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開放40年關鍵節點上 各個傳統優勢産業繼續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泉州網12月27日 踩在改革開放40年的關鍵節點上,即將告別的2018年,是泉州經濟交出精彩答卷的一年。曾經的改革試驗田上,播下的紡織服裝、鞋業、建材家居、石油化工、機械裝備、食品飲料的“種子”,如今都已突破千億。政策的照拂下,更能看到每一個奮力拼搏的身影。
剛進入“千億産業”陣營的食品行業,依然走在創新開拓的道路上,行業連續多年呈現穩定增長的平穩態勢;以智慧製造為手段,凝聚匠人匠心之精神,紡織服裝、建材家居、衛生用品、工藝美術等各個傳統優勢産業積極發揮示範引領作用,3個項目列入2018年國家智慧製造示範項目名單,“中國工藝美術之都”成為泉州又一張國家級名片;“金改”六週年,普惠金融産品疊加,金融服務創新不斷,政銀服務民營企業的“最後一公里”打通;電子商務、“泛家居”等基於産業基礎所進行的業態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呈現出“虹吸效應”,帶來人才、帶來資源,帶動區域進一步發展。
40年,泉州已積累下良好的産業體系和實體經濟基礎,凝聚著每一位民營企業家汗水的這片土地,已然成為新一輪創業的肥沃土壤。回答好“2018”,只是一個新起點,我們有理由相信,各個傳統行業領域已長成的參天大樹,將為新興行業、創新領域提供更多的動力和補給。
百宏自動堆垛機械手(黃文珍 攝)
製造 泉州入選首批國家級服務型製造示範城市
隨著製造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生産者與消費者的連結加速重構,泉州製造業正從生産型製造走向服務型製造。今年,泉州成為首批國家級服務型製造示範城市。與此同時,泉州共有4家企業入選第二批服務型製造示範名單。截至目前,泉州擁有7個國家級服務型製造示範,總數位居全省首位。其中,有4個國家級服務型製造公共服務平臺,除廈門單列市之外,我省國家級平臺均花落泉州。
除了示範城市之外,在第二批服務型製造示範名單中,泉州信合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入列示範企業名單;福建鐵拓機械有限公司的瀝青攪拌設備遠程服務系統平臺技術研發及應用項目入選示範項目名單;泉州六合兒童創意産業有限公司的兒童産業服務型製造公共服務平臺、福建一品嘉雲創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品嘉鞋服産業柔性供應鏈管理雲平臺入選示範平臺。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及各級各部門以政策引領,精準幫扶,從研發設計、生産製造再到流通消費,讓服務貫穿製造業全鏈條。“今年,泉州成為全省唯一在‘國字號’服務型製造示範名單裏的‘四項全能’城市。”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多年來,泉州在推進服務型製造的道路上闊步前行,在全國範圍內起到了引領帶頭作用。今年以來,泉州制定出臺《關於穩步推進主輔分離積極發展服務型製造實施意見》及配套政策,旨在促進製造業向“産品+服務”轉變,助力製造業高品質發展。在省級層面上,泉州還擁有23個省級服務型製造示範企業;6個省級服務型製造公共服務平臺,示範數量均走在了全省前列。
今年10月12日至13日,以“賦能製造,服務未來”為主題的第二屆中國服務型製造大會在泉州召開。會上,國家工信部公佈了第二批服務型製造示範名單,包括示範企業、示範項目、示範平臺、示範城市。大會舉辦期間同步舉行了服務型製造示範經驗交流研討會、“服務型製造萬里行——走進泉州”專題活動,服務型製造50人論壇研討會等分論壇,舉行了服務型製造發展實踐展、服務型製造企業專題講座和服務型製造專題調研等活動。(黃文珍)
工人正在安裝設備(黃文珍 攝)
政策 “1+4”政策為實體經濟增動能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今年12月,市經信委組織2018年惠企政策巡迴宣講活動,八個宣講小組深入13個縣(市、區)開展惠企政策巡迴宣講,幫助企業準確把握政策,用足用好政策,打通政策落實最後“一公里”。據了解,此次惠企政策巡迴宣講的主要內容為“1+4”政策文件,並面對面為企業答疑解惑。
