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教育頻道消息:教育全球化的到來,國際教育合作、互動逐漸增強,具備世界共性的教育樣式在國內普及推廣,教育的深度與維度逐漸增加。隨著中國加速走近世界舞台中心,國際教育需求的日趨旺盛,因此具備國際視野、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人才培養也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
為此,國際在線教育頻道推出“校長來了”主題系列採訪,特邀青苗國際教育集團(Beanstalk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Group,BIEG)CEO John McBryde先生做客國際在線,就國際教育未來發展發表自己的觀點。
國際教育開拓者23年傳奇成長 The Magic Power of Growing
青苗教育集團 CEO John McBryde先生從教四十餘年,曾任北京京西學校總校長以及中國教育部國際教育顧問,獲得包括國際學校協會、美國西部院校教育聯盟、新英格蘭學校和學院協會在內的四方認證協議。因其對中國教育的傑出貢獻,榮獲北京市政府頒發的“外國專家獎”。
據John McBryde先生介紹,20世紀90年代,“雙語教學”尚處於萌芽狀態。作為國際教育的開拓者,青苗就開始探索“西學中用”的教育模式。這超越時代的勇氣和信心既源自於青苗對教育前瞻性的敏感。John McBryde相信,只要予以愛與時間的澆灌,每粒種子都有聳入雲天的潛力和未來。正如青苗的寓意所在:給予種子生長的力量,相信生命成長的奇跡。
現在,青苗已經成長為一個擁有專業人才隊伍、創造紮實優異成績、享譽國際教育領域的龐大教育社區。目前在全國範圍內擁有二十余所校區,覆蓋從幼兒園到高中十五年一貫制教育。2016年即獲得了從PYP、MYP到DP的K12一貫制IB授權,同時獲得美國西部院校聯盟WASC的認證。青苗致力於將學生培養成為具備雙母語能力、多文化視角和全球化意識的未來力量,讓我們的孩子“走得出、回得來、留得住”。
John McBryde先生説:“在語言文化方面,雙語化、國際化的教育培養國際思維和全球能力,讓我們知道‘我們是誰’以及在全球化語境中‘如何與他人互動’。而這些,都是青苗在過去十年的經驗中獲得的更深刻的理解和教育方向。未來,我們也將繼續深入探討這個課題。”
針對這一點,青苗進行了一項重大的課程研究,即將《中國課程指南》和基礎教育階段的指定教材進行翻譯,結合IB課程將他們繪製成國際模式,並積極審查以保證課程的融合性與統一性。與此同時,我們也將當代的課程和教學實踐,如PBL課程、HIBL(Hands-on Inquiry Based Learning)、STEAM課程等融入課程體系,直接有效地提升了青苗成為國際一流名校的核心競爭力。
一所好的學校絕不是停留在“被動的接受”
“一所好的國際學校是一定面向未來的。當前信息是相當容易獲取的,現在面臨的是海量信息的挑戰和錯誤信息的誤導。學生需要高級技能來檢索信息、分析信息、處理信息、使用信息。一所好的學校絕不是停留在 ‘被動的接受’,而是要真正重視‘思辨的力量’,並致力於教會學生這些極為重要的技能。”John McBryde先生説。
在信息時代,人類正在運用技術不斷強化我們的大腦思維能力,以使人們能在複雜的世界變化中做出快速判斷和反應。就像工業革命時代,機器增強了我們在工業革命中構造事物的物理能力一樣。一所好的學校亦須更快地做出反應,使我們的教育必須適應這種現實需求,採用與時俱進的創新教學方式,培養出具備高級思維能力、能解決世界性問題、並能在全球化技術社區中擔當重任的未來人才。
雙語教育和全球學習一定是未來的趨勢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了我們,但是也賦予我們重新思考的機會。目前,出國留學情況依然不是很明朗,“但是全球化的世界趨勢沒有變,國際學校融合跨文化理解、國際意識、全球能力的教學沒有變,雖然新冠肺炎疫情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出國留學和國際交流,但這種情況是暫時的,雙語教育和全球學習一定是未來的趨勢。” McBryde先生表示,雖然國際學校疫情後“重啟”面臨著很多難題,但這種“必由之路”的認知,無異於為國際教育注入一針“強心劑”。(圖文/楊鈞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