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間,由長泰縣文化使者戴坤益自編自導的《新時代、新思想、新征程》方言快板傳遍長泰村居社區、大街小巷。
老戴是長泰縣龍津大講堂“百人百姓宣講團”成員,他已編寫十幾篇宣傳十九大精神的方言快板,深入基層宣講70多場。“我的宣傳形式有幾種,或是宣傳車下鄉,或是利用村舞臺,還有一種就是電影放映前進行插播宣傳。十九大精神內容非常多,借助方言快板傳播,群眾聽得懂、易接受。”他説。
在長泰,100多位像老戴這樣的本土文化使者,把黨的方針政策、各級黨委政府的重大決策部署,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傳送到幹部群眾中去,發揮了正面引導、解疑釋惑的作用。
在岩溪鎮珪後村,又一期龍津大講堂火熱開講,長泰二中教師葉奇志用方言向葉氏後裔講解葉氏家訓,突出“忠、義、孝”,讓更多年輕人了解家鄉歷史。“講解家規祖訓和鄉風習俗時,我注重融合歷史典故,大人邊聽邊記,孩子們也喜歡聽,還會主動發問。”葉奇志説。
開辦龍津大講堂,幫助大夥兒更新觀念。“村裏邀請專家分門別類開設水産養殖、大棚蔬菜種植等課程,引導村民致富增收,為美麗鄉村建設建言獻策,呼朋引伴前往聽講成了常態。”珪後村黨支部書記葉高發説。
長泰縣通過組建百名文化使者隊伍、建立千篇講堂課題庫、實現萬名群眾受益等“百千萬”工程,精心打造公益社科講堂——龍津大講堂。
在此基礎上,長泰縣設立了龍津鄉村講堂、龍津社區講堂、龍津學校講堂、龍津員工講堂等四類講堂,廣泛深入開展黨的十九大精神宣講活動。目前,大講堂開展宣講場數達300多場、4萬多人次群眾參加學習。
大講堂的魅力何在?“龍津大講堂不是單一的授課,它採取‘三定五不拘’的形式,即定點、定題、定期、不拘形式、不拘內容、不拘時間、不拘地點、不拘人數,多層次、多元化靈活開展講演活動,推動講堂全覆蓋。”長泰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戴振文説,龍津大講堂是長泰縣基層理論工作延伸覆蓋企業、農村、學校、社區的實踐和探索,推動了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往深裏走、往實裏走、往心裏走。(福建日報 黃如飛 蘇益純 通訊員 林長波 蔡明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