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龍岩12月28日訊(記者 戴敏)12月28日上午,龍岩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佈會,龍岩市水利局副局長、市河長辦常務副主任陳天琦介紹2018年龍岩市河湖長制工作情況。
2017年2月,龍岩市在全省率先出臺了《龍岩市全面推進河長制實施方案》,啟動了河長辦實體化運作。截至目前,全市共配置河道專管員1875人,實現村(居)所有河流全覆蓋。
今年,龍岩市完成新增197個河湖監測斷面的監測點位置並完成監測工作,34個河段流域和湖庫的“一河(湖)一檔一策”編制完成,完成全市所有河流、水庫、山塘名錄,並完成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河道岸線及河岸生態保護藍線的編制工作。
2018年,龍岩紮實開展各項專項整治,其中,全面開展消滅劣Ⅴ類小流域和黑臭水體行動,通過綜合整治,目前龍岩16條劣Ⅴ類小流域、11條黑臭水體全部消除。同時,推進入河排污口摸底和監管工作,完成重點清單核查數1723個,實行“整改銷號”制度,加強監督。此外,今年龍岩共發現“四亂”問題117處,已銷號110處。為促進河長履職盡責,龍岩堅持督查問責,重點對新羅、漳平等劣Ⅴ類水流域、水質不升反降流域所在地縣鄉級河長進行約談,今年以來共開展4次約談,約談縣級河長5人次、鄉級河長15人次。
龍岩市河長制工作自啟動以來,通過不斷創新機制,拓展河長制工作方式。在全省首建河長信息平臺,並對接“e龍岩”,實現了平臺管理運用與公眾參與河湖管理的“零距離”銜接。自平臺上線以來,共收集處理主要涉河涉水訴求1456件,各河道專管員平均認領時間為2.82小時,平均辦結時間49.1小時,群眾評價滿意度達99.2%。
此外,龍岩地處閩粵贛邊區,為打破行政區域治水壁壘,龍岩推出“6+1”邊界聯防治水工作機制,武平、新羅、長汀、連城多地與邊界建立了跨區域聯動機制,今年以來,共開展聯防聯治行動10多次;推出企業河長,落實環保責任,其中,連城聘請27家砂場主、武平聘請45位電站業主等為河長,還利於民;創新“河道警長制”和“河道檢察官”制度,以生態司法護航,今年開展河道巡查460次,配合開展河道整治910次,開展環境整治執法行動46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