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市政協提案委有關負責人、部分民主黨派負責人、市政協委員 掌線早報“一線通兩會”,與市民就民生問題展開熱烈互動——
鄭瑞鑫
余嘉容
林麗華
林棟樑
鄭鳳華
泉州網12月27日(記者 林福龍 龔翠玲 王柏峰 實習生 吳漢陽 文/圖)“古樓、洋樓有100多年曆史,可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隱患,呼籲有關部門能出面進行保護、修復。”“為了生活更加便利,給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希望有關部門簡化審批程式,讓更多小區裝上電梯。”“公安部門掃黑除惡的行動值得稱讚,希望繼續加強,提升市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昨日上午,市政協提案委有關負責人、部分民主黨派負責人、市政協委員到早報“一線通兩會”工作室做客,接聽熱線電話,傾聽民聲。
本期接線圍繞舊樓加裝電梯、城市規劃建設、醫療環境衛生、振興鄉村經濟等熱點話題展開。得知有政協委員接聽熱線,讀者的來電踴躍。60分鐘電話不斷。
關注民生,傾聽民意。在接線過程中,政協委員們十分認真地回答了讀者的來電諮詢,認真地聽取市民的建議,並一一做好記錄。有政協委員在接線過程中發現了提案素材,當即表示會進一步調研,如果形成提案,將帶進明年的兩會;對於涉及具體部門的民生問題,政協委員特意留下了讀者的聯繫電話,表示會進一步向有關部門做進一步了解,並給予反饋。
泉州市政協提案委副主任鄭瑞鑫,市政協委員、民盟泉州市委員會專職副主委余嘉容,市政協委員、致公黨泉州市委員會專職副主委林麗華,市政協委員、民建泉州市委員會常委林棟樑,市政協委員、九三學社泉州市委員會委員鄭鳳華等參加了昨日的接線活動。
重點關注 舊樓加裝電梯
市民反映 加裝電梯受阻 呼籲部門多關注
家住豐澤迎津新村的一位讀者反映,他所住的小區單元樓有6層,高層住戶上下樓極不方便,尤其對於老人來説,住高層還真需要體力。因此,大部分業主都想給單元樓加裝電梯,讓生活便利些。但也有少數業主不同意裝電梯,這成了部門審批過程中的“攔路石”,使得申請遲遲批不下來。“希望有部門能介入協調,促成電梯的安裝,也希望有關部門在老舊安置小區的改造問題上多加關注。”
在舊樓加裝電梯方面,另一位讀者也遇到了困惑。家住泉州市交警支隊宿舍樓旁的她介紹,早在2017年9月底就已經做好了加裝電梯申請的相關手續,可在公示階段有人提出異議,之後便開了聽證會。聽證會後因為有人仍有異議,審批一直也沒通過,到現在電梯還沒裝。“原來住在樓裏的老人很多都七八十歲了,爬樓根本沒辦法,只能把房子空著到外面租房。”
民盟泉州市委員會擬提交相關提案——
簡化手續+財政補貼 讓舊樓加裝電梯更容易
隨著人口老齡化,泉州市既有的多層住宅沒有電梯的問題給部分人民群眾,特別是老年人帶來不便。為老舊小區既有的多層住宅加裝電梯,這一呼聲近幾年來日益高漲,對於居住其間的中老年人來説尤為迫切。
昨日,記者獲悉,針對舊樓加裝電梯,民盟泉州市委員會擬向明年的市兩會提交《關於通過財政補貼支持我市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的建議》的集體提案,圍繞舊樓加裝電梯相關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
