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州閩侯打造閩都水鄉文化特色小鎮 閩越水鎮一期將開放
福州新聞網  2018-09-28 12:34:01

  原標題:閩侯打造閩都水鄉文化特色小鎮 閩越水鎮一期將開放

閩侯打造閩都水鄉文化特色小鎮 閩越水鎮一期將開放

  小鎮城門樓效果圖。

  福州日報記者 謝星星 黃戎傑/文 張人峰/攝

  小鎮名片

  閩都水鄉文化特色小鎮位於閩侯縣竹岐鄉,總規劃面積約2.67平方公里。2017年,小鎮入選福州市第一批特色小鎮創建名單。小鎮背枕旗山,面臨閩江,內有與閩江一水相通的麥浦河和竹溪,先行啟動的核心區正加速打造閩史、閩商、閩學、閩居、閩食、閩器、海洋等文化板塊,既重現福州百年前的水鄉風貌,又打造産業與文化、旅遊、社區充分融合的閩都文化生態圈。

  小鎮大變化

  站在閩侯竹岐橋上,近8000平方米、36米高的閩越城門樓巍然而立,雄渾蒼古的氣勢及傳統建築的瑰麗讓人仿佛回到古代。登上城門樓,只見四面群山層疊起伏,樓前麥浦河潺潺環繞,背後成片小鎮建設如火如荼,再往北延伸是浩蕩奔流的閩江。

  這裡,是閩侯竹岐鄉。不久前,這裡還是一片雜亂的村居、菜田、灘塗,現在這裡是加速建設的閩都水鄉文化特色小鎮。目前,小鎮正按照“一心引領、一脈貫穿、四區環繞”的空間結構建設中。明年,小鎮核心區閩越水鎮一期將對外開放。

閩侯打造閩都水鄉文化特色小鎮 閩越水鎮一期將開放

  遠望城門樓。

  一心引領:小鎮核心展示七大文化

  文化,是小鎮的靈魂。

  日前,記者在小鎮核心建設區看到,城門樓已基本建成,正進行內部裝修。“城門樓內部規劃有遊客服務中心,並建造文化殿堂,引進智慧化景區售票系統及互動多媒體設備。”項目相關負責人鄭志威告訴記者,力爭實現建築形態

  與使用功能、古代建築與現代科技相結合,使之成為福州文化地標建築之一。

  同時,城門樓左右兩側的民宿建築也粗具規模,古色古香的小鎮形態逐步揭開面紗。

  穿過城門樓,小鎮內湖——榕月湖正在開挖。“榕月湖是小鎮的核心區域,計劃投資1億元左右,以榕月湖和城門樓為舞臺,聘請國內著名導演團隊,以大型水秀震撼形式,打造福州首個文旅演藝品牌。”鄭志威介紹。

  圍繞榕月湖,將建設福榕漁港、青紅市井、梅音書院、月老婚俗等10個板塊,展示閩史、閩商、閩學、閩居、閩食、閩器、海洋等七大文化。鄭志威告訴記者,這些板塊將通過具體的20個主題展館和近百個人文景點呈現,展現閩都千年文化魅力。

  如為展示閩商文化,將建設2000平方米的總督府,以閩浙總督左宗棠為主題,通過密室尋寶、海戰遨遊等創新體驗,講述福州百年船政文化;建設閩商會館古戲樓,將福僑文化和閩劇藝術有機結合,通過全息影像等創新方式演繹傳統戲曲藝術,展現閩人愛拼敢贏的精神。

  又如青紅市井板塊,打造青紅酒坊、青紅集市、青紅擂臺,展示青紅酒的製作工序,並讓遊客品嘗和購買青紅酒,助力打造閩侯當地青紅酒品牌。

  再如榕城藝庫板塊,將建設三寶藝術館、壽山塔、根藝館、漆器館、軟木畫苑、先鋒藝術館,提供傳統工藝文化的創意體驗。

  小鎮還將以寓教于樂的互動方式全面展示八閩的海洋文化、漁農文化,展現“一帶一路”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文化魅力。