其中,“1”為《泉州市進一步支持民營企業健康發展行動方案》。方案涵蓋降低民營企業經營成本、緩解融資難融資貴、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提升民營企業競爭力、構建親清政商關係等5個方面。方案強調,堅決貫徹“兩個毫不動搖”的大政方針,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充分發揮民營經濟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高品質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主體作用,幫助民營經濟解決發展中的困難,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為民營經濟營造更好的發展環境,讓民營經濟創新源泉充分涌流,讓民營經濟創造活力充分迸發。
“4”為《泉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扶持龍頭企業和高成長企業做大做強的若干意見》《泉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加快泉州市數字經濟發展七條措施的通知》《泉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進一步推動智慧製造推進智慧裝備和“數控一代”産品應用快遞發展的實施意見》《泉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穩步推進主輔分離積極發展服務型製造實施意見及配套措施的通知》四份文件。為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加快推進企業轉型升級,今年8月,針對泉州産業現狀和企業發展需求,市經信委牽頭制定了上述四項政策。
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解讀,政策每年統籌市、縣財政資金,聚焦創新平臺、研發投入、智慧改造、龍頭帶動、市場開拓等方面,以真金白銀給予企業支持,可謂幹貨多、極具含金量。在政策主要內容上,這四項政策的核心在於推動泉州民營企業創業創新、提質增效;主線是加快民營企業産業升級,實現傳統産業高端化、新興産業規模化、裝備産業智慧化、服務産業現代化。每份文件對於支持的項目、如何支持都做了明確的規定,每項內容可謂是既具體又扼要。
此外,為進一步鼓勵工業企業多生産、多用電,增産增效,增強企業信心,泉州持續釋放政策“大禮包”。今年4月12日,市政府出臺《關於促進工業企業4—6月增産增效電力獎勵政策的通知》,決定對市域內規模以上製造業企業2018年4—6月單月用電量同比增長5%以上部分(增量達5萬千瓦時以上,新投産項目除外),每千瓦時獎勵0.2元,單家企業獎勵最高不超過100萬元(省級各項用電獎勵政策均可疊加享受),獎勵資金由市、縣兩級分別承擔30%和70%。
記者從市經信委獲悉,經確認泉州共有1295家(次)企業符合4—6月增産增效用電獎勵政策要求,合計拉動全市工業用電9.58億千瓦時,市縣兩級擬下達補助資金共達1.097337億元。 (黃文珍)
九牧智慧馬桶(黃文珍 攝)
智造 新增國家智慧製造項目3個
9月27日,國家工信部公佈了2018年智慧製造試點示範項目名單,福建省晉江市華宇織造有限公司的經編智慧工廠被列為試點示範,這是今年以來泉州獲得的第3個國家級智慧製造項目榮譽。此外,今年8月份,經工信部組織專家評審、網上公示等環節,泉州興業皮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陽光中科(福建)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項目被列入國家級智慧製造綜合標準化與新模式應用,首期財政補助資金2000萬元已到位。
截至目前,泉州已擁有國家級智慧製造試點示範5個、國家智慧製造綜合標準化與新模式應用6個,主要集中在紡織服裝、建材家居、衛生用品等泉州傳統優勢産業,智慧製造已在企業中形成良好的發展氛圍,示範引領作用明顯。
隨著人工成本逐年上漲,市場競爭加劇,以智慧製造為手段實現企業降本增效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市已有超過2000家以上規上企業參與“數控一代”、智慧化改造,規上企業裝備數控化率達47%以上,部分國産裝備實現了對進口裝備的替代,為使用企業降低購置成本約50%。(黃文珍)
恒安智慧製造車間(黃文珍 攝)
品牌 泉州32個品牌榮登“五億榜單”
今年5月,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指導的“2018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信息發佈”活動在上海舉行。在本次活動中,參加品牌價值評價的企業數量達1346家,發佈品牌價值評價的數量達718個,泉州共有32個品牌登上“五億榜單”。
