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廈門沙坡尾記憶:從昔日漁港透視廈門變遷
新華網  2018-11-29 15:46:55

  原標題:【組圖】沙坡尾記憶:從昔日漁港透視廈門變遷

廈門沙坡尾記憶:從昔日漁港透視廈門變遷

圖為陽光下的沙坡尾,清新而又夢幻(資料圖片)。新華網發(陳淑梅 攝)

  新華網廈門11月29日電(劉默涵)位於廈門市思明區的沙坡尾,曾經是廈門最為古老的港口之一,改革開放以來,這裡隨著城市的發展被重新激活,成為文化、經濟、旅遊新地標。

  作為廈門開洋通商的重要港口,沙坡尾片區在400年前就蜚聲世界。從船塢、避風塢、錨地、航道、岸線、演武池、炮臺等歷史遺跡,到街巷、騎樓、古厝等物質遺産,沙坡尾蘊藏著廈門最古老、最深刻的城市記憶。

  近年來,通過導入創意産業,廈門活化了沙坡尾等老城區,一系列廢舊廠房逐漸被改造為文創場所,沙坡尾變身文化創意港灣。創業者帶來新鮮、有趣的青年業態,將創意餐飲、生活藝術與潮流文化融入其中,為古老的沙坡尾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當前,廈門市積極推動文化旅遊深度融合,著力培育“老舊古+”特色旅遊業態,持續打造“沙坡尾”旅遊品牌,使這裡成為一座傳統與現代完美融合、兼具漁港文化韻味和多元建築風格的活態博物館。

廈門沙坡尾記憶:從昔日漁港透視廈門變遷

昔日停滿船舶的避風塢綠水準靜,而不遠處的廈門最高建築——世貿海峽大樓的雙子塔,在默默俯瞰這個既古老又年輕的社區(資料圖片)。新華網發(陳淑梅 攝)

廈門沙坡尾記憶:從昔日漁港透視廈門變遷

圖為沙坡尾水面上的觀光漁船(資料圖片)。新華網發(陳淑梅 攝)

廈門沙坡尾記憶:從昔日漁港透視廈門變遷

閩臺送王船是廈門市古老的傳統民俗活動,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圖為沙坡尾廈港龍珠殿王船展示廳內的觀賞王船(資料圖片)。新華網發(陳淑梅 攝)

廈門沙坡尾記憶:從昔日漁港透視廈門變遷

沙坡尾是眾多文藝青年聚集之地。圖為一名畫家在描繪沙坡尾的景色(資料圖片)。新華網發(陳淑梅 攝)

廈門沙坡尾記憶:從昔日漁港透視廈門變遷

藝術西區是廈門沙坡尾避風塢邊上興起的年輕文化藝術區,它的前身是廈門水産品加工廠,1萬平方米的空間裏,容納了雕塑、移動餐車、滑板場等設施(資料圖片)。新華網發(陳淑梅 攝)

廈門沙坡尾記憶:從昔日漁港透視廈門變遷

藝術西區為沙坡尾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深受年輕人的喜愛。圖為遊客在拍照留念(資料圖片)。新華網發(陳淑梅)

廈門沙坡尾記憶:從昔日漁港透視廈門變遷

藝術西區的Real Live是以原創樂隊的現場演出為主要表現形式的音樂藝術空間。圖為Real live音樂現場(資料圖片)。新華網發(陳淑梅 攝)

廈門沙坡尾記憶:從昔日漁港透視廈門變遷

沙坡尾吸引了眾多年輕人聚集於此(資料圖片)。新華網發(陳淑梅 攝)

廈門沙坡尾記憶:從昔日漁港透視廈門變遷

午後,居住在沙坡尾的幾位老人家把椅子搬到門口,曬著太陽聊著天,仿佛時間就此停駐(資料圖片)。新華網發(陳淑梅 攝)

編輯:葛寧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