閩侯打造閩都水鄉文化特色小鎮 閩越水鎮一期將開放

  小鎮部分建築已完工。

  一脈貫穿:再現福州百年水鄉風貌

  水系,是小鎮的脈絡。

  作為福州首個水鄉風貌度假景區,小鎮建設充分借鑒福州“三山一水、一樓兩塔”格局。

  其中,小鎮以榕月湖為核心,將引入閩江和竹岐麥浦河的活水,打造約1公里河道風光。日前,記者在小鎮建設現場看到,河道開挖施工正在火熱進行。“這些河道將串聯起各個文化板塊,通過古老的石板橋進行連接,再現福州百年水鄉風貌。”鄭志威告訴記者,屆時還將沿著河道佈局老福州的百業百態,遊客可身臨其境重溫福州水鄉的獨特韻味。

  同時,以城門樓呼應鎮海樓,建設開元塔和壽山塔,以呼應烏白雙塔,力爭打造福州老城的縮影。“我們還規劃建設1000平方米的福船工坊,展示古老的造船藝術,讓遊客近距離感受福州傳統福船的製作工藝。”鄭志威説,屆時一艘長約30米的福船可供遊客乘坐,繞護城河遊玩。

閩侯打造閩都水鄉文化特色小鎮 閩越水鎮一期將開放

  水街效果圖。

  “按照規劃,整體空間佈局將呈現‘一水貫城,綠脈楔織;組團集聚,集中佈置;江景為屏、順勢面水’的形態。”鄭志威表示,為做好水文章,特別依託濱江濕地現有的農田、溝渠、水系以及周邊的林地等自然生態景觀,共同打造小鎮綠色生態空間。

  日前,記者在現場看到,除了城門樓外,客棧區也陸續封頂。據介紹,小鎮將打造上千間民宿和三大主題酒店,每日接待過夜遊客可達3000人次。比如,海絲電影主題酒店將結合“海絲”文化元素、福州文化元素進行設計,依託景區水鄉風貌,打造福州獨家國際超五星枕水度假型酒店,提供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住宿體驗。

閩侯打造閩都水鄉文化特色小鎮 閩越水鎮一期將開放

  小鎮街區建築古色古香。

  四區環繞:打造閩都水鄉産業品牌

  小鎮街區建築古色古香。

  除了展示文化,小鎮的産業發展規劃同樣精彩。

  在交通上,小鎮對接國道316線,通過竹岐互通對接福銀高速等區域對外交通,東側對接規劃福州軌道交通2號線延伸段。同時,小鎮北側閩江北岸為閩侯新區,南側為福州大學城與福州高新區海西園,擁有雄厚的高素質人才基礎,具有成熟的創新産業孵化條件。

  在特色産業上,閩侯竹編、青紅酒、線面、軟木畫、茉莉花、壽山石、根雕、漆器等産業集群有深厚基礎。再來,小鎮背靠大旗山國家森林公園,毗鄰閩江,生態優勢明顯。

  “基於這些優勢,我們規劃了特色閩都水鄉文化體驗區、高新文創體驗産業區、健康養生産業體驗區及濱江生態濕地公園。”鄭志威説,通過“文化 ”的模式,不斷延伸創意,實現1 2>3的融合功能,主要包括閩都水鄉文化 教育、 休閒旅遊, 創意産業,健康養生等,注重産城一體、城景聯動,打造“閩都水鄉産業品牌”,塑造創新創業示範基地。

  在高新文創體驗區,將融合影視、電競、數碼動漫等高端新興産業,依託大數據、雲計算平臺,綜合運用VR、AR、MR及全息影像技術,使物化變活化,形成沉浸式、高科技、智慧化的體驗産業,吸引高素質的創新創業人才,打造智慧文教、競技娛樂、原創設計等領域的體驗産品。

