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立以來,永春縣啟萌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關注兒童尤其是留守兒童公益事業,對接開展了團省委重點青少年群體社工服務示範、永春縣農村留守兒童關愛幫扶示範等一系列項目
在留守兒童心田“種下”陽光
辜偉泓(左一)帶領留守兒童開展戶外拓展遊戲。
東南網9月26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黃楓 通訊員 蘇福彬 文/圖)“大姐姐,開學第一次考試,我又考了好成績。”近日,永春縣愛心人士辜偉泓接到湖洋鎮中心小學留守兒童小麗打來的電話。“每次接到這樣的電話,心頭總會涌起一股暖流。回想公益路上的點點滴滴,所有辛苦都被這樣的溫暖和快樂融化了。”
31歲的辜偉泓,坐著説話時總是前傾著上身,這是經常和孩子們交談養成的習慣。辜偉泓是永春縣啟萌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負責人,該中心是全縣第一家登記註冊的非營利性社工機構。
對接項目,開展服務
2008年,辜偉泓從泉州師範學院畢業,畢業後曾在泉州一家早教機構工作,其間通過國家資格考試成為高級育嬰師。2012年11月,女兒出生,她返回永春做了“全職媽媽”。
辜偉泓對女兒的早教十分重視,特別對繪本啟蒙教育方式有心得。她發現,這類在大城市已經普及的教育方式,在永春卻還是幾乎空白,便萌生為兒童教育做些公益項目的想法。辜偉泓的這一想法,與高中同學夏晉城不謀而合。
夏晉城是湖洋鎮人,該鎮留守兒童現象突出,因長年缺少父母的教育和陪伴,一些孩子自理能力較弱,一些孩子存在心理、性格方面的缺陷。夏晉城認為,做兒童教育公益事業,應先以留守兒童為切入點,這些孩子更需要社會的關注和幫助。
2015年9月,永春縣啟萌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經縣民政局批准註冊成立,由團縣委指導工作,並在縣青少年宮開闢工作場所。
依託團組織平臺,啟萌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得到了許多幫助。團省委青少年事務社工培訓班,每年在永春開辦一至二期;在團組織支持下,通過項目申報爭取資金扶持……“2015年以來,我們對接開展了團省委重點青少年群體社工服務示範項目、永春縣兒童之家社工服務項目、湖洋鎮關愛留守兒童社工服務項目。”辜偉泓介紹,2017年,他們還對接開展了由省財政提供支持的永春縣農村留守兒童關愛幫扶示範項目。
此外,啟萌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還聯合縣司法、公安等部門開展維權宣傳、法律援助工作;縣婦聯婦女兒童援助中心也委託該機構,依託其兒童之家項目開展服務。
圍繞主題,全面幫扶
在啟萌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除了辜偉泓與夏晉城,還有5名全職社工,都是“90後”。對接開展的每一個項目,都要靠他們去一一落實、推進。為了更好地開展工作,該機構向社會招募了一批義工,如今固定參與活動的義工有20多名,包括團縣委、婦聯幹部和教師、律師、心理諮詢師等。
湖洋鎮中心小學,是啟萌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主要服務對象之一。該校是一所寄宿式學校,學生大多是留守兒童,週末留校的孩子也有130多人。每個週日上午,社工和義工們都會走進校園,圍繞愛心幫扶、七彩童年、感恩你我、成長護航、心靈有約等五個主題,策劃開展有針對性的幫扶活動。其中,愛心幫扶主題,側重於整合社會公益資源,對困難學生開展“一對一、一對多”助學助困;七彩童年主題,通過課外輔導和開設閱讀坊、手工興趣小組等方式,開拓孩子們的視野,豐富課外生活;感恩你我主題,通過組織拓展訓練和互動遊戲,培養孩子們的團隊意識、感恩理念;成長護航主題,通過設立安全教育小組、法治道德教育小組,提升孩子們的自我保護意識、守法觀念和美德養成;心靈有約主題,為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或對有需要的孩子提供“一對一”心理諮詢服務。
湖洋鎮中心小學五年級學生小麗,前兩年父親不幸去世。小麗情緒低落,學習成績也一落千丈。學校生管老師向辜偉泓反映了這一情況。辜偉泓沒有過多詢問小麗,以免觸及其心理傷痛,而是通過發現她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安排其參加手工興趣小組DIY活動。通過經常參加活動,小麗漸漸走出心理陰影,性格又開朗起來。如今,小麗的學習成績名列前茅,還成為啟萌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駐校“小助理”。每逢活動,她都積極配合社工幫扶其他需要幫助的小朋友。
收穫感動,繼續前行
公益路上,辜偉泓和她的愛心團隊得到社會各界的許多支持。對她個人而言,家庭的支持也為她增添了更多的力量。
辜偉泓固定每個週末都要和社工、義工們下鄉,開展關愛留守兒童等公益活動,經常早出晚歸。平日裏,她參與的公益活動也不少,還要不定期外出參加學習、培訓。家中老人經常幫忙帶孩子,丈夫一休假就成了“全職爸爸”。
2016年9月,颱風“莫蘭蒂”來襲,辜偉泓將孩子托老人照顧,自己帶著社工、義工們前往受災比較嚴重的湖洋鎮,配合縣民政局、紅十字會等開展救災行動,還在中心小學開設安全教育小課堂,講授防災避災、自護自救安全知識,一連忙了10多天。
公益路上,辜偉泓和她的愛心團隊在傾情付出的同時,也收穫著快樂和感動,這成為他們不斷前行的強大動力。
兩年前的一件小事,讓辜偉泓記憶猶新。颱風“莫蘭蒂”帶來強風暴雨,在救災現場的她接到了一個電話,是一名自己幫助過的留守兒童打來的,小男孩“叮囑”她要注意安全。事後,辜偉泓才知道,小男孩所在的村子是當地受災最嚴重的地區,當晚聽説周邊的山路塌方了,他急忙找奶奶借用手機,打了這個電話。
“我們要在留守兒童心田‘種下’陽光。”辜偉泓説,要把對孩子們的關愛化為他們內在生長的正能量,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