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鍾愛尋花問草 創建“踏花筆記”公眾號 是誰叫她來“刷山”?
馬鞍藤、芫花、鬼針草、蘭香草……平潭本土野生植物品種眾多,亦是嵐島兒女的童年記憶。但是大多數人對它們知之甚少,更不知其專業學名及詳細用途,甚至存在惡意破壞野生植物等現象。發掘與保護平潭野生植物,意義重大且迫在眉睫。
ldquo;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這些尋常人眼中的“野花野草”,卻是植物愛好者翁愛平的心頭好。在翁愛平眼中,平潭的一草一木,都仿佛自帶可愛靈魂,吸引她不斷靠近,不斷探尋。近日,記者跟隨翁愛平一同前往君山,走進平潭野生植物的世界。
鍾愛“刷山” 翻山越嶺尋找植物
上午五時許,記者跟隨翁愛平及其他植物愛好者,開啟了今日的“刷山”行動。
ldquo;刷山”是植物愛好者對翻山越嶺尋覓植物的形象稱呼。這不是翁愛平第一次去“刷山”,一有空閒,她就會到山上走走。這一回,翁愛平計劃挖掘君山的植物分佈情況,觀察它們的生長習性並記錄在冊。同時,重點尋覓半夏和芫花的身影。
淩晨的君山略帶涼意,天色不明,霧氣尚未完全散去,遠處的深山迷迷濛濛,神秘又引人遐思。沿著山路一路行進,植物愛好者們也一路探看路邊的花草植物。不多時,路邊的一株植物引起了翁愛平的注意,她停下了腳步,微微俯下身子,拿起手機拍攝面前的植物。
清晨的陽光照射在翁愛平稍顯黝黑的臉龐上,倒映出她眼底閃爍的喜悅光芒:“這是兩面針,帶有輕微毒性,不能直接服用,否則可能會引發中毒。”翁愛平發現了今日的第一株有用植物,欣喜之情溢於言表。“很多植物看起來平凡且毫無特點,實則它有著很多用途與奇妙之處。”説著,翁愛平轉而指向另一株花朵,“你瞧,這個是野牡丹,別看它是一朵普通的花,但它醫藥用途極大。”
對植物的熱愛,充沛了翁愛平的靈魂,也豐富了她的精神生活。“很多人覺得喜愛野生植物很孤獨,但我並不覺得孤獨。”翁愛平説。君山、仙人井、大福灣、壇南灣、牛寨山……三年多來她幾乎走遍了平潭大大小小的地方。她沒有具體計劃:每個月要去哪些地方,要整理多少植物資料,這一切,不過是隨心隨性。她總是不自覺地去發現與辨識植物,享受這驚喜的過程。但是,每到休息或者空閒時間,她都忍不住要出去“刷山”,出去看看植物。
興趣使然 學習了解植物習性
和翁愛平一同刷山的植物愛好者們,均來自她創建的植物交流愛好群。群內聚集了眾多愛好植物的嵐島人,翁愛平不時就會召集群友一起去“刷山”,一起研究植物。
初次接觸野生植物是在2014年,彼時在大福灣遊玩的翁愛平,無意中發現了許多童年記憶中的植物,但她卻不知道它們的名稱。帶著好奇心,翁愛平開始查詢和接觸野生植物。“剛開始我只是好奇,後來才發現打開了全新的世界,想要詳細了解這些植物。”翁愛平説。
翁愛平是福州市兒童學園保健醫生。雖不是植物專業出身,但學醫的她對草藥有特殊的敏感度,遇到不認識的植物,就想知道它們的名稱。以至於到後來走在路上,翁愛平的注意力從來不在過往路人的臉上,她的目光只聚集在路邊的花花草草。要是能叫出它們的名字,她就很高興,但凡有叫不出名字的,她定會停下來把植物仔仔細細地拍下來,再回去查閱相關資料。
從對野生植物充滿新奇,到如今能夠辨識平潭本地大部分植物,翁愛平僅僅花了三年。每天晚上10時至12時,是她整理資料與查問植物學名的固定時間。幾年來,她花費在查閱與了解植物上的時間就約有1萬多個小時。為了更深入地認識與了解植物,翁愛平幾乎加入了全國所有的植物愛好者線上交流群。平時,遇到難以辨識的植物,她便會發在群裏與大家一同探討。
ldquo;刷山”期間,最令翁愛平費時費力的是追蹤童年植物“金石榴”(學名:白蕊草)。金石榴是翁愛平童年記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老家的金石榴植株矮小,産量不多,常常未長大就被我們這些孩子拔個精光。”説起童年與植物的美好回憶,翁愛平始終意難平。因此每逢週末或空閒時間,翁愛平就會回老家嵐城鄉正旺村,在金石榴曾生長過的地方不斷地搜尋。甚至,她曾向幾十位平潭老中醫求教,卻無一人知悉。
就這樣,翁愛平邊尋找金石榴,邊查閱資料。從白花、藍花、紫花,到各種顏色的花,再從四瓣花、五瓣花、喇叭花,到各種形狀的花。經過三年多的尋覓,今年6月,她終於在老家找到了心心唸唸的“童年夥伴”金石榴。
ldquo;這是歷時最久的一次尋找。”但翁愛平覺得一切辛苦都很值得。與尋找金石榴一樣,如今的翁愛平也在試圖找出童年記憶中所有的花草。
堅持記錄
呼籲保護本土植物
2017年,翁愛平創建了自己的個人公眾號“踏花筆記”。她以“青色”為筆名記錄了她在平潭發現植物、尋找植物的點點滴滴。生動細膩的文字,配上“刷山”時拍攝的圖片,這份踏花筆記顯得詳實而厚重。迄今為止,她已記錄了平潭本土野生植物150多種,並引起眾多平潭植物愛好者的點擊與關注。除此之外,她還在朋友圈裏發佈了自己的所見所得,並整理成《踏花行》系列,共有300多期。
遺憾的是,在尋找植物的過程中,翁愛平發現了一件極為痛心的事:平潭不少本土野生植物開始逐漸地減少,甚至瀕臨滅絕。對此,翁愛平認為,保護平潭本土野生植物已經迫在眉睫。這種情況在大城市已有先例,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在部署“補植增綠”工作事項時,提出對野生地被要實行“自然撫育”。也就是説,對於野生的地被植物,不再是一律拔除,而是要根據生態和景觀的需求,科學地保留利用。
今年3月,福建農林大學師生團隊來嵐,對平潭野生植物進行普查,並且即將彙編出一本《平潭海島植物圖錄》。前幾日,“閒不住”的翁愛平再度“刷山”,在流水鎮百犬山偶遇了同樣在進行植物調查的農大師生們。借此機會,她還同農林大學的師生探討了她所發現的變異野生植物——粉色鬼針草。
福建農林大學風景園林專業學生李加慶表示,平潭現在存在忽視保護野生植物的現狀,導致大量野生植物被惡意挖掘,很多平潭人小時候常見的植物已經消失影蹤。“推廣和教育肯定是必要的,宣傳平潭的自然植物存在重要意義。只有讓人們了解、有了保護身邊植物的概念,才能更好地付諸行動。多推廣,多科普,多行動。少挖掘,少採摘,少破壞。”李加慶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