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泉州為環境安全添把“鎖”119家企業投保環境污染責任險
泉州網  2018-07-26 11:07:44

  泉州網7月26日訊(記者 謝曦)“像我們這種電鍍企業,電鍍廢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屬,需要經過污水處理廠處理。投保環境污染責任險以後,一旦發生管道泄漏造成污染等事故,可在保險金額的範圍內申請保險賠償,很大程度上規避污染事故給企業帶來的重大損失。”福建省南安華源電鍍集控區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洪文俊昨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環境污染責任險被稱為“綠色保險”,是以排放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或者其他生産經營者因其污染環境致使第三者遭受損害依法應負的賠償責任為標的的保險。2014年年底,泉州成為全省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試點。2015年年初,市環保局、銀監分局及市保險行業協會聯合出臺實施意見,建立“政府推動、市場運作”的泉州模式,明確將涉重金屬及其他高環境風險企業作為泉州試點範圍,並於當年5月起在全市試點推行環境污染責任險。

  據了解,企業投保後,保險公司和投保企業可共同委託專業的第三方環評機構,從投保第一年開始開展每年不少於一次的“環保體檢”,主要包含企業環境風險管理、高管人員環污責任意識強化、環污預防與減損指導、提出環污細項整改等工作。投保期間按照規定做好環境污染防範,且未發生環境污染事故的,續保時保險公司可降低企業逐年投保保險費率,反之將逐年提高。

  “隨著環境污染風險的日益凸顯,一旦發生重大環境污染事故,事故企業可能面臨資不抵債的風險,而受害者也往往得不到足額的損失補償,最終只能由政府與社會‘買單’。因此,引入保險機制,相當於將污染事件的事後處置變為事前預防管理+事後有效補償,不僅有利於降低和分散企業的經營風險,更能促使企業提升污染治理和環境管理水準,將可能的污染事故扼殺在萌芽狀態。”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17年,泉州梳理並公佈納入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範圍的企業有137家,2018年梳理調整為136家。截至目前,共協調推動119家企業簽訂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合同,累計承擔風險1.83億元,保費179萬元,投保企業數量居全省第一位。

編輯:顏學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