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期“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系統謀劃、科學推進鄉村産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勾勒出一幅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宏偉藍圖。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形成了今後5年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的政策框架。
作為探索與實踐“三農”思想的重要發源地,福建省委、省政府始終牢記囑託,高度重視鄉村振興工作。8月29日,福建省委書記于偉國在福建省實施鄉村振興工作會議上強調,深入學習領會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認真貫徹落實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指示、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全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推進會部署要求,加快推進全省鄉村振興各項工作,努力開創新時期福建“三農”工作新局面。
作為福建省農村金融的主力軍,福建農信(含農信社、農商銀行)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從服務新時期“三農”工作全局出發,強化責任擔當,以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為工作總抓手,努力提供強有力的金融支持:2017年11月,率先在全國農信系統和福建金融機構中出臺《福建農信服務鄉村振興戰略行動計劃(2018-2022年)》,實施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十大行動;今年以來,出臺年度工作要點,發佈服務鄉村振興四大系列105款金融産品,全力滿足鄉村振興各領域、各環節的金融需求。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福建農信再出新舉措。近日,福建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以下簡稱“福建省農信聯社”)印發《福建農信服務鄉村振興金融支撐工程(2018—2022年)》,全面實施農村金融機構網點“鄉鄉通”提升工程、農村基礎金融服務“村村通”提升工程、電子銀行“戶戶通”提升工程、農村金融産品創新工程、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程等12項鄉村振興金融支撐工程,推動金融資源進一步向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傾斜,助力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
福建省農信聯社黨委書記、理事長余軍強調,福建農信系統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紮實推進服務鄉村振興金融支撐工程,當好鄉村振興的金融主力軍,更有定力、更有自信、更有智慧、更有品質地持續打造“四好”銀行,全力推進“升級版福建農信”建設,為福建省實現高品質發展和加快趕超貢獻更大力量。
福建省平和縣農信聯社鄉村振興服務隊授旗
勇立潮頭:五大領域十七個“全省第一”
福建農信是福建省委、省政府管理的兩家銀行金融機構之一,福建省農信聯社對全省46家農信聯社和21家農商銀行履行管理、指導、協調、服務職能。目前,福建農信系統資産規模已突破8200億元,存款突破6100億元,人民幣存款居全省銀行業首位;貸款突破3700億元,居全省銀行業第六位;下轄2萬多名員工、1936個營業網點、1萬多個普惠金融便民點,涉農貸款保持在70%以上,已成為福建省服務人員最多、服務網點最多、服務覆蓋面最廣、涉農貸款佔比最高,並實現“機構網點鄉鄉通、便民服務村村通、電子銀行戶戶通”的金融機構。
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2016年以來,福建農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強化黨建引領業務發展,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以助力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持續打造“四好”銀行,奮力建設“升級版福建農信”,著力支農支小、扶貧扶綠、防控風險、深化改革,全省農信系統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新成效,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再上新臺階。其中,在資金組織、支農支小、扶貧扶綠、助力民生、電子銀行等領域取得的成效尤為顯著,集中體現為17個“全省第一”。
——人民幣存款規模躍居全省第一。人民幣存款市場份額從12.55%上升到13.94%,提高了1.39個百分點,躍居全省銀行業首位。縣域行社存款市場份額均位居當地銀行業首位。
——支農“三個全省第一”。涉農貸款總量、農戶貸款總量、涉農貸款佔比三大指標繼續保持全省銀行業首位。其中,涉農貸款2697.77億元,比年初增加185.84億元;涉農貸款在各項貸款中佔比達71.83%,高出全省銀行業平均水準40個百分點以上;農戶貸款2166.69億元,佔全省銀行業的50%以上。
