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州創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四大樣本”獲肯定
福州新聞網  2018-08-17 12:04:43

  【焦點圖】【移動版 輪播圖】【滾動新聞】 【 ChinaNews帶圖】福州創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四大樣本”獲肯定

  閩侯荊溪鎮關東小學的孩子們排練舞蹈《鳳陽花鼓》,接受“藝術扶貧”前她們連基本的舞步都不會。(資料圖)

  福州新聞網8月17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吳暉/文 黃立新/攝)近日,國家文化和旅遊部檢查驗收組來榕,對我市創建第三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工作進行終期實地檢查驗收,我市八大類、32項共63個指標全部達到優秀標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創建活動中,我市創新探索出的四大“福州樣本”,得到了國家檢查驗收組的肯定。

  昨日,記者採訪了市創建辦負責人。據該負責人介紹,這“四大樣本”是統一配送文化專幹、文物資源活態利用、文化扶貧紮實推進、豐富社會力量參與方式。

  統一配送文化專幹

  解決隊伍短缺問題

  據介紹,在全市12個縣(市)區全面推行的“統一配送文化專幹”,實行政府統一購買、人員統一招聘、部門統一管理、街鎮統一使用,專幹下派到鄉(街)和社區指導群眾性的文化活動。

  國家檢查驗收組表示:“福州這一舉措較好地解決了基層文化隊伍短缺的問題,創新了文化館的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為構建文化館總分館體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文物資源活態利用

  彰顯榕城文化魅力

  我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擁有2200多年曆史,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我市在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中充分挖掘歷史文化內涵,用足用活歷史文化資源。

  據介紹,我市結合《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福州市本土文化資源的轉化與利用》制度課題研究工作,制定出臺了19個本土資源轉化和利用的制度性文件;依託鄭和遺存、馬尾船政、曇石山遺址等史跡,開展研究、宣傳和展示活動,打造海洋文化品牌;在科學保護的前提下,將200多座明清古建築改建為公共文化服務場所,開設圖書館、博物館等,年接待遊客突破1000萬人次;三坊七巷片區的近現代名人故居改建為紀念館、展覽館和其他公共文化服務場所;活態利用歷史文化街區,閩清縣將舊禮堂、舊祠堂、舊廟堂改建為課堂、講堂、文藝殿堂,成為培育社區品牌文化的載體。

  國家檢查驗收組表示:“福州對文物資源的活態利用,彰顯了榕城文化魅力。”

  文化扶貧紮實推進

  促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

  近年來,我市結合本地實際,以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為契機,圍繞“文化貧困”群體的權益保障工作,針對不同群體的文化需求,提供合適的文化産品和文化服務,通過文化“精準”扶貧,讓“文化貧困”群體有更多文化獲得感。

  市創建辦負責人介紹説,我市建立了完善的文化扶貧機制,成立了文化扶貧工作領導小組,針對本地貧困縣出臺了具體的扶持措施,設置農村文化專項經費,助力精準扶貧。“新福州人歌手大賽”活動提升特殊人群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藝術扶貧”工程提升學生藝術素養,農家書屋“一對一”共建活動保障農民工閱讀權益,被列為全國示範區創建城市20個特色和亮點之一。

  國家檢查驗收組表示:“福州文化扶貧紮實推進,建立的文化扶貧機制較好地解決了山區農村、貧困地區及特殊群體的文化需求,促進了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為經濟相對滯後地區的公共文化服務探索了路徑,提供了示範。”

  豐富社會力量參與方式

  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市創建辦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説,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創建工作,政府投入逐年加大,2017年度財政撥付17.7億元,同比增長15.72%。同時,我市還不斷豐富社會力量參與方式,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採用PPP模式實現資金投入多元化,落地海峽文化藝術中心、永泰縣演藝中心等4個文化産業類項目。

  據了解,我市積極吸納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設施運營管理,“一老一少一普”走出了公益性文化服務項目市場運作的路子;嵩口公益圖書館探索了精準扶貧與公益服務結合的實現方式;我市還大力發展文化志願服務,全市已設立380個服務基地,註冊文化志願者達1.5萬人,“藝術公益課堂——全民普及提升計劃”入選文化和旅遊部“基層志願服務典型案例”,“文化志願手拉手”項目入選文化和旅遊部基層文化志願服務活動典型案例。

  國家檢查驗收組表示:“福州在豐富社會力量參與方式上,發揮了示範引領作用。”

編輯:顏學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