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守護好山好水發展鄉村旅遊 廈門集美區政協召開高校委員季談會
廈門網  2018-07-30 16:48:02

  原標題:守護好山好水發展鄉村旅遊 集美區政協召開高校委員季談會

  守護好山好水發展鄉村旅遊 廈門集美區政協召開高校委員季談會

  新城開發建設帶動集美深化城鄉融合。圖為集美新城。(廈門日報記者 王火炎 航拍器攝)

  7月27日,集美區政協召開2018年第二次高校委員季談會,圍繞推進城鄉融合發展,轄區高校委員、專家學者以及政府相關部門展開面對面交流。

  據統計,目前,集美區的城鎮化率達87.3%,城區建成面積近80平方千米,但目前仍然存在城鄉發展不平衡、鄉村發展不充分等問題。“當前,如何進一步推進集美城鄉高品質融合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課題。”集美區政協主席胡亞才認為,未來,集美應該繼續加速城鄉産業發展,通過“精一優二壯三”,提高城鄉經濟融合度;此外還要進一步完善城鄉功能設施、補齊民生短板,通過加快建設示範村、壯大村集體項目、修復生態環境,推進教育均衡化發展、優化衛生醫療資源、提升城鎮文化服務水準和城鄉文明形象,讓城鄉居民共享成果。

  據介紹,從去年開始,每季度一次的高校委員季談會已經成為推動集美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頭腦風暴”,為高校政協委員服務地方發展搭建了常態化的交流平臺。

  談鄉村旅遊

  充分挖掘自身特色探索農村經濟新生態

  無論是古詩詞裏的田園牧歌,還是假期越來越熱門的農家樂、生態遊,從古至今,人們休閒放鬆的方式始終離不開鄉村和自然。不少專家認為,提升鄉村旅遊是深化城鄉融合的重要突破口,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未來,鄉村新産業仍然大有可為。

  ldquo;集美文化底蘊深厚、人流量大、知名度高,城鄉融合之路有自己的特色優勢。”華僑大學教授黃安民認為,集美的城鄉融合、鄉村振興首先離不開産業。在研究了湖北、浙江等地的鄉村振興經驗後,他建議,集美可以探索“農業+景觀+文創+旅遊+技術”的鄉村經濟新生態,帶動村莊景區化。他同時指出,鄉村發展文創旅遊應該強化“頂層設計”,統一進行規劃,打造“一村一品”,此外,可以借鑒武夷山經驗,統一集美鄉村旅遊文創的品牌標識,統一進行公廁、停車場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集美大學教授施曉麗認為,要實現鄉村振興,産業興旺是重點。以鄉村旅遊發展為突破口,集美要充分挖掘利用彰顯自身特色的民俗文化、節慶文化和特色農産品,打造獨具特色的品牌。鄉村旅遊發展到今天,必須要打造精品、會行銷,因此從業人員必須提高素養、加強培訓。施曉麗建議,集美可以學習借鑒台灣經驗,進一步深化地方與高校旅遊相關專業師生的互動合作,發揮專業人才的聰明才智。

  華僑大學副教授高悅爾以旅遊交通為切入點,建議集美交通佈局與旅遊資源分佈應更好地串聯、結合,帶動全域旅遊、深化城鄉融合。

  談生態環境

  加大治污保護生態

  重構城鄉山水格局

  理想的城鄉融合形態是城市和鄉村不分高下、各有特色,城市有城市的繁華,農村有農村的恬靜。華僑大學副教授梁發超從“優化景觀生態”角度談建立城鄉融合的“山水格局”。他提出,近年來,隨著城鎮擴展和土地非農化,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普遍面臨生態多樣性和生態平衡遭到衝擊的問題,集美要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著重構建生態宜居的城鄉融合格局,保護山、水、林、田、湖。

  廈門理工學院教授朱木蘭常年從事水環境和污水治理研究,她認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改善村莊面貌的重要一環,而目前存在治理思路單一、水質指標考核方式不夠科學合理等問題,另外,治污還應該更多地調動群眾,以此保證運轉的高效率。“在日本,污水處理的責任主體是自建房業主,而非政府,政府以補貼的方式,推動自建房業主進行污水凈化設施的建設和維護。”她建議,可以借鑒日本經驗,加快相關立法。(廈門日報記者 應潔 通訊員 林小芬)

編輯:顏學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