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消息:4月17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節目中心出品的國內首檔喜劇傳承類綜藝《金牌喜劇班》播出了第十一期,至此班級大考正式落下帷幕。伴隨著觀眾們的力讚,節目在臨近收官之際依舊保持著極高的關注度。本期以0.7319的收視率斬獲CSM-huan全國同時段收視第一;微博主話題#金牌喜劇班#閱讀量達17.3億,討論量超58.6萬;作品衍生話題#如何正確的收養流浪貓狗#也登上微博娛樂榜熱搜,引發眾多網友熱議。
節目組供圖
作為節目中的最後一堂實踐課,導師英達帶領學員們來到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參觀學習,感受話劇的歷史與魅力。英達希望學員們能夠理解,“藝術不僅僅是靠一個個人的聰明、爆發,而是有傳承的。”不僅如此,學員們還來到了北京人藝的排練廳,並在導演楊立新的指導下共同試演了話劇《小井衚同》的表演片段。現場,楊立新親自上場指導,為學員們講解如何運用舞臺調度為表演增色。用他的話來説,“舞臺不大,要珍惜每一個行為,每一次舞臺調度,甚至於每一個手勢,最後到每一個眼神,都不能輕易浪費。”
“貓狗大戰”VS“遊湖借傘” 創新形式展現喜劇旺盛生命力
本期由“麼麼達”班的“顏值擔當”韓云云率先登場,帶來兼具豐富想像力和藝術生命力的《貓狗流浪記》。作品中,她飾演了一隻流浪貓,以第一視角為觀眾講述了流浪貓狗的內心獨白,創作角度頗具新意。整個作品呼籲關愛流浪動物、探討寵物與人類關係的內核,也極具現實意義,不僅讓其他學員紛紛想到了自家的小動物,也引發了網友關於“如何正確的收養流浪貓狗”的探討。另外,作品前半段的“貓狗大戰”,以及融合音樂劇的表現形式也為大家帶來了不少歡樂,展現了喜劇的生命力。
節目組供圖
隨著班級大考進入尾聲,學員們的對戰選擇範圍也逐漸減小。面對韓云云的精彩表現,同是“麼麼達”班的董建春、李丁在幾番掙扎後最終選擇應戰,令節目再度迎來了“自家人打擂臺”的戲碼。在作品《遊湖借傘》中,李丁突破自我,一人飾演白娘子、小青、船夫三個角色,機智地躲過了“許仙”董建春製造的一個又一個“消費陷阱”,通過層層遞進的劇情,感染全場,贏得了經久不散的掌聲。這樣的表演挑戰不僅是個“體力活”,更是個“腦力活”,連郭德綱都忍不住驚呼:“這要是讓我來得‘累死’。”英達也大讚兩人,在傳統相聲的基礎上有所探索、有所創新。
節目組供圖
對於導師英達來説,自家學員對戰可謂是“手心手背都是肉”。更何況是兩個同樣十分優秀的作品,讓他親自淘汰學員太過於“慘痛”。但是這場對戰必須要分出一個勝負,在兩組學員各獲得一票的情況下,他將最後一票投給了董建春、李丁。最終,韓云云正式結業。
陳佩斯反對“光明的尾巴” 高能反轉裝點大考最後一刻
第三個作品來自喳喳(王雪東)的《電梯奇遇》,講述了一位外賣小哥在送餐途中熱心幫助顧客搬家,不料好心卻沒碰到“好事”,反而意外被困電梯,還遇到了“電梯幽靈”的烏龍事件。對喳喳而言,這個作品是他幾個月學習的成果。但對三位導師來説,這個作品還有著一些不足。陳佩斯稱,作品“一遇到‘鬼’就好看了”,因為成功創造了喜劇情境,但怎麼保持它還是喳喳需要考慮的問題。郭德綱也表示,在還有一份外賣要送的前提下,小哥上趕著給人搬東西這事不太符合邏輯。英達則認為作品整體的平衡不錯,但是作為主角的喳喳離挑大梁還是差一步。
節目組供圖
另外,陳佩斯關於小品結尾處理的一番話,也引發了大家的思考。此前在點評何歡、蔣詩萌的作品《回家記》時,他就提出“結尾有些強求所謂的溫馨”。此次喳喳(王雪東)與妻子溫馨、感動的對話,讓他再度強調自己有點反對所謂的“光明的尾巴”,表示:“其實‘光明’這兩個字用的是一個藉口,是我們能力不足。”
節目組供圖
與喳喳(王雪東)對戰的是劉思維、許慧強。在之前的節目中,兩人便常常將各種年輕人喜歡的元素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本輪他們更是腦洞大開,創作出了頗具科幻感的《奇幻眼鏡》。作品中,劉思維意外獲得了一副神奇的眼鏡,只要智商150以上的人戴上就能看到別人的壽命。一時間通曉“天機”的他,開始了拯救“倒計時”之旅。作品全程高能不斷,歡笑不停的劇情贏得了大家的喜愛與誇讚。尤其是開頭鋪設的車禍劇情,讓三位導師連連稱讚。郭德綱更是肯定作品“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尺寸勁頭都好”,稱劉思維、許慧強在大考的最後一刻,給了他一個驚喜。獲得一致好評的劉思維、許慧強,最終也憑藉了這個作品順利晉級。
節目組供圖
另外,談元、曹陽陽也為觀眾獻上了一段精彩的《梨園舊事》。京劇演員出身的兩人,將自己的情懷融入到作品當中,並展現了極強的戲曲功底。最後的一聲“師父”更是引發了眾多從藝人的共鳴,戳中了大家的淚點。但是過於悲愴的結尾也引起了爭議,郭德綱表示“先學吃飯,再學養家”,直言喜劇應該打好底,才能去考慮作品的思想性。
節目組供圖
節目進行到班級大考階段以來,學員們更多將自己的學習成果融入到了創作之中,不僅作品品質持續走高,而且演技、立意、創新、情懷兼具。下期,《金牌喜劇班》即將迎來畢業大戲。經歷了三個月的言傳身教和幾十次的實踐歷練,學員們最終將呈現怎樣的作品?他們又會有哪些變化與成長?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