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辦好學前教育,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品質的教育。幼兒教師是實現這一宏偉目標的重要角色之一,為此建設一支‘高素質善保教的教師隊伍’迫在眉睫。”昨日,市政協委員、市兒童活動中心幼兒園園長張荔燕表示。
張荔燕説,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放開,幼師這一職業處在尷尬的處境當中。其一,園所資源不足的問題突出,導致部分地區的師生比失衡,大大增加了幼師的工作量,也導致意外事故發生的隱患。其二,幼師的緊缺導致幼師生的入學及入職門檻低,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投入職後培訓。其三,各地雖然重視學前教育事業,也投入相應的經費,但這些經費基本上用於新建園所,對於幼師的培訓、培養、工資福利待遇投入還是較少。其四,由於幼師入職門檻低,影響了教師隊伍的專業素質。受個別無證園出現的虐童事件等負面輿論影響,以及社會對學前教育的高期望,給教師工作帶來很大壓力。
“幼有所育”“幼有優育”是人民群眾的期盼。她建議,首先,應加大對學前教育經費的投入,切實提高幼兒園教師的地位和待遇,讓他們擁有職業的尊嚴和自豪感,增強幼教行業的社會吸引力,讓更多優秀學生尤其是男生,投身幼教事業,從源頭入手,提高幼師生入學入職門檻,確保幼師隊伍的專業水準。其次,避免負面報道擴大化而造成學前教育家園關係的緊張,增加教師的工作及心理壓力,影響教師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應加強社會輿論引導,大力弘揚正能量,形成尊師重教的良好社會氛圍。(湄洲日報記者 劉永福)