閩侯打造閩都水鄉文化特色小鎮 閩越水鎮一期將開放

  小鎮福街效果圖。

  “鎮長”訪談錄

  建設文化展示窗口打造文創體驗平臺

  閩侯縣特色小鎮辦副主任李德華

  竹岐鄉區位交通便捷,既有優越的生態環境,也有閩侯地方特色的産業集群,高新文創技術産業、健康養生産業等也具有巨大的産業發展潛力,這些都為特色小鎮發展提供了有力環境、難得機遇和強大動力。

  如今,小鎮建設全面鋪開,各項工程步入快車道,配套設施也日益完善,我們為此感到興奮驕傲的同時,也在進一步推動項目建設,希望能早日建成。

  我們把小鎮定位為“閩都水鄉文化名片”,因此在規劃時深度研究閩都歷史文脈,尋求規劃設計本身和文脈之間的理性邏輯,希望能更好地展現閩都地區的深遠歷史、建築文化及水鄉文化。我們計劃集中打造歷史文化的展示窗口,以各式優良精緻的閩都原創文化産品,激活“個性化”“參與式”“全過程”的閩都文創體驗平臺,引領産業發展進入創意經濟時代。

  我們的目標是,小鎮建成後首年能為福州帶來約300萬人次的遊客量,為當地創造近1萬個就業崗位,促進當地經濟人文發展,推動閩侯旅遊業從觀光遊向休閒度假遊升級轉型。

  “村民”有話説

  竹岐鄉榕西村村民陳宏鏡:

  我今年60多歲了,一直在村裏種田謀生。這次鄉里建設特色小鎮,我們當地村民都非常歡喜。雖然現在小鎮還沒建好,但我們已經感受到了小鎮帶來的變化:小鎮前面的麥浦河整治好了,我們不幹活的時候都愛去河邊散步。最近還常常有福州市區的朋友問我,鄉里在建的是什麼大項目,我都很自豪地告訴他們這是特色小鎮,今後歡迎他們來旅遊。

  竹岐鄉榕東村村支書林正順:

  現在小鎮建設所在地,以前是經濟比較落後的區域,當地村民不是在家務農,就是外出打工,收入都不高。現在小鎮全面啟動建設,明年一期就能開放,將會為村子帶來新的變化。比如,有的村民自家釀造青紅酒,有的村民精通木工手藝,當地的光餅等美食也非常受歡迎,這些未來都可以融入小鎮中,既可以展示我們竹岐鄉的文化,也能提高村民收入。

閩侯打造閩都水鄉文化特色小鎮 閩越水鎮一期將開放

  小鎮建築倣古設計。

  專家來點評

  立足優勢 充分挖掘文化內涵

  福建師範大學旅遊學院院長 伍世代

  閩都水鄉文化特色小鎮選址閩侯竹岐鄉,具有天然的區位、文化、産業、人才優勢。從小鎮的創建規劃來看,立足優勢,充分挖掘文化內涵,圍繞閩史、閩商、閩學、閩居、閩食、閩器及海洋文化等七大核心文化資源,全面系統地詮釋閩都水鄉文化。我認為,這大大提升了小鎮發展目標和定位。

  值得一提的是,小鎮深化空間規劃佈局,立足特色主題,篩選、提煉並確定相適宜的建築風格、環境景觀風貌。特別是對小鎮不同風貌區,能夠從整體風貌、開發強度、建築引導、建築高度控制、色彩、開敞空間及環境特色等多個方面進行分區景觀風貌塑造引導。

  同時,規劃細化小鎮重要門戶景觀的城市意象設計,並提出周邊農村社區的環境整治建議,通過梳理水系格局,尊重現有田園風貌,塑造“城景互融,綠脈楔織,花田交錯”的生態景觀。

  讓人期待的還有,小鎮強化産業聚焦和項目支撐,確定文創文旅、高新技術創意體驗、健康養生為核心産業,這勢必將為小鎮發展注入無窮動力。

  相信經過精心規劃建設,小鎮將成為中國閩都水鄉文化交流展示中心、福建閩都水鄉文化主題樂園、高新技術創意體驗産業孵化基地、現代健康養生目的地。

編輯:顏學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