電子化到智慧化、智慧化的轉變,力爭為現代化國庫建設提供實踐經驗。(文 劉渝暢 編輯 胡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