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慶市智慧工地管理平臺:為智慧工地裝上“最強大腦”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2020-09-15 16:39:31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消息:近年來,重慶市將“智慧工地”建設作為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推動建築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而作為“智慧工地”管理的“大腦”,“智慧工地管理平臺”的建設同樣在穩定推進。

  9月15日,在由重慶市住房城鄉建設委主辦、重慶市建設技術發展中心承辦的“智慧製造 智慧居住”線上展館裏,重慶市智慧工地管理平臺攜手智慧工地收穫了不少關注。

【A】重慶市智慧工地管理平臺:為智慧工地裝上“最強大腦”

兩江新區約克北郡項目智慧監控中心 供圖 重慶市住房城鄉建設委

  據介紹,重慶市智慧工地管理平臺是重慶市“智慧工地”建設大數據管理的“中樞神經系統”。平臺利用互聯網技術,實時採集建設工程施工現場人、機、料、法、環等關鍵要素的信息數據,並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進行快速分析處理,全面掌握全市建設工程狀況,為建築施工管理提供科學決策依據,有效提升建築施工數字化、精細化、智慧化管理水準。

  2020年復工期間,這個“大腦”派上了大用場。在兩江新區最早復工的建設項目——禮嘉小學校項目建設現場,施工人員分批有序走進設于施工區域入口處的勞務實名制通道,立於一旁的智慧門禁測溫系統對其體溫進行監測,監測合格後自動開閘放行。施工現場負責人則打開手機上的“智慧工地”APP,對施工人員的出勤情況和物料、設備、現場環境、生産等情況進行全面監控管理。

  重慶市智慧工地管理平臺免費向市場提供集成創新的功能應用和統一開放的數據介面,為建築企業提供便捷服務的同時,也為管理部門提供可視化監管手段。重慶市住房城鄉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重慶市智慧工地管理平臺已認定通過智慧工地2600余個;收錄從業人員實名制信息129萬餘條;登記施工設備累計3.9萬餘臺;累計形成工程監理報告9千余份,工程品質檢測報告116萬餘份;産生品質驗收數據4.9萬餘條,接入混凝土企業202家;接入BIM項目450余個,模型700余個。(文 劉渝暢 編輯 付意菲)

  

  

  

責編:馮鈺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