在榮登“五億榜單”的32個泉州企業品牌中,共有19個企業品牌和13個自主創新品牌。其中,恒安集團、達利食品集團分別以408.92億元、157.18億元的品牌價值位居企業品牌(輕工類)全國第四、第八;安踏體育用品有限公司以262.3億元位居企業品牌(紡織服裝)榜首;福建泉州匹克體育用品有限公司、貴人鳥股份有限公司分別以50.88億元、40.68億元的品牌價值位居自主創新品牌全國第四、第五。
在地理標誌産品區域品牌環節中,活動發佈了貴州茅臺酒、安溪鐵觀音等區域品牌(地理標誌産品)前100名排行榜,泉州的安溪鐵觀音位居第二。
在中國品牌價值百強榜單中,泉州有安踏和心相印2個品牌上榜,品牌價值分別為262.3億元和78.1億元,排名分別為第五十五和第九十九。
據悉,中國品牌價值評價是打造中國品牌正能量、提高中國品牌國際競爭力、推動中國品牌走向世界的重要舉措。泉州作為全國品牌建設較有實踐基礎和經驗的地區之一,多年來不遺餘力地推進品牌建設,孕育了許多家喻戶曉的品牌,被譽為“中國品牌之都”。 (陳雲青)
金融 政銀合力創新服務民企
民營經濟是泉州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11月22日,人民銀行泉州市中心支行聯合泉州市經信委、泉州市金融工作局舉辦“2018年泉州市深化民營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推進會暨銀企洽談會”,進一步打通政銀服務民營企業“最後一公里”。
今年以來,得益於各金融機構的金融創新,泉州普惠型小微貸款增長較快。今年至9月底,全市完成普惠口徑小微貸款餘額908.44億元,同比增長12.19%,高於上年同期增速1.57個百分點。“這主要得益於各金融機構加快發展小微快貸、銀稅貸、快農貸等依託互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的普惠金融産品。”人民銀行泉州市中心支行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在泉金融機構建立小微企業貸款專營機構235家,推行“442”政銀擔合作風險分擔機制,287家企業在中徵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融資186.06億元,全市小微企業信貸覆蓋率超過40%。
小微企業貸款成本得到有效控制。今年第三季度,泉州發放的小微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6.161%,比第一季度低0.2482個百分點。小微金融産品和服務創新不斷推進。泉州破題供應鏈金融模式,推廣安通、中物聯、品尚電商等大型綜合物流服務企業、互聯網供應鏈公司與銀行業合作,運用大數據資源,搭建供應鏈融資服務平臺,構建物流、電商供應鏈金融模式。持續推廣“N+1+N”供應鏈融資模式,截至目前,共建鏈60條,通過支持59家核心企業帶動697家上下游企業實現融資餘額58.91億元。在晉江、石獅推進農民住房財産權抵押貸款試點,累計幫助小微企業融資60多億元,緩解小微企業貸款“缺擔保”的難題。
在擴大無還本續貸業務方面,全市30多家金融機構均已開展無還本續貸業務,累計為小微企業節約融資成本超過3億元,大大緩解了小微企業在貸款到期時資金週轉的困難。 (王宇)
電商 電子商務保持30%年增速
充分發揮産業優勢,著力完善生態體系,積極實施人才培育計劃,泉州作為電子商務發展熱土,依然保持著生機與活力。在整體經濟形勢依然嚴峻的情況下,2018年1—10月,泉州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額3922億元,比增31.2%,預計全年電商增速繼續保持30%左右。
2018年,在專項政策引領作用下,電子商務這個新興業態,已經成為推動泉州經濟持續增長的“新引擎”和“新動力”。一方面,以九牧廚衛、七匹狼、361度、特步、愛登堡、木林森、柒牌等為代表的本地傳統生産性企業,均在泉註冊電商企業,擁有超強供應鏈體系的工貿一體電商企業,成為泉州電商的一大特色和優勢。另一方面,斯凱奇、有棵樹、賽維、一達通、普洛斯等省外知名企業,均來泉投資註冊,一大批優秀電商企業特別是各類配套服務型企業落戶泉州,有力彌補了泉州電商發展生態鏈條的不足。
據市電子商務中心統計,截至今年10月份,泉州已擁有電商企業超過11萬家,店舖數量達到25.85萬個,從業人數73.59萬人,電商從業隊伍還在持續壯大。
