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多個“農加超”升級改造市場亮相。
福州新聞網7月23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李白蕾 文/攝)23日下午,市民小黃來到改造後開業僅10天的五里亭農貿市場,在“壹號土豬”攤位前花25.39元買了塊五花肉。電子稱打出的小票下方多了個溯源二維碼,他掏出手機一掃,市場、攤位、攤主姓名及聯繫方式、商品産地等信息一目了然(如圖)。“最近好多人來參觀這個‘農加超’升級改造樣本。”農貿市場改造方、中渼集團董事長曾嘉濠説。據了解,目前我市已完成“農加超”改造9個,該模式將複製推廣到省內,預計年內全省可完成農貿市場改造120個。
中渼集團是我市非公團建示範點,也是非公企業青年文明號創建單位。在團市委帶領下,記者走進了這個去年從外地被引入福州的總部企業。“‘農加超’是個新概念,它以原有農貿市場為基礎,引入超市化運營管理和智慧農貿信息化管理平臺,用超市的經營模式改造農貿市場,但原來農貿市場攤主依然可以百分百留在市場就業。通過改造,提升了市場顏值,又保住了攤主飯碗,還能將修修補補等群眾需要的便民服務引入市場,是城市發展十分需要的民生項目。”曾嘉濠説。
在五里亭農貿市場,記者看到1800多平方米的市場佈局有序,燈光明亮,地板潔凈,雖然增加了花藝店,無人售賣紅酒店,補衣服、配鑰匙的修補小鋪,但絲毫不覺得擁擠。攤主林明海告訴記者,他在這裡賣了10多年水産,改造後明顯感到生意比以前好多了。“這裡原先就是常見的那種臟亂差的傳統農貿市場。現在你看,幾十個攤位都配了高大上的電子溯源秤,市場改造得這麼好,我們不要交錢,攤位費還跟原先差不多,這種好事誰不愛啊?”
中渼集團副總經理孫彬告訴記者,他們于去年底在福州城區試點“農加超”改造,在已完成改造的9個農貿市場中,五里亭、劉宅、晉安、上海等4個是“2.0”版本,年內還要完成6個市場改造,也全是“2.0”版本。據介紹,所謂的“2.0”版本就是除了裝修上融入福州本土的坊巷文化、業態上規劃佈局更加完善外,最重要的就是智慧化系統建設更全面。“智慧化系統不僅包括你看到的電子溯源秤,我們還研發了全國獨一無二的農貿市場智慧管理平臺,在後臺便可實時監控每個市場菜肉品質和價格,出現異常會及時亮紅燈報警,精確到哪個市場幾號攤位。這個系統還接受顧客評價,根據評價對攤主評出星級,信用等級高的可以減免攤位費,調動攤主誠信經營積極性。”
記者還了解到,本月底金山浦上還有一個面積1萬多平方米的“農加超”市場開業,將成為我市“農加超”改造面積最大的一個市場。“包括小柳農貿市場在內的5個‘1.0’版本市場,年內也將陸續升級到‘2.0’版本,納入智慧化管理。8月底,我們的APP也將上線,通過微信小程式,市民就能找到離家最近的‘農加改’智慧市場,享受線上配送服務。對市民來説,在家就可坐等放心菜送上門,對農貿市場攤主來説,增加了銷路,一舉兩得。”曾嘉濠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