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粒果,一條致富路
1日,“武平百香果”公益廣告登上央視8大頻道,在黃金時段輪番滾動播出。武平百香果吸引了眾人目光。
近年來,武平縣重點打造百香果這一綠色産業,帶動越來越多農民脫貧致富。如今,武平百香果種植規模近萬畝,預計今年總産量9500多噸,産值近1.2億元。
種下致富樹 結出致富果
走進位於城廂鎮東崗村的“開心田園”農場,80多畝黃金百香果長勢正盛,沉甸甸的果實垂挂枝頭,工人忙著採摘,一派豐收的喜悅。
“進來坐,快來嘗嘗。”梁野山蔬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農場主吳才英端出剛摘下的黃金百香果,開心地笑著。
2017年,從廈門打工返鄉的吳才英種植10畝黃金百香果,小賺一筆。由於看好黃金果前景,今年她把種植面積擴大到80畝,預計畝産1000多公斤。“今年行情比往年還要好,由於果質好,收購價每公斤6元還供不應求,很多訂單只能推掉。”她説。
百香果園遍地花開,像吳才英一樣發展武平黃金百香果産業的農戶不在少數。
由於地熱條件好、晝夜溫差大、丘陵地貌多,生態條件良好的武平非常適宜種植百香果,所産果子色澤鮮亮、味甘醇、香味獨特。
在武平高速路出入口,矗立著一塊塊醒目的廣告牌,上面寫著“少養豬多種果,種果就種百香果”的標語。
2016年,閩粵兩省簽署汀江—韓江水流域水環境補償協議,武平全面掀起生豬養殖污染整治。為保護綠水青山,帶領養豬戶脫貧致富,武平將目光投向百香果,將其作為養殖戶轉産轉業的新路子,並及時出臺優惠扶持政策。
百香果易管易種,行情好、見效快,武平不少鄉鎮將其作為推動産業扶貧的新項目。“目前,全鄉有27戶貧困戶參與種植,戶均2至3畝,以畝産1500公斤計算,每戶每年有6000至9000元的收益。”民主鄉副鄉長賴守垣説,當地引入競爭機制,貧困戶認領種植片區,由當地農業公司提供技能培訓、技術指導、産品回收等幫扶,並對貧困戶進行日常生産量化考核。
“百香果成了名副其實的致富果。”副縣長劉德龍説,經兩年發展,全縣百香果種植面積從2016年的600多畝發展到今年的9500多畝,預計總産量9500多噸,産值近1.2億元,帶動越來越多當地農民脫貧致富。
延展産業鏈打造特色品牌
眼下正值百香果集中上市時節,通過“互聯網+百香果”線上銷售,武平百香果香飄全國各地。
8月25日,在福建百香果産銷聯盟武平百香果分揀中心,工人們忙著分揀、包裝百香果。該中心首期佔地2000多平方米,7月投運,每天從這裡分發銷往全國的武平百香果最高達5000公斤。
“為讓消費者吃到最佳品質的武平百香果,這裡嚴格按福建百香果行業標準分揀,設有冷鏈、溫控室、選果包裝車間、自動選果機、裝卸車間等設備,日分揀量最高達2.5萬公斤。”分揀中心負責人林勇進説。
在武平縣優達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電商部,工作人員余小莉正忙著為客戶發貨。截至當日16時,通過嚴選、淘寶等網絡銷售平臺,她已發出500多個訂單,“訂單量太大了,這段時間經常要加班到晚上十一二點”。
“武平百香果現在不愁賣,今年銷量呈爆發性增長。”優達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王秀珍説,去年公司通過網絡平臺銷售5萬多公斤精品黃金果,銷售額逾百萬元,今年銷量預計是去年的10倍,銷售額將超千萬元。
“互聯網+”讓武平百香果插上騰飛的翅膀,武平還著力引進百香果深加工等項目,延長産業鏈,大力引進百香果果汁、百香果果脯等企業落戶,而由專家團隊研製成功的百香果酒産品也已準備試生産。
此外,武平著力進行“武平百香果”品牌創建,註冊了“林改第一果”“武平百香果”等商標,通過統一産品收購、統一品質標準、統一包裝銷售,促進武平百香果品牌整體提升。
“我們的目標是將武平打造成為‘中國黃金果之鄉’。”劉德龍説,6月,福建百香果聯盟與阿裡巴巴達成戰略合作,著重打造武平百香果出海項目,拓展海外市場。目前,武平百香果産區已申報通過“中國特色農産品優勢區”,下一步將著力完成“武平黃金果”商標註冊等工作,進一步打造具有武平特色的百香果品牌全産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