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滾動>>正文

國慶檔票房延續跌勢 電商票補退潮有"黑馬"無爆款

2016-10-09 07:02:56|來源:北京晨報|編輯:趙丹丹

  儘管《湄公河行動》以黑馬姿態在國慶檔的後半程發力狂收票房,依然掩蓋不了今年國慶檔票房較去年同期整體下跌的趨勢。相關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國慶檔電影市場以15.8億的成績收官,較去年同期18.5億的成績下跌了2.7億,跌幅14.6%。這是近十年來,內地國慶檔票房首次出現下跌,也是今年春節檔之後票房整體下跌狀況的延續。照此趨勢,今年全年電影的整體票房想要突破500億會比較艱難。業內人士分析,電商票補退潮的確對今年票房下跌産生影響,但更為關鍵的原因還是缺乏口碑爆棚、能夠成為爆款的電影作品。

  現象:

  國慶檔票房持續跌

  “十一國慶檔”是中國電影市場化改革啟動以來成長起來的幾個賺錢的“黃金檔期”之一。雖然自今年春節檔結束之後,電影市場一直“跌跌”不休,國慶檔依然被寄予了厚望。因為從2008年至今近十年的時間裏,隨著銀幕數的增加,觀影熱情的高漲,國慶檔的票房一直保持階梯式逐年增長,從未令人失望過。尤其是從2013年至2015年,國慶檔的票房分別為6.17億元、10.91億元、18.5億元,增幅分別達到55%、76%、70%。去年,在《港囧》、《九層妖塔》和《夏洛特煩惱》“三駕馬車”的驅動之下,國慶檔單日最高票房飆升至3億,兩部電影的單日票房雙雙過億。今年國慶檔雖然有《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湄公河行動》、《爵跡》、《王牌逗王牌》四部類型不同的明星大片上映,但不論是單日票房還是單片票房都要低過去年同期。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國慶檔總票房報收15.8億,同期跌幅14.8%,延續了春節檔過後電影整體票房的跌勢。

  分析:

  《潘金蓮》撤檔無爆款

  原定於今年國慶檔上映的諸片中,《我不是潘金蓮》和《湄公河行動》是唯一兩部敢於提前試片的。其中,馮小剛執導的《我不是潘金蓮》試映過後口碑上佳,此後又在國際電影節上拿獎,原本是今年國慶檔的種子選手。然而,由於種種原因,《我不是潘金蓮》臨時宣佈撤檔,把上映時間挪到11月18日,誓稱要與李安一起燒燙冷檔期。《我不是潘金蓮》撤檔之後,今年國慶檔就成了《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湄公河行動》、《爵跡》、《王牌逗王牌》“四大神獸”的天下,這四部電影也的確聯手“壟斷”了國慶檔的票房,四片佔據了國慶檔票房的92.3%。最終,《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以5.3億登頂;《湄公河行動》以5.28億位居第二;《爵跡》7天累計2.66億排名第三;《王牌逗王牌》累計2.11億列第四名。業內人士分析指出,《我不是潘金蓮》撤檔之後,今年國慶檔雖然有《湄公河行動》成為逆襲的黑馬,但受題材所限該片未能成為爆款,其他三部電影在口碑上表現更是不值一提,這也是造成檔期整體票房下跌的主要原因。

  理性:

  口碑與票房成正比

  今年以來電影票房跌勢不止,有人認為是電商票補退潮之後的後遺症,也有人認為還是要在國産電影品質上找原因。今年國慶檔的票房答卷雖然不是那麼亮麗,但也有其可取之處。國慶檔上映的影片的確沒有爆款,但《湄公河行動》後發制人,憑藉口碑票房逆襲成功,證明了票房與口碑之間成正比的關聯性。相較于同檔期明星滿滿、“流量小鮮肉霸屏”的其他作品,《湄公河行動》這種以動作為主、題材上偏主旋律的電影似乎沒有什麼優勢。不過,該片卻因為是國慶檔“四大神獸”中口碑最好的一部,而在競爭對手票房不斷下滑之際上演了票房逆襲大戲:上映首日票房4000萬,國慶節當日票房6000萬,上映第三日6600萬、第四日7250萬、第五日7650萬、10月6日9200萬並蟬聯單日票房及上座率冠軍……其中,該片在10月6日和7日的單日票房幾乎相當於其他三部競爭對手的總和。《湄公河行動》的出品人于冬表示:“電影的票房充分説明瞭兩個問題:第一,我們的影迷是有品位的,且願意為這樣一部好電影去埋單;第二,主旋律只要拍得好,是不缺乏觀眾的。”(記者 楊蓮潔)

國際在線娛樂微信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