——支小“三個全省第一”。授信1000萬元以下的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增量、戶數,均居全省第一。其中1000萬元以下的小微企業貸款餘額達1372.16億元,同比增長217.80億元,戶數達51.99萬戶。
——金融扶貧“三個全省第一”。即重點縣貸款發放量(512.32億元,佔全省30%以上)、貧困戶建檔覆蓋面(45.2萬名,達100%)、貧困戶貸款餘額(19.22億元)三項指標均居全省第一。
——綠色信貸“三個全省第一”。福建農信的林業貸款、林農貸款、林權抵押貸款均居全省銀行業首位。福建農信林業貸款餘額達83.55億元,林權抵押貸款餘額10.97億元,林農貸款餘額74.41億元。特別是福建農信創新推出的“福林貸”,獲得社會各界充分肯定。
——助學貸款“三個全省第一”。即第一家實現業務全覆蓋、支持學生數量第一、市場份額第一。自2007年以來,福建農信67家行社陸續開辦“學子夢”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業務,共幫助16.4萬名家庭困難學生上大學,授信金額達36.7億元,累計發放貸款42.2萬筆,佔全省市場份額近九成,其中安溪、長汀等多家行社市場份額達95%以上。
——電子交易佔比位居全國各省級聯社第一。電子交易佔比91.4%,首次突破90%,手機銀行簽約客戶數達959萬戶,手機銀行交易佔比35.1%,電子交易佔比和手機銀行交易佔比雙雙位居全國農信系統第一位。
多措並舉:服務鄉村振興成為工作總抓手
“福建農信把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作為工作總抓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踐行宗旨、履行責任,高高舉起鄉村振興旗幟,奮力當好鄉村振興的金融主力軍。”余軍表示。
——強化組織保障。8月4日,福建省委成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福建省農信聯社是領導小組成員單位之一。“這體現了省委、省政府對福建農信服務鄉村振興工作的充分肯定和殷切期盼。”福建省農信聯社主要負責人表示。
基此,福建省農信聯社第一時間成立了以黨委書記、理事長余軍為組長,黨委副書記、主任張鎮雄為第一副組長,其他班子成員為副組長,各部門、辦事處主要負責人,各行社黨委書記、董(理)事長為成員的福建農信服務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負責研究制定全省農信系統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工作規劃、年度計劃,部署推進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要工作,協調解決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難點問題。同時,要求各行社比照福建省農信聯社,成立相應的服務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
——強化制度供給。福建農信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著力提升政策引領。2017年11月,黨的十九大勝利閉幕第一時間,就率先出臺了《福建農信服務鄉村振興戰略行動計劃(2018-2022年)》,提出五大目標、十大行動。今年3月,又進一步制定出臺《福建農信服務鄉村振興戰略2018年工作要點》,對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有效落地實施開出項目清單,明確責任分工,畫出路線圖,開啟新征程。
——強化産品推介。今年6月6日,福建農信圍繞“打好特色牌、扶好小農戶、唱好融合戲、組好工作隊”,通過主流媒體集中推介服務鄉村振興四大系列、105款金融産品。其中,“福林貸”榮獲2017年度福建省金融創新十大項目一等獎,“農e貸”榮獲第八屆全國農村金融十佳普惠金融産品,金融扶貧貸款榮獲第八屆全國農村金融十佳精準扶貧産品和福建省金融創新十大項目三等獎。一系列産品的打造,獲得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和認可,為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更強有力的品牌支持。
——強化工程支撐。福建農信持續有效推進去年起實施的普惠金融四大工程,即支農支小“十百千萬”工程、金融扶貧“1550”工程、綠色金融“1357”工程、助力民生“863”工程。在此基礎上,8月22日,又主動結合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31日會議審議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精神要求,出臺了《福建農信服務鄉村振興金融支撐工程(2018—2022年)》,以12項工程力挺鄉村振興,推動金融資源進一步向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重點傾斜,切實助力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
——強化協同聯動。福建農信與省扶貧辦、林業廳、海洋與漁業廳、水利廳、省婦聯等7家省直單位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與省煙草公司、供銷社、旅遊集團、省廣電網絡集團等24家企業單位簽約,與國開行、進出口銀行、農發行、人保、太保等30多家銀行保險機構開展合作,共同推動鄉村振興。福建農信攜手省扶貧辦召開金融扶貧現場推進會,聯合省婦聯、漳州市政府推廣啟動實施“巧婦貸”創業貸款;與三明市政府簽訂促進三明農信系統轉型發展三年幫扶戰略合作協議;正在全力籌劃推進與泉州市政府簽署鄉村振興戰略合作協議,共同舉辦鄉村振興現場推進會。
