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龍岩:閩西紅土地上 鑄魂育人風潮涌
福建日報  2018-08-29 16:33:16

  原標題:紅土地上,鑄魂育人風潮涌

【福建時間圖文】【龍岩】【移動版】【chinanews帶圖】龍岩:閩西紅土地上 鑄魂育人風潮涌

  古田幹部學院 (資料圖片)

【福建時間圖文】【龍岩】【移動版】【chinanews帶圖】龍岩:閩西紅土地上 鑄魂育人風潮涌

  大型話劇《古田會議》(資料圖片)

【福建時間圖文】【龍岩】【移動版】【chinanews帶圖】龍岩:閩西紅土地上 鑄魂育人風潮涌

  紅歌教學(資料圖片)

  8月24日上午,在龍岩古田,美團黨校與古田幹部學院共建黨性教育培訓基地合作協議簽署與揭牌活動正式舉行,古田幹部學院成為又一家知名企業的教學基地;今年6月,古田幹部學院被授予第二批全國黨員教育培訓示範基地;上半年,龍岩紅色培訓人數突破7萬人次,全年預計突破16萬人次……今年初以來,閩西紅土地上的紅色培訓風潮日趨火熱,掀起陣陣鑄魂育人的熱潮。

  升級打造紅色聖地

  在古田會議舊址群核心區域,一片園林式建築與歷史遺跡相比,顯得有些與眾不同。它被群山環繞,樓宇之間湖水和樹木相映,從正門進去,一塊刻著“鑄魂育人”字樣的石牌很是醒目。這片建築所在的地方,就是古田幹部學院。

  自2014年10月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在上杭古田召開以來,“古田熱”持續升溫,各類紅色培訓接踵而來,以此為契機,龍岩市力爭把古田打造成以延安、井岡山為標杆的全國黨員培訓教育基地。與此同時,紅色培訓持續火熱,提升古田硬體基礎設施,提高紅色培訓容量與接待能力刻不容緩。

  2015年12月,龍岩市委整合福建古田黨員幹部教育基地、福建公務員特色實踐基地等資源,設立了古田幹部學院,並與市委黨校高度融合,按照“兩塊牌子、一套人馬”模式運行。2017年12月26日,龍岩市委黨校新校區和古田幹部學院正式開辦。

  如今,在古田幹部學院內,大禮堂、教學樓、綜合樓、信息中心、階梯教室、食堂和學員宿舍等功能齊全。學院佔地面積1150畝,總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可同時容納1300名以上學員開展培訓,設施規模達到全國同類院校前列。

  校園硬體設施提升告一段落,以著力打造學院培訓基地群為目標的工程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龍岩重點打造古田會議舊址群等9個市級核心現場教學點,97個“紅色經典、綠色生態、客家文化、特色産業、社會治理”五類主題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的現場教學基地,強化各教學點的硬體、軟體設施建設,推行教學資源、課程設計、教師隊伍等共建共享。

  作為新生力量,古田幹部學院後發如何先至?構建“一基地多院校”辦學格局是龍岩給出的答案。依託古田黨員幹部教育培訓基地,通過古田幹部學院與全國知名院校,國家部委,各省、市單位院校,部隊單位等開展合作辦學,在古田設立分校(分院)、教學基地或教學點,實現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進一步提升了古田幹部學院的教學水準。

  特色教學突出優勢

  “我們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以理想信念教育為主要任務,以黨性黨風黨紀教育為核心,以蘇區精神教育為主線。”今年6月,古田幹部學院入選全國第二批黨員幹部教育培訓示範基地,在辦學方向上突出的便是黨性黨風黨紀教育。

  龍岩市委組織部幹部教育科科長劉永政説,龍岩紅色資源豐富厚重,要進一步保護挖掘宣傳好。發揮古田幹部學院龍頭示範和各級黨校、行政學院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用古田會議精神鑄魂育人。

  紅色培訓的發展,離不開“特色”二字。“在課程體系上,我們實行‘三三制’,分別是專題理論教學、現場教學和體驗教學三部分。”據龍岩市委黨校對外聯絡處主任林椿民介紹,一方面,龍岩深入挖掘兩次古田會議精神;另一方面,龍岩還有生態文明建設、社會治理、客家文化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和傳統文化,豐富的文化內容讓培訓充實而深厚。