採他山之石 舊樓加裝電梯實施財政補貼
據了解,早在2013年,泉州市就出臺《泉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城市既有住宅增設電梯的指導意見》泉政文〔2013〕287號,在多層住宅加裝電梯的實施條件、資金籌措、申報程式和使用管理及維護等方面做出規定。但文件出臺後,我市老舊住宅樓加裝電梯卻因資金、鄰裡協商難等原因,最終成功加裝電梯的舊樓寥寥。
據悉,2017年10月,漳州市出臺《漳州市城市既有住宅增設電梯指導意見》,成為我省第三個對老舊住宅加梯進行財政補貼的城市,對既有住宅增設電梯停靠六個樓層的財政補貼10萬元,每增減一個停靠樓層相應增減補貼0.5萬元。今年7月,莆田市出臺《關於莆田市城市既有住宅增設電梯實施意見》,對按照該《意見》規定增設五層(含五層)以上的電梯,電梯竣工驗收合格後,每部電梯的財政補貼為8萬元,由市、縣區財政各承擔4萬元。
民盟泉州市委員會建議,加裝電梯既是老百姓的“家事”,也是政府的“政事”。泉州可以借鑒漳州、莆田兩市做法,對我市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實施財政補貼,推動我市既有住宅加裝電梯的開展。
化解居民矛盾 簡化申請手續讓裝梯不再難
舊樓加裝電梯之初,往往存在涉及居民意見不一、附近居民有異議等各種問題。民盟泉州市委員會建議,對於少數居民對舊樓加裝電梯的異議,建議充分發揮街道、社區的作用,進一步推動或化解小區內部居民對既有住宅增設電梯的出資及佔用公共空間等相關矛盾。
另外,記者了解到,申請舊樓加裝電梯涉及多個部門,手續環環相扣。一是到住建部門辦理建築結構安全鑒定備案手續;二是方案設計與公示見證;三是到規劃部門辦理規劃審批手續;四是若工程影響或改變消防、供水、供電、通信等方面,應到相應部門辦理審批手續;五是電梯安裝過程需要經相應的特種設備檢驗機構檢測合格,並向品質技術監督部門申請辦理使用登記。
對此,民盟泉州市委員會建議,各相關部門應加強對既有住宅增設電梯的審批效率,簡化既有住宅增設電梯的備案文件、審批手續,縮短審核、審批週期。
正在改造的小山叢竹現場,環保遠程噴霧設備正在除塵。
現場走訪1
巷中兩處同施工 居民生活受困擾
昨日,在接線活動中,有熱心市民來電稱,泉州市第三醫院舊址在拆除樓房,靠近執節巷一側後墻被推倒一部分,巷道內殘留有不少磚塊、廢料,阻塞了整個巷道,兩側已經拉起了警戒欄杆禁止通行。該熱心市民表示,昨日早上去施工區域查看時,發現施工繞道的提示牌已經被推倒,廢料依舊存在,“有不少學生和居民從那裏通過,相當危險!”
記者走訪 巷道廢料已清除 塵土飛揚一身粉
昨日下午,記者來到執節巷第三醫院舊址路段,發現現場的拆遷廢料已經被清理,地上僅余少量的沙土。車輛通過該路段時,揚起了不少塵土,過路人紛紛掩著口鼻。由於執節巷周邊有不少幼兒園和中小學,家長們接送往返大部分會通過這幾條巷子,而不遠處的模範巷正進行道路改造,因而執節巷成為主要的通道,上下學時段通行的電動車數量極大,在記者查看情況的短短一分鐘內便有數十輛電動車經過。
據了解,去年9月,我市出臺《泉州古城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工作實施方案》,在古城範圍全面啟動12項修復計劃,重點推進“一園、一區、一河、一街、一路、一厝、一站”等項目,“一園”即將三院舊址提升改造為小山叢竹公園。同時,鯉城區政府制定了老城區小街巷道路破損修補改造項目計劃,投入130萬元對模範巷的道路路面及排水系統進行提升改造。