——強化黨建引領。傳承紅色農信誕生地的紅色基因。中國共産黨領導下成立的最早的紅色信用合作社——永定縣太平區蘇維埃信用合作社舊址,現位於龍岩市永定區高陂鎮。1929年10~11月,古田會議召開前夕,中共閩西特委倡導在永定縣太平區、豐田區,上杭縣北四區創建全國最早的紅色信用合作社。隨後,長汀縣、兆徵縣(今長汀境內)等閩西其他縣區也相繼建立信用合作社。紅色信用合作社從誕生起,就確立了在黨領導下幫助農民發展生産、過上美好生活的初心和使命。福建農信與中組部黨建讀物出版社共建有情懷、有責任、有擔當的“三有書屋”,傳承紅色農信初心,講好農信故事,彰顯服務鄉村振興金融主力軍品牌;與省委黨史研究室聯合召開“紅色農信誕生地”課題研討座談會,持續有效推進課題研究。
——強化隊伍建設。近年來,福建農信致力於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有情懷、有責任、有擔當的農信“鐵軍”。在推廣“壟上行”金融服務隊、“狗不叫”客戶經理等特色模式上,又在平和縣、閩侯縣分別推出鄉村振興金融服務隊、鄉村振興金融“輕騎兵”等特色品牌。
——強化載體平臺。一方面,福建農信在今年初確定了首批服務鄉村振興戰略聯繫點,涵蓋20個縣(區)、25個鄉鎮、30個村(社區),力爭打造福建省服務鄉村振興的“示範樣本”。另一方面,福建農信通過“6·18”等高端平臺加強影響、增強實效。以“融入鄉村振興”為主題參展第十六屆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福建農信館以一個主題、三個標語、六大系列,成為有人氣、有品位、有情懷、有鄉愁、有故事的高品質展館,在銀行機構中獨家獲得最佳人氣獎和創意設計獎兩大獎項。
福建省農信系統在全省已布設1.38萬多家農信支付便民點,實現便民服務“村村通”
揚帆奮進:有效滿足多領域多層次金融需求
福建省農信聯社主任張鎮雄表示,在服務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福建農信創新推廣服務鄉村振興系列金融産品,全力滿足鄉村振興各個領域、各個環節和各類主體的金融需求。
——脫貧攻堅精準發力。福建農信主動扛起脫貧攻堅先行旗,創新推出“擔保金·扶貧貸”等3款扶貧專項産品,業務覆蓋全省60多個有扶貧任務的縣市,扶貧小額信貸發放量佔全省銀行業70%以上。寧德農信系統量身打造集資金、生産和銷售服務於一體的精準扶貧卡,為貧困戶提供免擔保、免年費、利率優惠、聯盟商戶折扣等多重服務。
福建農信還大力支持鄉村改善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軟、硬“兩個環境”,出臺《福建農信推進教育金融發展的指導意見》,支持教育優先發展。福建農信以善盡責任、回報社會的情懷和擔當,對貧困生助學貸款應貸盡貸,幫助貧困學子自強不息、茁壯成長。1955年,出生於福建省永春縣、後來被評為“獻身國防科技事業傑出科學家”“全軍挂像英模”的林俊德考上浙江大學,他上大學的路費和生活費就是永春信用社提供貸款幫助的。
——做強産業創新發力。鄉村振興,産業興旺是重點。福建農信緊緊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大産品創新力度,助推現代農業儘快實現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福建農信根據各地資源稟賦、特色産業發展,針對不同客戶需求,因地制宜推出了30餘款專項貸款産品,大力支持茶葉、水産、花卉苗木、林竹、水果、畜禽、蔬菜七大農業優勢産業規模化、特色化發展。
福建農信還大力支持無公害農産品、綠色産品、有機食品和農産品地理標誌“三品一標”發展。安溪縣農信聯社圍繞茶葉的生産加工、銷售流通、品牌推廣等環節,精心打造全産業鏈的“茶三通”系列貸款産品,支持安溪鐵觀音做大做強、擴大品牌影響力。泰寧縣農信聯社推出了“種子貸”,助力實施種業創新工程,建寧縣農信聯社專門推出支持蓮子種植戶的“福蓮貸”,支持“建蓮”産業發展和品牌建設。
——優化要素釋放活力。在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福建農信注重發揮金融要素配置的作用,不斷激發農民等各類主體的活力,促進生産要素在鄉村振興中釋放活力。
福建農信支持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工程,統籌兼顧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扶持小農戶。平和縣農信聯社推出鄉村振興“能人貸”,全力滿足鄉村能人創業興業以及擴大再生産資金需求;南安農商銀行推出新型經營主體貸款,滿足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專業大戶及家庭農場的資金需求。
福建農信積極順應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三變”改革需要,根據林、海、地、房等資源特色,積極開發設計、創新推廣林權、海域使用權、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房(宅基地)抵押貸款等産品,有效盤活農村資源,喚醒農村沉睡資産,不斷增加農民財産性收入。
——金融服務綿密用力。福建農信在不斷優化服務機制、創新服務模式、深化雙基聯動中,持續創新推廣金融産品和服務,不斷為“三農”工作注入強大活力。
福建農信持續推進發源於永春縣農信聯社的“陽光信貸”工程,不斷深化“流程、産品、申貸、授信、利率、監督”陽光服務;今年初出臺了《關於推進信貸文化建設工作的實施方案》,深入推進以“服務實體、審慎合規、務實創新、陽光信貸、良好操守”為核心理念的信貸文化建設。
為做好“最後一公里”金融服務,福建農信大力推廣發端于壽寧的“壟上行”金融服務隊模式,數千名農信員工,背著“銀行櫃檯”到農家,開展金融知識普及、客戶建檔、現場辦貸等服務,足跡遍佈八閩山山水水。長汀縣農信聯社在進一步打造“狗不叫客戶經理”服務品牌的基礎上,建立了鄉村振興特派員機制,致力當好服務鄉村振興的助理員、聯絡員、服務員、宣傳員“四大員”。(作者:盧必成、郭丁源、欒相科、劉丹陽、張自芳、李楊、宋時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