  具體課程上,古田幹部學院先後開發推出了“古田會議精神”“閩西蘇區精神”“才溪鄉調查精神”“松毛嶺戰役”“閩西生態文明建設”“客家文化與客家家訓”等9大類70余個教學專題和課程,組織骨幹力量先後編制《古田會議精神讀本》《群眾路線與閩西》等特色教材。

  培訓學習,並不局限于上課説教。今年,古田幹部學院推出“紅色記憶大講堂”,邀請一些老紅軍、紅軍後代用講座的形式與學員進行分享交流,同時推出“紅色記憶大課堂”,排演了三台情景劇,以舞臺表演方式演繹紅色故事,為學員們奉上生動的情景教育。

  目前,國家行政學院、中央直屬機關黨校、國防大學、中央國家機關黨校、國務院國資委等129家部門單位都在古田設立了教育培訓基地或教學點,培訓學員覆蓋28個省(市、自治區),“一基地多院校”開放辦學格局基本形成。

  黨的十九大召開以來,龍岩的紅色培訓內容上增添了新的內容,龍岩市堅持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以“落實新思想、唱響紅古田、建設新龍岩”為主體,發揮紅色資源優勢,興起“大學習、大普及、大踐行”熱潮,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閩西紅土地上落地生根,為建設新龍岩提供強大的動力源泉。

  對此,來到古田幹部學院參加為期5天思想業務培訓的漳平市象湖鎮紀委書記黃曉晶感觸頗深:“這裡環境很好,處在紅色古田讓人倍感嚴肅與崇高,培訓中,老師們對十九大精神的宣講加深了我們的認識,而接下來的業務培訓更讓我們獲益匪淺。”

  紅色培訓輻射全市

  “紅軍橋就是連心橋,這裡將百姓與幹部的心緊緊相連,它更是一座英雄橋,走出了3000多名革命戰士。”24日,在長汀縣南山鎮中復村,紅色講解員鐘鳴站在紅軍橋邊,向140多位紅色培訓班的學員們解説著那段紅色歲月。

  閩西紅色資源豐富,紅色歷史在各個縣(市、區)都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跡,與此同時,客家文化、生態文化等多元文化底蘊深厚。以古田幹部學院為龍頭,充分利用各地資源,輻射帶動全市紅色培訓産業發展,不僅是未來龍岩紅色培訓的目標所在,更是紅色培訓發展壯大的關鍵。

  龍岩重點打造古田會議舊址群等9個市級核心現場教學點,97個“紅色經典、綠色生態、客家文化、特色産業、社會治理”五類主題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的現場教學基地。其中,長汀就有三個市級核心現場教學點,作為紅軍長征出發點的中復村便是其中之一。

  “橋上有四根畫線,是當年徵兵身高的標線,紅軍背著步槍加上刺刀的高度就是標準線,‘人有槍高當紅軍’説的就是這個意思。”聽著鐘鳴的解説,學員們一個個都十分認真投入,當聽説“六子當兵”的故事時,不少女學員現場留下了感動的淚水。

  鐘鳴是位紅色講解員,也是長汀“紅色義工”宣講團的成員,從2014年開始,他已在中復村講解了5年,在他看來,現場教學讓學員們近距離體驗紅色歷史,效果十分明顯,“革命先輩們留給我們的長征精神與蘇區精神,對幹部對廣大群眾都有啟發”。

  今年,長汀先後將福建省蘇維埃政府舊址、何叔衡紀念館、瞿秋白烈士紀念碑等七個革命舊址作為廉政教育基地,開展廉政教育培訓。

  在永定,當地充分發揮中央紅色交通線品牌“入閩第一站——伯公凹”的優勢,精心設計了“體驗教學”模式,學員們沿著紅軍足跡,重走伯公凹中央紅色交通線,瞻仰張鼎丞故居“一段殘墻”和福建第一支紅軍部隊成立舊址金谷寺,聆聽當年永定一個個令人震撼的紅色革命故事,接受思想洗禮,更加堅定理想信念。

  據統計,截至7月,龍岩全市共開展紅色培訓1712期、96410人次。未來,龍岩將繼續以古田幹部學院為龍頭,積極營造閩西紅色海洋,凸顯閩西紅色、生態、客家特色,打造“紅色之城”,帶動全市紅色産業發展。(福建日報 記者 黃筱菁 戴敏 通訊員 張春水 黃俊)

 

編輯:尹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