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建體院與永春聯合傳承發展白鶴拳文化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2018-09-21 11:05:50

福建體院與永春聯合傳承發展白鶴拳文化

集體白鶴拳表演(劉益清 攝)

  國際在線福建頻道消息:“霍霍霍……”,9月20日上午,位於泉州市永春蓬壺山坳中的仙嶺村,福建體育職業技術學院永春仙嶺白鶴拳教學點,體院師生以一場拳腳飛揚,高潮迭起的精彩白鶴拳表演,迎來了71名白鶴拳班新生。

  永春白鶴拳又名永春拳,清康熙年間由少林拳師方種的女兒方七娘所創。該拳法歷經300餘年,拳如鶴起,飲譽海內外。2008年6月,永春白鶴拳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成為中華武術文化的一塊瑰寶。如今,在五大洲數十個國家和地區均有永春白鶴拳的拳館和傳人。

  蓬壺仙嶺村擁有環境優美的中華農民體育學園,為傳承發展國家級非遺白鶴拳,2014年4月,永春縣在此開辦永春職專白鶴拳相關專業。白鶴拳進校園喚起了廣大青少年的興趣。如何提高白鶴拳教學品質?永春縣決定與高校聯手,打造高校白鶴拳教學品牌。2016年春季,福建體育職業技術學院運動訓練(白鶴拳)專業班正式招生,雖然第一屆只有招收了5個學生,卻是往規範化高標準發展邁出了第一步。目前,該教學點的白鶴拳專業辦學四年來,辦學規模日益壯大,今年仙嶺教學點又迎來了71名新生,到現在已有150多名學生。

  當天上午,永春縣與福建體育職業技術學院長期合作辦學協議正式簽訂。在新生開學式的白鶴拳表演現場,周圍300多位鄉親趕來觀摩欣賞。專程從外地趕回來的鄉賢蘇富達説,國家級非遺白鶴拳是流傳幾百年的優秀傳統文化,更是永春享譽海內外的一張亮麗名片,通過校地聯合,開辦教學點,既可創新發展白鶴拳文化,也必將成為推動鄉村文化振興的一個很好的平臺。

  “通過校地聯手,有效推動了非物質文化遺産白鶴拳的傳承,也提升了體育學院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水準。” 福建體育職業技術學院院長董勁松表示,學院將每年向教學點撥付60萬元作為教學點建設費用,不久也將籌建永春白鶴拳武術學院。

  永春縣高度重視福建體育職業技術學院永春仙嶺教學點的建設發展,除了投資完善仙嶺教學點教學設施外,還把財政補貼每個學生每個月的伙食標準由100元提高到300元。為了培養學生的整體素質,讓學生有良好的就業前景,該教學點還開設電子商務等相關課程。仙嶺教學點負責人郭章林介紹,目前仙嶺教學點設立五年專運動訓練白鶴拳專業,實行前兩年在仙嶺教學點學習,後三年在福建體育職業技術學院就學的教學方式。目前仙嶺教學點有武術教練8個,文化課教師8個。

  白鶴拳進大學課堂後,迎來發展新機遇。2017年2月23日,仙嶺教學點運動訓練專業的學生表演的“白鶴雄風”節目代表永春縣參加中央電視臺“誰是舞王” 中國廣場舞民間爭霸賽大區賽開幕式演出,並於3月14日在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播出。教學點的學生先後在世界永春白鶴拳大賽、國際南少林五祖拳暨民間傳統武術大賽、2017年海峽兩岸傳統武術大賽、廈門國際武術大賽中共獲得31金31銀22銅的優異成績。(文 劉益清 蘇福彬 )

編輯:顏學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