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莆田實施30項為民辦實事項目 贏得百姓心
東南網  2018-12-27 14:48:40

【福建時間列表】【莆田】【移動版】莆田實施30項為民辦實事項目 贏得百姓心

  提升改造後的鳳凰山渠道綠道更有“顏值”。

  東南網12月27日訊(福建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盛鐘 通訊員 許武 文/圖)新開工保障性住房5102套,建成419座公廁,提升100所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即將過去的2018年,莆田市圍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急需解決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實施了30項為民辦實事項目,涉及生態環境、公共交通、城市建設、文化教育、民生保障、醫療衛生等多個領域。經過一年來的努力,30項為民辦實事項目基本如期完成,其中有多個項目提前超額完成既定目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城鄉人居環境,提高了道路暢通率,改善了群眾就學、就醫條件,促進了社會和諧,用實際行動回應了廣大市民的期許。

  生態改善 家園更宜居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百姓的期盼,也是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要責任。今年,莆田市為民辦實事項目安排了一批群眾密切關注的生態治理及環境衛生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還百姓綠水藍天。

  作為東圳水庫入庫河流生態治理的示範性工程,今年早些時候建成的常太鎮長基村樟龍溪安全生態水系工程,清理了原先淤積的河道,並建設了生態塘、滾水壩、引水渠、步道、親水準臺等,變身為一個美麗的濕地公園。包括樟龍溪在內,今年莆田市實施的安全生態水系建設項目涉及28公里水系,其中,仙遊縣柴橋頭溪10公里、城廂區延壽溪上游及其支流10公里、涵江區萩蘆溪支流深溪8公里。

  閩中污水處理廠是目前莆田市規模最大的污水處理廠,設計日處理污水能力24萬噸。今年6月30日,總投資1.88億元的閩中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第一階段工程完工通水,處理後的尾水水質由一級B提升到一級A標準。目前,第二階段的曝氣生物濾池、高效沉澱池項目正在建設中,明年上半年該項目全部完工後,尾水可再提升至中水回用標準,用於河道補水、衝廁、城市綠化等。

  莆田市住建局公用事業科負責人金朝暉介紹,為提升水環境,2018年莆田市對閩中污水處理廠、仙遊縣城區污水處理廠、荔城污水處理廠和秀嶼污水處理廠進行了提標改造。目前,4座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均已達到一級A標準,相當於減少了約6萬人口的污染物排放量。此外,今年莆田市新建改造了4萬戶農村三格式化糞池,列入住建部清單的6條黑臭水體已全部完成沿線截污管鋪設。

  如廁難,曾是困擾莆田部分居民多年的難題,在今年的為民辦實事項目中,新建公廁項目位列其中。據莆田市環衛處統計,目前,今年全市共投資近1.16億元,建成419座公廁,其中,城市公廁91座、鄉鎮公廁90座、農村公廁238座,比原計劃翻了一番多。

  設施提升 生活更美好

  24日上午,記者來到城廂區太平小學三期工程施工現場,看到該校在建的一幢6層高的倣古式綜合樓已經竣工交付使用,校內的塑膠跑道操場、道路、綠化等配套工程也正在加緊建設當中。

  創辦于1910年的太平小學,地處莆田老城區的十字古街旁,學校原先的面積只有3畝多,場地逼仄,連學生運動、做實驗的地方都沒有。“因為場地原因,學校沒開過一次運動會,孩子們只能通過爬樓梯鍛鍊身體。”太平小學校長蔡洪龍説,2015年,人民影劇院地塊被劃撥給太平小學用於擴建。去年5月,二期擴容工程竣工,新教學樓新增了29間教室,並配備了音樂舞蹈室、多功能錄播室等。被列入今年為民辦實事項目的三期工程,新建了一棟面積約2500平方米的綜合樓,並建設了地下停車場、塑膠跑道等配套工程,整個工程有望在明年春季開學前投用,屆時學校的辦學條件將極大改善。

  記者了解到,今年,莆田市把中小學校舍建設、改善義務教育薄弱校辦學條件及全市中小學、幼兒園學生免費體檢3個教育類項目列入為2018年為民辦實事項目。據莆田市教育局統計,今年全市共開工中小學建設項目18個,面積5.98萬平方米,完成投資11434萬元;“改薄”校舍建設項目20個,面積5.49萬平方米,完成投資11349.85萬元;組織全市各級各類學校511590名學生參加免費預防性體檢。

  雙杠、騎馬機、蕩板……近段時間,只要天氣晴好,鳳凰山市政廣場新建的健身角每天都會吸引不少市民到這裡鍛鍊。為讓市民更好參與健身活動,莆田市連續多年將完善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今年,全市共投資800萬元,在全市範圍內建設了8個多功能運動場、8個室內健身房、5個籠式足球場及50個室外健身點。

  此外,今年莆田市還對近百所公辦村衛生所(社區衛生服務站)業務用房進行了提升改造,改善了農村地區的就醫條件。

【福建時間列表】【莆田】【移動版】莆田實施30項為民辦實事項目 贏得百姓心

  綠色騎行在莆田蔚然成風。

  交通提質 出行更順暢

  交通承載發展,交通也關乎民生福祉。為提升道路交通環境,保障市民出行暢通有序,2018年,莆田市實施了多個為民辦實事交通項目:完善交通安全和便民設施、建設公共自行車系統、城市交通管理智慧化便利化提升、建設提升30公里綠道、推廣城市一卡通……

  月坪舊橋是涵江區萩蘆溪上一座年久失修的簡易橋,橋面窄小無護欄,溪水上漲時經常漫過橋面,安全隱患大。今年7月,下游不遠處新建的長99米、寬7.5米的月坪新橋正式投用,當地群眾的出行難題迎刃而解。莆田市交通運輸局透露,今年完善交通安全和便民措施為民辦實事項目共完成了13座危橋改造,建成交通安保工程上百公里,並新增了100輛電動公交車,極大改善了居民的出行條件。

  現如今,在莆田大街小巷,隨處可見騎著嶄新公共自行車的騎手,這一抹亮麗的橘黃色成為街頭一道風景線。據莆田微笑自行車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統計,目前,莆田市已在中心城區和湄洲島啟用自行車租借站點300多個,投放車輛9700輛。而從今年6月3日莆田公共自行車正式啟用以來,騎行次數已突破113萬人次,總時長約31萬小時,綠色騎行在莆田蔚然成風。

  25日傍晚,記者在位於廣化寺旁的鳳凰山沿渠看到,不少市民結伴而行,在綠道上走走停停,欣賞美景。莆田是全省最早建設綠道的城市之一,從2009年建成第一條鳳凰山渠道綠道起,全市已經建成各類綠道超過320公里。今年以來,新建了荔園路莘郊段、荔浦段等綠道,並提升改造東圳路、鳳凰山沿渠等綠道花化彩化,建設提升綠道約30公里。

  智慧交通是莆田智慧城市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今年由莆田公安機關主辦的“雪亮工程”和“城市交通管理智慧化便利化提升”為民辦實事項目,新建了上萬個視頻探頭,實施視頻監控聯網和交通安全設施補建完善,同時建設全市人像綜合管理平臺,配套建設行人闖紅燈人臉識別設備,強化了對行人交通違法行為的管控能力。

編輯:尹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