今年2月,泉州東海跨境電商生態圈子正式開園。截至2018年11月,生態圈內跨境電商企業數增加至400多家,較今年年初新增150多家;從業人數達5500多人,其中70%是近三年內畢業的高校學生。生態圈內企業成為泉州本地運動鞋、泳裝、毛衣等優勢産品跨境零售出口的重要渠道,年發貨量超2000萬件,幫助帶動了周邊傳統企業實現跨境電商轉型。
去年,泉州首次舉辦“泉州2017電商創業創新大賽”。今年,大賽增加了“創意”二字,繼續以“聚産業優勢,創電商強市”為主題,吸引了450多個項目報名參賽,涉及服裝、鞋業、建材、家居、機械、食品等多個泉州傳統行業。通過大賽發掘優秀電商企業、項目落地,有力彌補了泉州電商發展生態鏈條的不足,帶動泉州電商業跨越發展。 (劉倩)
智慧家居助力泛家居(王宇靜 攝)
家居 “泛家居”商業模式呈産業效應
通過兩年來的運作,南安泛家居産業聯盟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2018年上半年南安市出口總額68324萬美元,比增19.84%,其中泛家居會員企業出口總額6658萬美元,比增10.12%,通過泛家居平臺在談的海外訂單1720萬美元。
從藍圖到落地,泛家居産業聯盟的創新商業模式,借助各項資源全面落地。作為著名僑鄉,南安擁有350多萬海外僑胞,組建有100多個南安社團,分佈在4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主,泛家居借助海外南安人當地資源和市場平臺,採取以商對商、以商帶商的模式拓展市場,如通過前期帶隊考察與當地南安僑親對接,合力開拓印尼建材市場;在海外的南安人通過他們的朋友圈模式拓展其他國家的市場。此外,産業聯盟還充分利用南安異地商會資源,形成龐大的“南安人經濟”商圈。
泛家居還積極與國家商務部、絲路基金公司對接,推動項目納入“一帶一路”扶持資金盤子。加強與省、市直部門和國有企業等之間的溝通聯繫,爭取政策資金支持以及資源對接。目前已和多家貿易組織、央企、金融機構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省、市直相關部門也帶來諸多資源,如通過省貿促會嫁接,世貿中心組織多個國家的採購商來對接,特別是約旦交通部長多次來南安考察對接,以九牧為主的約旦泛家居館於今年4月份落地開館,旗下的公司6月份為泛家居會員企業帶來5億元的訂單;再如通過省工商聯的牽線搭橋,促使聯盟與中國武夷進行合作,推動泛家居企業進入肯尼亞市場。(王宇靜)
工藝 泉州獲評“中國工藝美術之都”
經過申報、實地考評、審核等一系列流程,今年7月,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同意授予泉州“中國工藝美術之都”稱號,泉州再添一張國家級名片。
千百年來,泉州傳統工藝美術源遠流長,獨具特色,藝人世代薪火相傳,能工巧匠輩出,經典名作和創新精品名揚四海。目前,全市共有工藝美術企業4000多家,從業人員40多萬人,擁有陶瓷、石雕、玉雕、木根雕、藤鐵、香製品、樹脂、珠寶首飾、漆線雕、刻紙花燈、木偶頭雕刻、錫雕、紙織畫、漆籃等37項技藝品種。
在濃厚的傳統文化氛圍下,近年來,泉州將工藝美術産業列為全市五大傳統産業和十大經濟支柱産業之一,採取多項有力措施,充分挖掘優勢,深入實施項目帶動和品牌戰略,鼓勵企業開展技術創新和藝術創新,促使工藝美術産業呈現平穩較快增長態勢。2017年,全市規模以上工藝美術企業銷售産值達855.56億元,約佔全國的7%;出口交貨值398.58億元,約佔全國的16%。泉州已發展成為福建省乃至全國工藝美術的重點産區和出口基地。
“獲評‘中國工藝美術之都’將進一步提升泉州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促進泉州工藝美術産業的可持續發展。”據泉州市城鎮集體工業聯合社負責人介紹,當前,工藝美術産品越來越受消費者熱愛,市場需求量與日俱增,可以説,泉州工藝美術産業面臨著良好的發展機遇。
下一步,泉州將以構建公共服務平臺為載體,建成一批特色産業示範基地,扶持一批帶動能力強的工藝美術龍頭企業,爭創特色區域品牌和國內外知名品牌,努力建成國內最具影響力的工藝美術生産基地、出口基地,打造名副其實、內涵深厚的中國工藝美術之都和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工藝美術産業集群。力爭到2020年,全市規模以上工藝美術企業銷售産值超1100億元。(陳雲青)
潮男經濟成為眾多閩派服企的發力點(溫文清 攝)
鞋服 安踏360億收購成就“行業之最”
今年以來,泉州鞋服産業呈現持續復蘇、平穩發展態勢。在運營模式上行業繼續加快國際化並購腳步,以多品牌戰略應對白熱化的市場競爭;在産品創新上,追求原創設計,在實施産品差異化中塑造企業自身的IP形象,以此滿足消費者日漸多元的消費需求。