目前一巷一園同時進行施工,除了出行不方便,施工造成的塵土、噪音等,也影響著周圍居民的正常生活。
部門回應 拆除工作即日完成 已派專人看守巷道
“早上我們就把執節巷裏的磚土清理完畢了。”市古城辦項目負責人告訴記者,市第三醫院舊址有兩棟建築緊挨著執節巷,拆除的時候掉落了一些廢料到巷道內造成了交通堵塞。“拆除沿巷樓房的時候我們有派遣專門人員到執節巷施工區域路段看守,禁止任何人進入施工區域。今天下午要拆除最後一棟樓,拆完就剩建築垃圾清理和公園建設了。”
“施工安全和文物保護擺在第一位。”該負責人介紹,本次小山叢竹公園項目佔地6300多平方米、總拆除面積達11000多平方米,需拆除10多棟樓房。在公園項目完成後,公園北側將完全開放,屆時周邊居民參加文娛活動將極為便利。“我們從11月中旬開始施工,工期是8個月,目前拆完最後一棟樓拆除工作就基本完成了。”負責人説。
記者在現場注意到,原第三醫院舊址旁、弘一法師圓寂所在地的晚晴室,以及小山叢竹牌坊已經用腳手架、木板和紗網搭起了隔離墻,在拆遷過程中並未受到損傷。同時,現場還配備兩台霧炮車,施工時開啟用以降塵。
東街崇福路口的三角圍欄把非機動車道分成兩邊
溫陵北路農商銀行門口窄小的非機動車道,給人們帶來不便。
現場走訪2
三角圍欄橫路中 高峰出行阻塞嚴重
“東門仁風街和東街的交叉口,橋上有一塊三角形的地方,變成一個‘堵點’。”昨天上午一熱心市民來電反映,市區東門附近過往人流量、車流量比較大,在上下班高峰期,經常性擁堵,通行不方便。
當天下午,記者來到該市民所説的三角形圍欄現場。該圍欄位於東街、仁風街及崇福路的交叉口附近,將仁風街往崇福路方向的人行道分割為左右兩條小道,圍欄內側是一塊三角形的空缺,向下可看到途經東街的內溝河,圍欄高約1.3米。
在圍欄靠近東街一側停了一整排共享單車,佔了左側人行道一半;另一側則停放著三四輛私家車,同樣被佔去一半人行道。在交通高峰期,不少非機動車途經此處都得慢速通過,車輛一多便造成擁堵。
記者還注意到,不遠處的溫陵路與東街的十字路口處,非機動車道同樣飽受擁堵困擾。由非機動車道駛向紅綠燈等待處的開口,由於設置過小,形成一處“口袋”形路口,駛向十字路口和對向駛來的電動車經常迎面堵在一起,必須由一方讓道,另一方才可通行。
採訪中,記者獲悉,途經此路段的不少市民希望有關職能部門能把這一塊三角形的去掉;同時,對“口袋”形路口進行改造,以方便非機動車通行。
來電選登
●關鍵詞 幸福感 安全感 弘揚社會正氣 加大掃黑除惡力度
市民李先生對提升市民幸福感和安全感提出了三點建議。首先,他認為社保的繳交率應該提高,加大保障力度;其次,弘揚好的社會風氣,應加強精神文明道德教育;再次,公安部門掃黑除惡行動值得稱讚,望再接再厲,加大力度懲戒犯罪。
●關鍵詞 醫療保障
年輕時患上職業病 老來看病費用高
一位讀者打來熱線電話表示,一些上了歲數的老人,工作時防護措施不夠全面,退休後得了職業病,而職業病醫治的週期長,花費高昂,希望政府能夠給這一部分群體提供更多的醫療報銷方案,緩解看病難題。
●關鍵詞 古建築保護
泉港百年古樓失修 希望部門給予支持
“這些古樓、洋樓有100多年曆史了,年久失修,有些樓傾斜,有些腐壞,很擔心會有安全隱患。”一位家住泉港區山腰街道的讀者來電説,百年老樓都很有歷史紀念價值,要按照原樣進行修復,尋得所需材料是一大難題,建議有關部門能夠出面給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