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永泰創新庫區管理模式,整合水政、交通、漁政以及治安整治等力量,提升治水執行力,同時調動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執法成本,降群眾參與
“水庫是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前群眾發現問題,也不知道向哪個部門反映,在反映的過程中,常被推來推去,積極性受到打擊。”3日,永泰縣庫區管委會副主任蘭保發告訴記者,現在好了,一有問題,群眾可以直接打庫區管委會的公開電話。
作為福州的後花園,永泰水資源充沛,人均水資源量約1萬立方米,居全省前列。早年,當地就注重雨水回收利用,開始修建水利工程,造就了全縣大大小小80座水庫(小二類以上),總庫容達17622.37萬立方米。然而一直以來,由於部分群眾環保意識、法制觀點淡薄,庫區非法佔用、圍墾無序開發以及電捕魚、直排污水和傾倒垃圾等現象頻發。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管理機制不完善。”蘭保發説,庫區管理是系統工程,涉及水利、交通、農業和公安等多個部門,由於部門間權限不清,常發生推諉扯皮,陷入“九龍治水”困境。如何進一步改善管理方式,保護這片綠水青山,滿足城市發展和市民生産生活需求,已越來越迫切。
去年10月,永泰縣委、縣政府決定創新庫區管理模式,成立縣庫區管理委員會,下設水利局、環保局、交通局、農業局、公安局、國土局、建設局以及鎮政府等17個成員單位。管委會不僅設18個專職人員,還要求部分成員單位進駐,採取聯排聯調方式,統一協調整合各單位力量,破除部門職責瓶頸,變“九龍治水”為“一龍管水”。
位於赤錫鄉的界竹口水庫,是永泰容量最大的水庫,庫區管委會就設在這裡。儘管颱風“瑪莉亞”已經過去,記者看到,庫區中控室裏的值班人員仍在密切監測水情。“就在不久前,水庫上游突然漂來大量水葫蘆等極易蔓延的水生植物,部門之間形成合力,只用了幾天就清理乾淨了。”蘭保發説,這要是放在過去,可能一個月都未必能清理乾淨,而越往後清理成本越大。
永泰縣相關負責人説,管委會負責集中調配執法力量,人員充足,效率也高,不僅解決了各部門在庫區管理中出現的各自為政的難題,也避免推諉扯皮、重復執法,降低了執法成本。
更重要的是,此舉調動了群眾參與監督的積極性,群眾舉報一個電話就可以了。據了解,永泰縣庫區管理委員會成立不到一年,治理效果明顯。不僅非法電捕魚、直排污水和傾倒垃圾等現象大幅減少,非法佔用、圍墾的現象也絕跡了,庫區面貌煥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