12月7日安踏發佈公告,由安踏體育、方源資本、Anamered Investments及騰訊組成的財團,通過新成立的公司以46億歐元的價格(約合人民幣360億元)正式要約收購芬蘭高端體育用品巨頭Amer Sports(亞瑪芬)全部股份。至此,這筆中國體育用品領域最大海外收購案進入最終環節。預計本次要約收購最遲將於2019年第二季度完成。
為應對劇烈的市場競爭,今年泉州體育品牌掀起了海外並購潮。通過聚焦體育用品市場,採取品牌並購實施多品牌戰略、搶佔高端市場、逐漸向海外市場滲透等方式已經成為泉州體育品牌應對市場競爭的重要策略。今年上半年安踏營收達105.5億元,成為安踏上市以來交出的最佳“期中答卷”。其中多品牌戰略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基於市場考慮,迎合消費者日漸多元的消費需求,降低企業市場風險,告別單一品牌經營,向多品牌參與轉身突圍已經成為泉州體育品牌業界的共識。今年上半年,匹克體育宣佈正式與穆勒家族達成共識並簽署協議,由此匹克全面收購奧索卡落下實錘,此次收購也意味著匹克正式進軍戶外産品。而361°更是早在2013年便牽手專注於越野和冬季運動的芬蘭品牌One Way Sport,開發冰雪市場各類高端運動産品。
另一方面,在消費升級驅動下的服裝市場在2018年呈現多極分化局面。對服裝企業而言,不論是IP形象、原創設計,還是場景升級改造,在滿足消費者多元需求方面,企業自身必須進行差異化,以形成自己的IP。為此,不少閩派服裝企業在這方面做出了諸多嘗試,發力潮男經濟。
2018年,利郎推出了針對20—35歲消費群體的輕時尚LESS IS MORE系列,目前利郎正由傳統男裝服飾,轉向“潮流”“品位”的時尚服飾品牌運營商。九牧王提出了三大平臺的發展戰略——“精工品質平臺”“時尚品質平臺”“潮流個性平臺”,可見潮男經濟在九牧王的戰略中佔據重要位置。法國年輕時尚品牌16N加入七匹狼時尚産業投資服務集團後,也成為七匹狼時尚産業的重要潮牌。不僅如此,2018年,七匹狼旗下意大利潮牌WOLFTOTEM的米蘭大秀,也再次引發閩派服飾品牌對潮男高地的爭奪戰。閩派設計師品牌卡賓也一直在走潮品的路線。而不少後起的閩派男裝品牌,則一開始就定位於潮男經濟,比如後街男孩和異形等服裝品牌就以“型男”自居,在後街男孩以及異形男裝的合作夥伴名單中,很多都是二十多歲的年輕人。
2018年,國內的傳統男裝品牌都在積極尋求新模式與突破點,閩派服飾企業加碼潮男經濟即是一個縮影。不斷挖掘新的增長空間,適應消費升級和市場進一步細分的趨勢,閩派服飾企業在服裝行業復蘇的道路上走出了自己的風采。 (黃文珍 溫文清)
泉州食品業的創新與開拓獲得業界認可(王宇靜 攝)
食品 行業銷售産值破千億
日前,泉州市食品協會收錄的數據表明,今年前10月泉州規上食品飲料累計銷售産值達943.95億元,全行業銷售産值約為1137.84億元。“行業呈現穩定增長的平穩態勢。”業界人士説,這主要受益於泉企在創新性及開拓性方面的不斷進取。
在堪稱食品産業風向標的今年春季糖酒會上,泉州軍團頗為引人注目。包括雅客、奇峰食品、力綠食品、巧媽媽、蠟筆小新、七益食品、香當好等上百家泉州食品企業抱團展示區域産業優勢以及品牌個性化特色。據透露,參展首日泉企便斬獲高達10億元的行銷合作意向。
目前對於食品企業而言,高品質的創新産品才能符合當前消費升級的需求。奇峰食品克服生産技術難點,打破了日本的技術壁壘,在糖酒會上推出新一代創新型腸衣軟糖。新領域食品單品開發上,泉州食品企業更是不遺餘力。日前,福建親親股份有限公司和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在晉江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開發運動營養食品,合作參與冬季奧運會科技項目,共同發展大眾健身與健康管理市場;今年10月中旬,達利食品集團召開美焙辰新品發佈會,宣告進軍短保麵包市場,推出的“即鮮體系”有望被行業廣泛採用。
除了新品開發,近年來泉州食品産業更是順應消費升級需求,抓緊佈局建設全國産業基地。今年12月18日,安徽省小崗盼盼食品有限公司第一條現代化食品生産線正式産出第一枚美味的戚風蛋糕,標誌著盼盼食品集團在全國第16個以農副産品精深加工為主的大型現代化生産基地順利投産;7月,回頭客食品集團吉林分公司在吉林省德惠市隆重舉行開業暨短保糕點投産儀式。
談及未來休閒食品産業的發展趨勢,業界人士表示總體將呈現“多樣化”趨勢,包括原料的多樣化以及加工工藝及口味的豐富性。“多樣化對於産業的應變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説,這是機遇也是挑戰。 (王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