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航(左一)為小讀者做公益解讀。
福州新聞網8月7日訊(記者 廖雲嵐 文/攝)7日,福州教育研究院科學教研員張航在省圖書館舉辦“閩圖之夏”青少年科普推廣活動。作為《小創客玩轉科學》一書的主創人員,張航到現場為小讀者做公益解讀,倡導孩子們成為創造者。張航説,整個暑假期間,他從社區到社會各個公益課堂,每週都在忙於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動。
張航也是“科逗科爸”科教聯盟創辦人,福建省中小學科學學科帶頭人。科教聯盟除了舉辦各種公益科普活動外,每年還舉辦科學創意比賽。“科逗科爸”科教聯盟開課從不收費,以純公益形式在社會開展科普教育,大部分成員是由福州市中小學科學老師和學生家長組成,也有部分學生主動報名加入。科教聯盟的老師都是志願者,其中有名師也有新教師。
一位教師志願者告訴記者,他們參與公益授課,自己也會從中得到收穫。首先,在實踐中教師教學能力得到鍛鍊和提升。其次,他們為公益課設計的課程,經過修改豐富後可以轉化為中小學校的科學課程。許多教師創編的課題獲得部級、省級優質課題獎勵。
張航(左二)帶領教師志願者進社區開展公益科普。
“科逗科爸”科教聯盟的前身是張航創立的“科逗科爸”親子實驗室。該實驗室吸引了許多福州當地學校科學教師參與。2017年春節實驗室提升為科教聯盟,目前,福州市中小學的600多名科學學科老師都加入了“科逗科爸”科教聯盟。此外,聯盟以學生家長為主。張航説,聯盟是通過網絡發起活動、開展交流的,活動內容一年比一年豐富。省科協、省圖書館、省少兒圖書館等的公益課堂缺乏老師,缺乏比較接地氣的課程,而科教聯盟課題十分適合針對親子開展社會科普。為此,張航牽頭聯盟教師為公益課堂設計專門的科普課程,現在,從學校到社會參與科普聯盟活動的人數已達到6萬多人。
張航帶領科教聯盟的教師經常性與地方黨團組織或社區配合,舉辦科技夏令營、冬令營,開展科普主題活動。他們不收學員一分錢,在社區開設親子週末講座,一次能吸引20多個親子家庭參加。他們還利用市青少年活動中心、光明港公園、市博物館等場所,帶親子學員去參觀天文館、開展豐富的科普實踐,到戶外採集樹葉、探究自然。
“科逗科爸”科教聯盟活動受到家長歡迎。
張航説,鼓樓區有省市科技館、九三學社、省圖書館、省少兒圖書館等機構大平臺。他組織課題組的教師,把優秀的科學課教案編寫成科普教學書籍,利用各大平臺的影響力,開展親子科普實踐活動。在晉安區,張航帶領科教聯盟教師走進社區,開展以動手實踐為主的親子科普活動。此外,還與區科協合作在金雞山公園內開闢科普講堂,與區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合作開設科普公益講座。
張航告訴記者,目前已有廈門、廣州、昆明等城市的不少學校科學教研組,對張航的科普教研實踐充滿興趣。他們還將張航請出去擔任科普教研交流指導教師,推廣“科逗科爸”科教聯盟經驗,複製這一模式。張航還兼任台灣元智大學科教研究中心副教授,廣東第二師範學院兼職教授,福建省創客科教協會副會長等與科教相關的職務。今年暑期,他還接待了一批又一批的來自省內外的科學學科教研員,前來我市參觀學習。
科普聯盟利用社會公共平臺舉辦親子科普講座。
張航在科普親子活動中親力親為。
張航牽頭舉辦全市小學科學課教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